昨日,当苏文从空闲领先生口中得知竟能参加游会时,那心情,恰似在漆黑漫长的寒夜中,陡然望见了熠熠生辉的启明星,兴奋得简首要飞起来。当晚,他躺在床上,脑海中如走马灯般不断浮现出游会的种种美好想象。他仿佛看到自己穿梭于热闹的摊位间,品尝着各种新奇的小吃;又仿佛瞧见自己与志同道合的学子们一同吟诗作对,谈笑风生。这般憧憬让他辗转反侧,难以入眠,满心都被对明日游会的期待填满。
今日,晨曦还未完全穿透夜幕的纱帐,天边仅泛起一丝鱼肚白,苏文便如听到冲锋号角的战士,一骨碌从温暖的被窝中翻身而起。他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怀着雀跃的心情,精心地开始收拾自己,每一个动作都透着满满的仪式感,仿佛即将去赴一场无比重要的盛宴。
他先是从衣柜中精心挑选出一件淡青色的长袍。这长袍的面料极为考究,乃是用上等的蚕丝织就,触手柔软顺滑,犹如流淌的月光,又似山间清澈的溪流,顺着指尖缓缓滑过。淡青色的色泽清新淡雅,宛如春日初绽的嫩叶,带着新生的希望与活力;又似山间缥缈的晨雾,透着如梦如幻的诗意,穿上身后,那长袍随着他的动作轻轻摆动,每一道褶皱都仿佛蕴含着独特的韵律,更衬得他身姿修长挺拔,气质超凡脱俗,仿佛是从画中走出的翩翩公子,带着几分不食人间烟火的韵味。
接着,他小心翼翼地戴上书生冠。这顶书生冠造型古朴典雅,线条简洁流畅,每一处弧度都经过精心设计,与他的头型完美贴合。冠身以精美的金属丝编织而成,镶嵌着几颗温润的玉石,在微弱的晨光下闪烁着柔和的光芒。随后,他拿起一根同样温润的青玉簪,那青玉质地细腻,触手生温,仿佛凝聚着山川的灵气。他轻轻将青玉簪斜插而过,簪尖在晨光的映照下,折射出一抹清冷的光,为他增添了几分儒雅而高贵的气质,宛如古代的名士重生,举手投足间尽显风流。
苏文又顺手拿起一柄乌木折扇。扇骨由质地坚硬的乌木制成,纹理细腻而独特,犹如岁月留下的痕迹,每一道纹路都在诉说着一段不为人知的故事。扇面之上,绘着一幅淡雅的山水图,乃是出自名家之手。远处山峦起伏,连绵不绝,云雾在山间缭绕,仿佛给群山披上了一层薄纱,如梦如幻;近处流水潺潺,清澈见底,鱼儿在水中嬉戏,溅起层层涟漪;岸边的亭台楼阁错落其间,雕梁画栋,尽显精致。当他轻轻开合折扇时,微风拂过,扇面上的山水仿佛活了过来,亭台楼阁中的人物似乎也开始走动,尽显风流韵味,让人仿佛置身于那如诗如画的意境之中,感受着大自然的宁静与美好。
腰间,苏文挂上了小栾亲手绣制的飞鸟纹荷包。这荷包倾注了小栾无数的心血,每一针每一线都饱含着她对苏文的深情厚意。针脚细密均匀,如同排列整齐的士兵,彰显着小栾精湛的绣工。荷包上绣着的飞鸟栩栩如生,羽毛根根分明,仿佛能感受到微风拂过羽毛的轻盈;翅膀微微张开,姿态优美,仿佛下一秒便要冲破束缚,振翅高飞,向着广阔的天空翱翔而去,寓意着苏文能够在未来的人生道路上自由驰骋,实现自己的抱负。
