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章 突如其来的离别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48章 突如其来的离别

 

林穗岁猛地坐起身,窗外刺耳的锣鼓声立刻涌入耳膜。

她扑到窗前,巷子里停着一辆绑满红绸的解放牌卡车,车头贴着“光荣下乡”的金字,车尾还挂着一条横幅:“热烈欢送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她的行李不知何时己被搬到车上,两个戴红袖标的女青年正往她家门上贴喜报,红纸黑字写着“光荣之家”。

系统光屏突然弹出红色倒计时:12:00:00,鲜红的数字刺痛她的眼睛。

"不是说下周才......"林穗岁手忙脚乱地套上衣服,发现母亲己经准备好了"行头"——一套崭新的军绿色制服,是周明棠花了三个晚上,用旧窗帘改的。

大红花压得林穗岁胸口发闷。红绸在晨风中轻轻飘动,像一团燃烧的火苗,灼得她眼眶发热。门外,街道薛主任正用铁皮喇叭喊着革命口号,十几个红小兵在院子里跳忠字舞,把晾衣绳上的被单都碰掉了。

"林穗岁同志!"薛主任一把抓住她的手,"组织决定让你们提前出发,去江西永修县插队落户!这是莫大的光荣啊!"

林穗岁机械地点头,余光瞥见父亲站在堂屋角落。林维安穿着机械厂的工装,胸前别着"先进工作者"的徽章,脸上挂着标准的笑容,只有微微发抖的手指暴露了他的情绪。小满死死抱着姐姐的腰,把脸埋在她后背,眼泪浸透了那件崭新的"军装"。

"时间紧迫,就不多说了!"薛主任看了眼手表,"其他知青己经在车上等着了!"

周明棠突然冲进厨房,捧出个冒着热气的布包:"带着路上吃......"她的声音哽咽了。林穗岁接过,闻到芝麻糖的香甜——这是昨晚母亲熬夜熬的,糖稀里还掺了桂花蜜。

卡车引擎轰鸣,车厢里挤满了和她一样的年轻人,每个人胸前都戴着同样的大红花。他们的脸上都洋溢着兴奋的红晕。有人高声唱着《大海航行靠舵手》,有人挥舞着红宝书,还有人趴在车栏上,对着送行的亲人用力挥手。

“同志们!我们这是去建设新农村!去广阔天地炼红心!”带队干部站在车头,举着铁皮喇叭喊道,“到了江西,我们要开荒种田,要修水库,要让贫下中农看看,我们知识青年不是娇气包!”

车厢里爆发出一阵热烈的欢呼。

林穗岁身旁,一个扎着麻花辫的姑娘圆脸姑娘,热情地给林穗岁挪出位置:"你是哪个学校的?我叫李红梅,市三中的!"

她的眼睛亮晶晶的,像是己经看到了金黄的稻浪和波光粼粼的鱼塘。

"林穗岁,机械厂子弟学校的。"她勉强笑了笑,手指无意识地着口袋里的纽扣。

她激动地攥着她的手:“林穗岁,你听说了吗?据说永修县的山可美了!咱们要在那儿种水稻,还要养鱼!”

“对!咱们去了就写决心书,保证超额完成任务!”前排一个戴眼镜的男青年回头插话,他胸前的钢笔别得端端正正,一看就是个文化人,“我连农业技术手册都带上了,一定要让亩产翻一番!”

卡车缓缓驶出弄堂,拐上大路。林穗岁回头望去,周明棠站在巷口,手里攥着一条红围巾,那是她今早偷偷塞给女儿的。小满躲在林父身后,眼眶通红,却倔强地没让眼泪掉下来。朝阳不在——他今早要去学校排练忠字舞,说是“革命任务不能耽误”。

林穗岁摸了摸缝在衣领里的纳米通讯器,心里默默计算着距离。按照计划,朝阳应该会在某个路口……

果然,卡车行驶到南京路时,突然一个急刹车。前方路口,十几个红小兵正在表演忠字舞拦车募捐。领舞的少年穿着夸张的军装,腰间别着铜哨,正带领队伍摆出“葵花向阳”的造型。

——是朝阳!

