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章 风云突变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102章 风云突变

 

儿女们还在成长中,陆琛一家除了陆奶奶泛出老态,陆琛及三老婆均没有被岁月留下一丝皱纹。

济灵穿越了一次六七百后的世界,回来以后,一改不爱说话的性格。

以前讨厌叶娅,甚至不愿搭理,现在跟前夫这个女儿呱啦,呱啦聊个不停,主要是想让自己在六七百年后遇到的开心事想找个人分享。

叶娅被她那神奇的经历叙述,吸引住了,眼中露出不可思议,与羡慕的神情,济灵得到彰显自己见识宽广的机会,越说越带劲,连那小孩玩的踫踫车,都被她说得神乎其神。

陈志兵怕疼,神功修炼完第一层,恢复了男人雄风,达到了目的。

便将修炼一事搁下来。他己经有万贯家财,不再跟陆琛比较财富多寡。

他又想想起了阿纳,李幼莲,甚至差点被他弄死的胡梦姬。他在心里作了自我宽慰,认定陆琛是捡了他扔掉的垃圾。

自从借人师傅知道景府的地址,一去不返,他知道是出了岔子,去衙门主政,看到陆依还在正常的值班,他心里一沉,师傅失手了。

李二皮,是他外甥,出了那档子事,丁清菊在考他的智商,在官场上他可以偷懒。

但不能徇私枉法,自己的后台是李至常,非现在的顾城,上一次营救丘百里距今己有数年。

这会亲外甥是救不成了,人证物证俱全,他私心较重,怕被人抓住小辫子。

外甥既给他带来了麻烦,他不出面,让师爷依法叛处了外甥斩首,堵住了想算计他的众人之口。

这一年,风云突变,老皇帝朱元璋驾崩了,小皇帝朱允炆登基,生上皇位的龙椅,看到叔叔们一方独大,二十一岁的青年听信了齐泰,黄子澄,方孝孺等文臣的话,搞了个撤藩运动。

连续撤了几个王叔的藩王,到了北平燕王朱棣时,一下子捅了马蜂窝,不甘心受到撤藩燕王扛起了大旗。

来了个“清君侧”,发起了“靖难之役”,叔侄之间,你来我往,生死相搏。

顾城被小皇帝一纸诏书,率兵勤王去了,李至常领命主持了屯堡大局,陆琛号称明威将军,也在小皇帝诏令勤王之列。

于是乎,小迷弟杨青柱辛苦积攒的上万大军在与陆琛为主将,杨青柱作副将的率领下,跟着顾城,浩浩荡荡地向南京而去。

一路上的顾城长吁短叹,感慨万千,从领兵自南京出发征南平滇,己离故土杨州多年。

他既担忧,也兴奋,陆琛是穿越者,知道这次靖难之变的结局。老丈人也想老家了,写了请愿勤王折子,被陆琛制止住了。

让他静候自己的消息,部队蜿蜒向京都而行,路上又与其它勤王部队汇合,陆琛想看看小皇帝身边都什么人。

朱元璋是他崇拜的一代英明帝王,他虽然是穿越者,奈何不喜欢看史书,只在念书时候,隐隐记得洪武与永乐帝。

现在接到诏书去给为帝短短西年的小皇帝勤王,不熟历史的他,也只能做到见机行事,望风驶舵了。

哪知,到了南京,第一次上了朝堂,就被满朝文武,愚昧酸腐气息惹得七窍生烟。

若不是人微言轻,被朝中大员品阶压下一头,愤懑的他,甘愿顶着个大不敬之罪拂袖而去。

特别是哪个方孝孺,满嘴迁腐的;之乎者也,一肚子愚蠢的忠君理论,陆琛心里沉思,不愿为短命王朝卖命。

到南京之前,他的队伍就与顾城分开,被打乱了编制,不再隶属顾城辖下。

但主副将仍然是他跟杨青柱,建文王朝既是短命王朝。朝中又是一群腐朽文人。

陆琛深思熟虑,嘱咐杨青柱宁愿阵前倒戈,支持燕王,杨青柱是个玲珑人,圆滑剔透,一点就通,遵陆琛吩咐,拿着陆琛写给燕王的降书,见机行事。

是夜,陆琛准备好一大碗鸡血,先含上一口在嘴里,弄一个血包挂于贴身衣服内。

趁建文帝的兵部尚书来议事之际,口吐鲜血,运内力击破血包,使血溅满衣衫,失血多得吓坏了兵部尚书。

陆琛装着虚弱无力的祥子,请求回营养病。吓坏了的兵部尚书不假思索,提笔刷刷给他写了病休条子,盖上了兵部大印。

有了时间的陆琛没有心情,去逛这座名满天下的六朝古都,而是寻了一个避静道观,悉心修习道家心经。

杨青柱按照陆琛的吩咐,没有忙着去投奔燕王,而是在战争中奋战勤王,先赚到了一个忠君的名声,再以看不惯侫臣的名义,赌气怠战。并让细作将情报传给燕王一方。

朱棣是以清君侧,诛侫臣之名起兵。乍一看到敌方也有一支劲旅也有看不侫臣而受气的情报,强忍狂喜。

让斥候营打探这支部队带队长官名字,得知是从龙之将,原顾城属下一支万人部队,主将;陆琛,副将杨青柱。

朱棣当即对三人感了兴趣,欲暗中招纳,下了密诏,斥候接诏离开后,朱棣面容舒展开来,禁不住笑了。

为自己胡编一个“清君侧”之名起兵,竟有敌方万人队伍,也看不惯侫臣的内斗而笑。

顾城的忠君思想根深蒂固,拒绝了朱棣。陆琛接到杨青柱传来的诏书内容,也认为时尚不成熟。

还没有与燕王部队有个大战。不使燕王损兵折将,就算招纳过去,也难堪大用,当小虾米对待,不是陆琛,杨青柱想要的。

因此,他再三嘱咐杨青柱,务必多战几场,损点兵马不要紧,一定打几次漂亮胜仗以后,才能改弦易帜。

杨青柱是他的小迷弟。对陆琛深信不疑,一切照办,陆琛又把对小皇帝朱允炆政权不稳的分析,劝老丈人李至常遵从天意,必要时不妨改弦易辙,支持燕王的劝阻信,送给李至常。

杨青柱得遇陆琛,实则对他是一大幸事,不但作勇猛。也从陆琛那里学来了对全局的思考。

在打了几场大胜仗,获得了朱棣重视,建文朝中盛赞忠君的时候。忽然与侫臣克扣军饷的名义,接受了朱棣的招纳,遣人送上了陆琛早就拟好的降书。

这一招釜底抽薪可为妙,首接导致了京都防线瓦解。杨青柱率队与朱棣部队汇合兵临南京城下时。

顾城还心生纳闷。在真定保卫战中顾城与耿炳文殊死抵抗。顾城终被俘,朱棣也大度,下马亲自给顾城解了绑绳,好生安慰。

对从龙老臣的忠心耿耿,表示敬重,顾城亦为朱棣大度,和对自己忝敬有加的真诚态度打动,遂放下心里芥蒂,降了燕王。


    (http://tyshuba.com/book/bchbce-102.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tyshuba.com
天域书吧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