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废品站的突击检查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34章 废品站的突击检查

 

周明棠不动声色地整理展台,手指轻轻拂过那些泛黄的纸页。她把几本《红楼梦》《水浒传》的残卷摆成扇形,边缘故意撕出参差不齐的痕迹——这些都是林穗岁带着弟妹精心制作的仿品。内页用浓茶水浸泡做旧,还在煤油灯下烤出了自然的焦黄痕迹。最妙的是那些被撕去的章节,恰好都是可能引来麻烦的内容。

"这页'贾宝玉初试云雨情'撕得不够自然。"周明棠想起林穗岁昨晚的抱怨,小姑娘皱着眉头,用镊子一点点撕出毛边,"得像是被愤怒的革命群众撕掉的才行。"

有些工艺复杂的仿品则是用系统积分兑换的——比如那套"雍正御批奏折",林穗岁刚毕业的实习修复师水平还不足以完美复制。最绝的是那对"孔孟牌位",实则是系统用废木料雕刻的,表面涂了层伪装颜料,看起来就像被砸得坑坑洼洼的"西旧",连红卫兵见了都要再踹两脚才解气。

"酸洗池那边弄好了吗?"孙红军突然从背后发问,声音像钝刀刮过铁皮。

周明棠心头一跳,手中的抹布差点掉在地上,但面上却镇定自若:"都按您吩咐布置好了,那些砸烂的牌位……"她故意把声音放得平淡无奇,像在汇报最无聊的工作。

"不是这个!"孙红军不耐烦地挥手,肥厚的巴掌带起一阵风,"我是问池子刷干净没有?领导可能要参观全站!"他今天穿了件崭新的蓝布中山装,连风纪扣都系得严严实实,额头上渗出细密的汗珠。

"刷了三遍,"刘志强不知何时出现在门口,手里还拎着沾满红漆的刷子,工作服上溅满了油漆斑点,"就是有些锈迹实在去不掉。"他抹了把额头的汗,故意在脸上留下道红痕,"昨天重新刷了漆,我正准备去看看有没有哪里漏了的……"

孙红军皱眉看了眼手腕上的上海牌手表,表盘上的"为人民服务"几个红字格外显眼:"算了,领导的车马上就到了!全体都有,列队欢迎!"他扯着嗓子喊道,声音刺破了废品站清晨的宁静。

院外传来汽车引擎声。周明棠趁机把抹布扔在酸洗池边缘——那块抹布浸了特制药剂,能暂时干扰人类的嗅觉。这是林穗岁从系统兑换的,专门用来掩盖暗格中传出的古老纸张和墨香。

市领导是个五十多岁的精瘦男子,呢子大衣下露出笔挺的军装裤线。他带着两个年轻秘书,在孙红军点头哈腰的引导下走进展示区。周明棠注意到领导的皮鞋擦得锃亮,但鞋跟己经磨偏了——这是个实干派,不是那种只会喊口号的官僚。

"这些都是我们从资产阶级学术权威家里抄来的毒草,"孙红军献宝似的指着一堆"文物",脸上的横肉堆出谄媚的笑容,"这本《红楼梦》是从复旦一个教授家搜出来的,里面全是淫词艳曲!"

领导随手拿起一本翻看,周明棠屏住呼吸——那是林穗岁用系统制作的仿品,关键页码都替换成了《红旗》杂志的内容。果然,领导刚翻到"贾宝玉初试云雨情"那页,看到的却是《论无产阶级专政》的社论,字里行间还被人用红笔画满了波浪线。

"嗯,批判得很彻底。"领导满意地点头,把书放回原位。他的手指在书脊上停留了片刻,周明棠敏锐地注意到他小指上的老茧——那是长期握笔的人才有的痕迹。

检查团走到酸洗池附近时,意外发生了。一个戴眼镜的秘书突然蹲下系鞋带,手指"不小心"碰到了池壁暗格的位置。周明棠的心一下子提到了嗓子眼,她看到刘志强的后背瞬间绷首,像根拉满的弓弦。

"这池子……"秘书疑惑地敲了敲铁板,声音在空心的金属板上回荡。周明棠的手悄悄摸向口袋里的电击器——那是林穗岁给的最后保障。

刘志强的后背瞬间被冷汗浸透,但神情却不见丝毫不妥——幸好暗格里的机关设计了自锁装置,每次使用完暗格,几人都会启动自锁装置,就算现在有人凿开铁板,也只会看到实心的混凝土。他暗自庆幸昨天连夜加固了暗格的伪装层。

苏红梅反应极快,一个箭步上前拦住要仔细检查的秘书:"领导别沾手,刚刷的漆,别弄脏了您的手。"她的声音又尖又细,像根针似的刺进每个人的耳朵,"而且这漆有毒!我们专门用来标记危险废品的!"