当车队被迫停下时,他突然吹响哨子,队伍立刻变换队形,将卡车团团围住。

“向知识青年学习!”朝阳高声喊道,趁机贴近车窗。林穗岁感觉有东西滑进袖口——是一张折成方块的纸条。

她微笑着点头,心里却像压了块石头。趁着周围人不注意,她让系统扫描纸张上的内容。眼前光屏呈现的是一副用铅笔画的全家福,背面还有一行被泪水模糊了的字:

“姐!我们等你回来!”

——林小满

1969年3月3日

林穗岁不动声色地将全家福收入虚数空间,伸手摸了摸衣领里的纳米通讯器。系统提示音在脑海响起:【通讯范围:30公里】【当前信号强度:87%】。她暗自盘算着江西与上海的距离,心头涌上一阵苦涩。

"看!长江!"车厢前方的欢呼打断了她的思绪。

青年们纷纷站起来,踮脚望向远方。阳光下,长江如金色巨龙蜿蜒东去,江面货轮的汽笛声悠长浑厚。渡轮缓缓离岸时,李红梅突然哭了起来:"我......我还没跟我家小白告别呢......"

"小白是?"

"我家养的老母鸡......"李红梅抽噎着从包袱里掏出个煮鸡蛋,"这是它昨天下的......"

车厢里爆发出一阵善意的笑声。前排戴眼镜的男青年——他自我介绍叫张建设——推了推眼镜,严肃地说:"同志们,我提议现在就开始学习《毛主席语录》!"

这个提议立刻得到响应。红宝书在车厢里传递,朗读书声渐渐整齐洪亮。林穗岁也跟着念,目光却忍不住瞟向渐行渐远的江岸。那里有她守护的文明火种,有她至亲的家人,有她全部的牵挂。

卡车驶出上海城区,路边的景色逐渐从灰扑扑的厂房变成了绿油油的农田。春风拂过麦浪,掀起一片金色的涟漪。

不知是谁起了头,车厢里又响起了歌声:

“我们年轻人,有颗火热的心……”

歌声嘹亮,像是一把火,点燃了所有人的激情。李红梅从包袱里掏出一把瓜子,分给周围的同伴:“我娘昨晚炒的,说让我带着,想家的时候就嗑两颗。”

瓜子香喷喷的,带着家的味道。林穗岁接过几颗,指尖轻轻着瓜子壳上的纹路,突然想起周明棠昨晚偷偷塞给她的那包芝麻糖。

“穗岁,你家里人来送你了吗?”李红梅一边嗑瓜子一边问。

“来了。”林穗岁轻声回答,脑海里浮现出今早的画面——

天还没亮,林家小院的门就被敲响。街道办的干部带着锣鼓队,热热闹闹地给她戴上大红花。周明棠站在门口,脸上挂着笑,眼眶却微微发红。小满躲在林父身后,小手紧紧攥着姐姐的衣角,像是怕自己一松手,姐姐就会消失。朝阳那会不在家,到是后来在路上遇见了,也不知道回家后会不会哭鼻子……

在外人看来,林家每个人脸上都挂着得体的笑容,仿佛林穗岁真的是去完成一项伟大的使命。

只有他们自己清楚,接下来的十年充满了变数。

卡车猛地颠簸了一下,把林穗岁的思绪拉了回来。

“看!长江!”有人指着远处欢呼。

车厢里的青年们纷纷站起来,踮着脚望向远方。阳光下,长江像一条金色的巨龙,浩浩荡荡地奔向天际。江面上,几艘货轮缓缓驶过,汽笛声悠长而浑厚,像是在为他们送行。

“同志们!过了长江,咱们就真的离开上海了!”带队干部举起喇叭,“大家有没有信心把江西建设得和上海一样好?”

“有!”震耳欲聋的回答惊飞了路边的麻雀。

林穗岁望着渐渐远去的江岸,心里百感交集。她知道,自己至少要好几年才能回来。但此刻,车厢里的热情感染了她,让她也不由自主地跟着喊起了口号:

“扎根农村,建设祖国!”

卡车驶上渡轮,青年们挤在甲板上,江风扑面而来,带着的泥土气息。李红梅兴奋地拉着林穗岁的手:“穗岁,听说江西的山里还有野果子,秋天的时候咱们可以去摘!”

林穗岁点点头,目光却越过江水,望向上海的方向。

在那里,她的家人还在为保护文明的碎片而冒险。而她,也将在这片陌生的土地上,继续他们的使命。

——文明的火种,永不熄灭。


    (http://tyshuba.com/book/bdaija-48.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tyshuba.com
天域书吧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