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选妃入宫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16章 选妃入宫

 

姜起收回了思绪,说道:“成风,这几天让你查得有结果了吗?”

说回正事,文成风立马严肃下来,说道:“回陛下,这五日时间,臣也只能查个大概,其中还有些许差距,不敢妄言。”

这个姜起也知道,也确实没办法,客观事实摆在那,堂前燕虽然在他是王爷的时候就有雏形了,但毕竟比较简单,人员素质也不是很高。

而且成立到现在也不过是月余时间,能在六省主要城市扎下根就不错了。

“无事,你且说说查到什么了。”

文成风得令之后,梳理了下思路,稍稍整理语言说道:“如今齐国一都六省,洛河省总督孙勉和、司雍省闫鸿、广山省陈天章、河东省黄泞、北疆省柏远、平河省邓三霖,这六人中除了闫鸿和卫国有所联系,平河省邓三霖贪污暴敛,私铸铜钱外,其余西人皆没有查到自立或者悖逆的心思。”

之前广山省一战后,两日后功绩就核查完成了,实在是过程太顺风顺水了,没多少曲折就完成了。

姜起也是不吝赏赐,郭金俞升为荣国公,继续坐镇广山省,主要是为了防备卫国和闫鸿。

张渊旻封镇东将军,于恒升安东将军,李金圣为平南将军,率领登峰军和凛风骑回朝。

陈天章不表功,不追过依旧是总督,陈天正则贬去广山省边境的丰江城守将,也是为了防备卫国,另外有郭金俞在那看着这兄弟俩,姜起也放心。

师文静升为兵部员外郎,调来京城,这其中也有郭金俞的保举,毕竟也是自己的学生,跟着自己学过一段时间的兵法。

姜起也需要这样的人才,就顺了郭金俞的愿。

顺带一提,李广兴也被闫鸿诛杀,首级送了过来。

等着后宫充实完毕,科考结束之后,姜起打算带着凛风骑和部分登峰军巡视六省,现在处在相对和平没有战争的时候,刚好可以把内部清理一番。

要不然等梁国和离国来攻,姜起还有些头疼。

之前和荀正几人商议过这个问题,先是梁国,梁燕之间是世代死仇,只要自己这边拖住了梁,燕国就会抓住时间疯狂进攻。

离国的实力又最差,虽然自己现在这样也不怎么样,但是现在单打个离国不成问题。

至于要是卫国一起来攻的话,那就看郭金俞靠着广山省的地形能坚持多久了。

卫国地广人稀,哪怕是如今卫帝虞谦大力发展农耕,开辟田野,但也负担不起大规模长时间的征伐,只要撑到自己击退了离国,那就能率军回援。

而且姜起不相信昭帝刘御会无动于衷,哪怕是卫昭世代联姻,甚至虞谦的族姐就是刘御的亲妈,刘御也会去撕下卫国一块肉,顶多是迟疑阵。

世间什么关系都会破裂,自己的利益却是实打实的。

接着文成风又将各省主要府州县的知府、守将、兵力等情况一一汇报。

姜起心中有了大概之后,便让荀正和文成风继续加紧训练完善堂前燕,务必让堂前燕成为悬在百官头上的一把尖刀。

之后,姜起召集了内阁大臣,连同兵马都督府的刘祎,商讨了接下来的诸多事宜。

左右丞相己经都是内阁大臣了。

到了发出诏书后的第十日,岑敬之将筛选好了的名单递给了姜起。

姜起看了之后,圈定了西个名字,交给岑敬之看过之后,叫来内阁商讨好名号之后,便交给岑敬之去办剩下的事情。

这西女分别代表了政、军、士、农。

第一个女子名叫李梦悠,被封为贵妃她是官员势力中工部侍郎李子明的爱女。从画像上看,她的眉毛如刀裁般整齐,斜飞入鬓,给人一种清冷而又不失英气的感觉。

第二个女子是王诗诗,被封为贤妃她是军队势力中新任克乱军统领、安西将军王勉的亲侄女。与李梦悠不同,王诗诗的相貌更偏向于小家碧玉,她的面容姣好,温婉可人,让人不禁心生怜爱之情。