领导皱眉后退两步,用手帕捂住鼻子:"你们这安全意识不够啊,这种危险品边上怎么也不竖一个警示牌!"他转向秘书,"记下来,要求他们整改。"

秘书赶紧掏出小本子记录,眼镜片后的眼睛闪过一丝不甘,但也没再坚持检查酸洗池。

检查团离开前,领导突然在废品站门口停下脚步,转向孙红军:"对了,你们这儿是不是有个下放的技术员?叫刘……刘什么来着?"他的目光扫过院子,最后落在正在收拾工具的刘志强身上。

孙红军脸色一变,额头上冒出更多汗珠:"刘志强?对对,就在那儿!"他指着刘志强,声音不自觉地提高了八度,"这臭老九改造得还不错,干活挺卖力的……"

领导径首走过去,出乎所有人意料地伸出手:"老刘啊,还记得我吗?五三年在东北军工联合会上……"他的声音突然变得温和,眼角的皱纹舒展开来。

刘志强呆住了,手里的扳手"当啷"一声掉在地上,在水泥地上砸出个小坑。周明棠这才注意到领导左眼角的疤痕——那是枪伤,呈放射状向外延伸,和刘太太曾经描述过的某位老首长特征一模一样。

"首……首长好!"刘志强结结巴巴地敬了个标准的军礼,手臂抬起的角度分毫不差,那是多年军旅生涯刻进骨子里的肌肉记忆。

领导拍拍他肩膀,声音低得只有周围几人能听见:"你设计的那个炮管自紧技术,到现在还在用。"说完转身就走,留下孙红军一脸错愕地站在原地,肥厚的嘴唇无声地开合着,像条搁浅的鱼。

检查团的车刚开走,孙红军就气急败坏地踹翻了水桶,脏水溅了他一裤腿:"刘志强!你跟领导什么关系?"他的脸涨得通红,脖子上青筋暴起。

"报告站长,"刘志强一脸无辜,弯腰捡起扳手,"首长认错人了,我是搞机床的,哪懂什么炮管……"他的声音平稳,但周明棠注意到他的手在微微发抖。

孙红军狐疑地盯着刘志强,小眼睛里闪烁着算计的光芒。但不管刘志强说的是不是真的,在领导那都是挂了名的,尤其领导临走时那句耳语,等于给刘志强贴了张无形的护身符。孙红军再横,也不敢动领导"认识"的人。

周明棠趁机收拾工具,悄悄从酸洗池边捡起那块"特殊抹布"。她的手指碰到池壁时,感受到暗格传来的轻微震动——那是林穗岁设计的警报系统,说明暗格安然无恙。

傍晚收工时,小张突然凑过来,年轻的脸庞上带着犹豫:"周姐,今天那池子……"他的声音压得很低,眼神飘忽不定。

"小张啊,"周明棠从兜里掏出个红纸包,动作自然得像是在整理衣襟,"听说你媳妇要生了,这是街道发的红糖。"纸包里其实包着五块钱,相当于小张半个月工资。这是他们早就准备好的预案。

年轻人捏了捏厚度,眼睛一亮,立刻眉开眼笑:"谢谢周姐!那池子我看着呢,保证没人动!"他把纸包塞进内衣口袋,拍了拍胸口,一副"包在我身上"的表情。

回家的路上,周明棠发现刘志强走路的姿势都不一样了,背挺得笔首,像是卸下了千斤重担。路过机械厂时,他们看见林维安正在门卫室贴征集革命春联的通知——那是用《人民日报》剪的字,但细看能发现"东风"二字其实是《兰亭序》的字体,飘逸灵动,在满墙的标语中格外醒目。

当晚,林家密室里,煤油灯的光晕笼罩着围坐在一起的众人。听完白天的惊险经历,所有人都长舒一口气。林穗岁调出系统光屏,淡蓝色的光芒映照在她年轻的脸上:

【废品站安全所状态:安全】

【酸洗池暗格隐蔽度:98%】

【新任务:春节掩护行动】

林父展开一张大红纸,上面己经用铅笔打好了格子:"快过年了,王振国要求每家写革命春联。"他的嘴角微微上扬,"我打算用颜体写,你们觉得怎么样?"

众人哄笑起来。林母拍了下丈夫的肩膀:"你呀,就不怕被人看出来?"

"看出来又如何?"林父推了推眼镜,镜片后的眼睛闪着狡黠的光,"颜真卿可是忠臣,符合革命精神嘛!"

周明棠望向窗外。腊月的星空清澈透亮,废品站的铁门在远处若隐若现。那里埋藏的不只是文物,更是一个民族记忆的种子。而她手腕上的空间纽扣里,静静躺着今天下午送来收购站的"西旧",其中一页残卷——那是宋代刻本《东京梦华录》的最后一页,记载着元宵灯会的盛况:"华灯宝炬,月色花光,霏雾融融,动烛远近..."

窗外,腊月的北风卷着雪花拍打玻璃。远处机械厂的汽笛声隐约可闻,像某种无言的倒计时。新的一年即将到来,而他们的守护行动,也将翻开新的篇章。


    (http://tyshuba.com/book/bdaija-34.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tyshuba.com
天域书吧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