螭龙如往常一样,乖巧地藏在他胸口。它那小小的身躯紧紧贴着苏文的胸膛,似乎能感受到主人的心跳和澎湃的心情,时不时发出几声轻轻的“呜呜”声,声音中透着欢快与兴奋,仿佛也在为即将到来的游会而欢呼。如今的小栾己与常人无异,然而,她生性羞涩腼腆,依旧不喜欢在众人面前露面。于是,她便躲在了折扇的玉石吊坠里。这吊坠是老道在书信中特意带来的,仅有拇指般大小,却堪称一件稀世珍宝。吊坠上面镂空雕刻着精美的亭台楼阁,工艺精湛绝伦,每一处细节都刻画得入木三分。楼阁的飞檐斗拱、门窗桌椅皆清晰可见,甚至连楼阁中人物的神态都栩栩如生。乍一看,它不过是一件小巧玲珑、惹人喜爱的精致玩意儿,但实际上,对小栾而言,里面却是一座宛如世外桃源般的园林。踏入其中,便仿佛进入了一个充满灵气与祥和的世界,西季如春,花草繁茂,亭台水榭错落有致,灵体置身其中,仿佛踏入了一个充满灵气与祥和的世界,能够得到极好的修养与滋养,身心皆能得到极大的舒缓与恢复。
一切准备就绪,苏文怀着恭敬的心情,来到空闲领先生的居所,恭恭敬敬地向先生拜别。先生的居所静谧而古朴,庭院中种满了各种奇花异草,此刻正沐浴在晨曦之中,散发着淡淡的清香。苏文走进书房,看到空闲领先生正坐在书桌前,翻阅着一本古籍。先生抬头看到苏文,微微点头,眼中流露出一丝欣慰与期许,放下手中的古籍,缓缓说道:“苏文,此去南山,莫要只顾游玩,多留意身边人事,如今局势动荡,或许在这游会之中,你能有所收获,洞察到一些世间变化的端倪。”苏文赶忙躬身应道:“学生定不负先生教诲,定当用心观察,不辜负先生的一番苦心。”
随后,苏文登上早己备好的马车,缓缓朝着南山方向驶去。马车沿着蜿蜒的道路前行,车轮滚滚,扬起些许尘土。一路上,苏文透过车窗向外望去,一幅生机勃勃的画面映入眼帘。只见时不时便有书生或是步行,或是骑马,又或是乘坐马车,纷纷朝着南山方向行进。那些步行的书生,大多十几人结伴而行,他们身着色彩各异的长衫,如同春日里盛开的花朵,点缀着这条通往南山的道路。他们一路上欢声笑语不断,谈论的话题皆是诗词歌赋、古今轶事。其中一位书生高声吟诵道:“‘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今日前往南山,不知能否寻得这般诗意之景。”引得众人纷纷点头称是,随后便你一言我一语地讨论起诗词中的意境与南山之景的契合之处,意气风发,尽显书生的才情与豪迈。有的书生还即兴赋诗,描绘着沿途的风景和此刻的心情,引得同伴们阵阵喝彩。
其他的书生则多是一人或两三人同行。有的独自骑马,神色悠然,目光时而望向远方的山峦,仿佛在思索着人生的哲理;时而凝视路边的花草,似乎在感悟着大自然的奥秘。他们的眼神中透露出一种超脱尘世的宁静与深邃,仿佛在这纷繁的世界中,找到了属于自己的一片宁静天地。有的两人并肩步行,低声交谈,偶尔发出会心的笑声,似乎在分享着彼此的见解与感悟。他们或是探讨着学术上的难题,或是交流着对时局的看法,言语中充满了智慧与思考。还有的三人同乘一辆马车,车内传出热烈的讨论声,隐约能听到诸如“时局之变”“民生之艰”等字眼,透露出他们对世事的关注与忧虑。他们眉头紧锁,表情严肃,似乎在为国家的未来而担忧,又在努力寻找着解决问题的办法。
除了书生,还有一些小贩,挑着沉甸甸的担子,里面装满了各种琳琅满目的吃食和商品,正急匆匆地赶往南山。他们步伐匆匆,却又充满了期待,脸上洋溢着朴实的笑容。有的担子上摆满了热气腾腾的小吃,香气西溢,有金黄酥脆的油饼,那油饼在油锅中翻滚,炸至两面金黄,散发出的香味,让人垂涎欲滴;有软糯香甜的糍粑,裹着一层细腻的黄豆粉,入口即化,甜而不腻;还有麻辣鲜香的卤味,鸭脖、鸡爪、豆干等各种食材在卤汁中炖煮得入味,色泽红亮,让人忍不住一口接一口。有的则摆放着各式各样的手工艺品,色彩斑斓的纸鸢,造型各异,有展翅高飞的雄鹰,有翩翩起舞的蝴蝶,仿佛要在空中争奇斗艳;精雕细琢的木雕,人物、动物、花卉等形象栩栩如生,每一刀都倾注了工匠的心血;栩栩如生的糖人儿,用糖稀绘制而成,造型可爱,孩子们见了都爱不释手。每一件都凝聚着小贩们的心血与智慧,准备在游会上吸引顾客,大赚一笔。他们一边赶路,一边还不时地吆喝着,那此起彼伏的吆喝声,仿佛是一首独特的市井乐章。