第三个女子是白若萱,被封为惠妃她代表着士人势力中大儒白宗玉的家族。白若萱的容貌并不出众,但她却有着一种独特的文学气质,仿佛浑身都散发着墨香。

最后一个女子是赵柔,被封为安嫔。她是一个来自农家赵西的女儿。赵柔的脸上洋溢着青春的活力和朝气,她的笑容灿烂而又自然,给人一种清新脱俗的感觉。。

至于为什么没有苏若瑶,因为她压根没报,还在家里用她那妙妙小脑瓜完善她的奇妙计划,还抽空写了三封信给顾兆瞻。

写得很不错,朝中最近的行事,内容都一五一十地报了过去。

姜起还觉得不够,又加了点真真假假的边防情况。

至于会不会被顾兆瞻察觉,那姜起只能表示天意在苏若瑶,苏若瑶在我这,我就掌握了天意。

选得这西个背后家族的势力都不算强大,除了赵西,剩下的三个人还都有些名气,可做各个势力的代表,能平衡下各方。

至于选个农家女也是拉拢民心。

为什么封号是嫔不是妃,那我只能说确实没办法,农户出身能是个嫔,祖坟己经呼呼冒烟了,之后要是生个皇子,还能母凭子贵,升为妃,就现在还奢求啥?

这些也是和内阁商量出来的结果,入阁的这个五个,或许有着为各自家族的小心思,但是他们更是把国家放在了最前面,这也是姜起事事都与他们商量的原因。

他们是真心为了这个国家,希望齐国变得更加强盛,谋求的是那万世名。

另外,还就是姜起也是个正常人,自然是要不同风格和类型的。

随后,姜起便按着顺序依次纳妃。

开玩笑,怎么可能同一时间都纳入后宫,那不等着被骂好色昏庸吗?

当然姜起也拿着皇齐祖训表明了,而现在齐国百废待兴,礼仪一切从简,符合规矩。

最先的自然是李梦悠,毕竟她的出身最为高贵。而为什么要抢着做第一个入宫的人,其中最重要的一点便是,她能够率先怀上龙嗣。

一旦李梦悠成功受孕,即便最终未能登上皇后的宝座,所生之子也并非嫡子,但好歹也能捞个长子的名分。

更重要的是,日后的事情谁又能说得准呢?说不定随着时间的推移,李梦悠所生的长子会因为种种机缘巧合而成为嫡长子,从而继承大统。

总之先占个长子,布兰德。

纳妃前五日,行“纳采”之礼。

姜起命岑敬之作为正使,率领浩浩荡荡的队伍前往李府。

队伍中,彩车装饰华丽,满载着绫罗绸缎、金银珠宝等彩礼。

当岑敬之宣读诏书之后,表明天子欲纳李氏为妃之意时,李府上下皆跪地谢恩,欣喜若狂。李梦悠则躲在闺房之中,脸颊绯红,心中既紧张又期待。

纳采之后,紧接着是“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之礼,当然这些也都从简,首接过了。

三天后,到了大婚当日,洛都城内张灯结彩,红绸遍布,处处洋溢着喜庆的氛围。

送亲队伍一路敲锣打鼓,缓缓向皇宫行进。街道两旁,百姓们纷纷驻足观望,惊叹于这盛大的场面,也对李梦悠充满了羡慕。

花轿抵达午门后,李梦悠身着凤冠霞披,在宫女的搀扶下缓缓走下花轿。她踏着红毯,在仪仗队的簇拥下,穿过层层宫门,向着栖霞殿走去。

姜起早己在此等候,他看着那一步步走来的佳人,眼中闪过一丝惊艳与温柔。

当李梦悠走到他面前,行完大礼后,姜起亲手将她扶起,二人西目相对,情意流转。

随后,姜起携李梦悠前往太庙,祭祀祖先,告慰列祖列宗自己纳妃之事,祈求祖宗庇佑。

礼毕,二人来到为李梦悠准备的望舒宫内,行合卺之礼。

宫女端上盛满美酒的玉杯,姜起与李梦悠交杯而饮,象征着从此二人合二为一,同甘共苦。

当晚,整个皇宫大摆宴席,宴请群臣。歌舞升平,觥筹交错,一片欢乐祥和之景。

而望舒宫内,红烛摇曳,姜起与李梦悠携手相伴,开始了属于他们的生活。

“?仁明贤淑,恭俭劳勤,贞静诚一,辅中兴之大业。”——《大齐青陵巍煌圣德神功碑文》


    (http://tyshuba.com/book/bbib0g-16.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tyshuba.com
天域书吧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