南山,其实距离并不遥远,即便步行,也不过一个多时辰便能到达。说起南山,它本名难山,顾名思义,此山山势险峻,峰峦叠嶂,地势复杂,充满了未知的凶险。山间怪石嶙峋,犹如张牙舞爪的怪兽,阻挡着人们前行的脚步;陡峭的悬崖峭壁高耸入云,仿佛是大自然设置的不可逾越的屏障;茂密的丛林中,时常传出令人毛骨悚然的野兽吼声,让人望而生畏,故而得名难山。曾经,这里是人们谈之色变的险地,只有勇敢无畏的猎人和采药人,才敢小心翼翼地踏入这片神秘的区域,探寻山中珍贵的药材和猎物。然而,他们每次进山,都如同在生死边缘徘徊,稍有不慎,便会迷失方向,或是遭遇野兽的袭击,再也无法走出这片山林。
然而,世事无常,十几年前,一场地龙翻身,仿佛是上天之手重新塑造了这片大地。那是一场震撼天地的灾难,大地剧烈颤抖,仿佛要将世间万物都摇落。山峦在颤抖中移位,岩石崩塌滚落,发出震耳欲聋的声响。伴随着地动山摇,山体的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原本陡峭的山峰逐渐变得平缓,崎岖的山路也在崩塌与重塑中变得平坦开阔。一些深不见底的峡谷被填平,而一些低洼之处则隆起成为新的山丘。仿佛大自然一夜之间改变了主意,将这片凶险之地化作了人间乐土。难山这个名字,也在人们的口口相传中,渐渐谐音成了南山,仿佛是岁月对这场巨变的温柔诠释,让人们渐渐忘却了曾经的恐惧,开始重新拥抱这片焕然一新的土地。
在地势改变后,从山顶竟缓缓流出一条河。这条河的出现,仿佛是大自然给予南山的一份珍贵礼物。人们对这条河的源头充满了好奇,纷纷结伴前去探寻。他们沿着河流逆流而上,穿过茂密的丛林,越过陡峭的山坡,一路上披荆斩棘,克服了重重困难。终于在山顶发现了一个泉源。那泉源仿佛蕴藏着无尽的力量,水势极大,清澈的泉水如奔腾的骏马,源源不断地涌出。泉眼周围,布满了光滑的石头,在泉水的冲刷下,闪烁着晶莹的光泽。泉水从泉眼中涌出后,形成了一个小小的水潭,水潭中的水清澈见底,能看到潭底五彩斑斓的石子和摇曳的水草。即便是在干旱的年份,大地干裂,万物干涸,周围的河流湖泊都渐渐干涸见底,这泉源也从未断流过,始终坚守着它的使命,为南山带来生机与活力。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这条河便成了南山独特的景致。河水清澈见底,能清晰地看到河底的沙石和摇曳的水草。深约三五米,宽度也有七八米左右,宛如一条蓝色的丝带,蜿蜒穿过南山。只是河中却不见鱼儿游动的身影,没有那灵动的鱼群穿梭其间,给这条河增添了一丝神秘的色彩,让人不禁猜测,这河中是否隐藏着不为人知的秘密。有人说,这河底可能藏着一个神秘的洞府,住着一位修炼千年的老神仙,所以鱼儿不敢靠近;也有人说,这河水看似清澈,实则蕴含着一种特殊的力量,能够净化万物,却不适合鱼儿生存。各种猜测在人们的口中流传,让这条河越发显得神秘莫测。
不多时,苏文乘坐的马车便抵达了南山。他轻轻推开车门,一股清新的空气扑面而来,夹杂着花草的芬芳和泥土的气息,让人心旷神怡。眼前的景象让他不禁眼前一亮,仿佛踏入了一个热闹非凡的人间仙境。只见大大小小的摊位己然林立,如同繁星点点,布满了整个南山脚下。摊位上摆满了各种各样的商品,琳琅满目,让人目不暇接。有的摊位上摆放着五彩斑斓的丝绸,在阳光的照耀下闪烁着迷人的光泽,仿佛是天边的彩霞落入人间。这些丝绸质地柔软,触感细腻,上面绣着精美的图案,有娇艳欲滴的花朵,有翩翩起舞的蝴蝶,还有象征吉祥如意的龙凤,每一件都堪称艺术品。有的则陈列着精美的陶瓷器具,造型各异,工艺精湛,有古朴典雅的花瓶,瓶身上绘制着山水花鸟,仿佛将大自然的美景浓缩于瓶中;有小巧玲珑的茶壶,壶嘴、壶把的设计恰到好处,壶身刻有诗词歌赋,彰显着文人雅士的情趣;还有形态逼真的瓷雕,人物、动物栩栩如生,仿佛下一秒便会从瓷中走出。每一件陶瓷器具都凝聚着工匠们的智慧与汗水,展现了高超的技艺水平。还有的摊位上堆满了书籍画卷,散发着淡淡的墨香,吸引着众多书生驻足翻阅。这些书籍涵盖了经史子集、诗词歌赋等各个领域,仿佛是一座移动的图书馆。画卷则有山水画卷、人物画卷等,画家们用细腻的笔触描绘出世间万象,让人仿佛能够透过画卷,领略到不同的风土人情和历史故事。
学子们三三两两聚在一起,各自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有的手持画笔,专注地描绘着南山的美景。他们时而凝视远方的山峦,捕捉那一瞬间的光影变化,山峦在阳光的照耀下,明暗交错,层次分明,仿佛一幅天然的水墨画;时而低头勾勒线条,将眼前的景色栩栩如生地呈现在画纸上,那线条或刚劲有力,或细腻柔和,如同灵动的音符,在画纸上跳跃。他们的神情专注而投入,仿佛整个世界都只剩下他们与手中的画笔,以及眼前的这片美景。有的则摇头晃脑,吟诗作对,抒发着心中的感慨。他们或是触景生情,看到南山的美景,联想到人生的起伏与自然的永恒,从而赋诗一首;或是借古喻今,以古人的事迹为鉴,表达对当下时局的看法和对未来的期许。一句句优美的诗词从他们口中流出,如珠落玉盘,清脆悦耳。其中一位学子高声吟道:“‘南山胜景映晴空,雅士云集诗意浓。’今日之游,真是不虚此行啊!”引得周围的学子纷纷叫好,随后众人便围绕着这句诗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各抒己见,气氛热烈非凡。他们从诗词的格律、意境,谈到创作的灵感和人生的感悟,思维的火花在交流中碰撞,展现出学子们深厚的文学素养和对生活的热爱。整个南山,沉浸在一片浓厚的文化氛围之中,仿佛一幅生动的画卷在苏文眼前徐徐展开,让他深深陶醉其中,暂时忘却了外界的纷扰与忧虑。苏文站在原地,静静地感受着这一切,心中涌起一股暖流,他知道,在这动荡的时代里,这样的宁静与美好显得尤为珍贵,而他也期待着在这场游会中,能够收获更多的感悟和启示,为自己的人生之路点亮一盏明灯。
(http://tyshuba.com/book/bb0icg-44.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tyshub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