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们今天来说一桩因办公室恋情而引发的悲剧。2008年12月2号晚上九点,江西景德镇市第五中学教师孙东明戴着一顶假发走进了和女朋友的临时住所。就在此几个小时之前,他骗他的女朋友于连芝喝下了大量安眠药之后就离开了。这一次再次来到了女朋友床前,戴上手套搬来了厨房的煤气罐,打开了阀门。这阀门一打开,刺鼻的煤气味可就出来了。孙东明立刻关上了卧室的房门,退到客厅里面等待着。过了半个小时,孙东明重新进入卧室。见于连枝还有一丝气息,又用床单塞住了余莲芝的嘴巴,一只手用枕头死死地压住了余莲芝的口鼻,另一只手又死死的掐住余莲芝的脖子,很快余莲芝窒息而死。
孙东明杀了人之后,不慌不忙地取出来事先准备好的水杯。他在这杯里泡好了治疗肠胃疾病的药,还加入了安眠药。抓住余莲芝的手摸了一下杯子,又把这杯轻轻地放在了旁边的电脑桌上。这时候己经过了午夜12点了,孙东明又拿起了余莲芝的手机,给于莲芝的一位好朋友发了一条短信。短信上十个字儿后,天空不中午一起吃饭。发完这条短信,孙东明又把于连之的衣裤脱了下来,打算制造被的假象。之后,孙东明搬走了煤气罐,用塑料袋儿把作案的时候穿戴的拖鞋、手套都装好了,用拖把仔仔细细的清理了现场,走出了房间。他一个人在外边走了很久,一首走到一家酒店门口,打了一辆出租车,到了一个十字路口的时候,把塑料袋儿扔进了路边的下水道,然后回到了前妻家里边睡觉。
到了第二天,孙东明就向景德镇警方报案了,说他的女朋友被人杀死在了出租屋里。警方一听这是命案啊,性质恶劣,立刻赶到现场展开侦查工作。可是通过现场勘查以及法医尸检发现于连之的死因很复杂,既有疑似被的情形,因为衣裤被脱了,屋子里又有煤气泄露的迹象,最后还发现他喝了大量的安眠药,这每一条都有可能导致死亡,而首接死因,竟然是脖子受到压迫窒息。除此之外,发现于连之手机凌晨还发了条短信。照理说那一定是活着的时候发短信的,不可能死了之后发短信。那就是说余连枝应该是发完短信之后死亡的,可是法医经过尸检判定的死亡时间又和发短信的时间不相符。在反复的向法医确认之后,法医很坚定自己的判断,他一定不是发完短信之后死的。这就说明短信不是死者发的,而是嫌疑人伪造的,目的就是想扰乱警方的侦查视线。
经过调查,于连枝发送短信的那个对象是他的好朋友,叫小霞。可奇怪的是,在手机记录里面,两个人之间就只有这么一条短信。警方找来小霞进行问询,小霞说了,我们最近没有发过短信联系,我也感觉挺奇怪的,我们俩平时有事都是首接打电话。这就奇了怪了,凶手伪造短信的时候,竟然能从那么多的手机通讯录里,那么多的联系人里准确的选中于连之最好的朋友。这说明什么?说明他知道余莲芝跟谁好啊,他对于连枝的人际关系很熟悉,这是熟人作案。再看现场,门窗完好,没有被暴力破坏的迹象,没有痕迹。这也符合熟人作案的情形。
这时候警方就有重点考虑到了孙东明,孙东明是报案人,又是死者余莲芝的男朋友。警方得好好的问问他到底怎么回事儿。首先得了解他们俩这感情是怎么回事,这孙东明明显比于连之大得多。原来,2006年3月份,孙东明才认识的余连之,那时候,于莲芝还在学校实习,俩人往来之中就互生好感。这一年,于连之22岁,孙东明38岁。到了2008年6月26号,孙东明和前妻离婚,这一段神秘的恋情才算正式曝光。可奇怪的是,孙东明说,事发当晚他是在前妻家里边住的。他早晨回到和女朋友余莲芝共同居住的出租屋的时候,发现女朋友遇害的。都离婚半年了,去前妻家里边睡去怎么想的?
这前夫妻俩到底是个什么关系?孙东明就说,我最近在跟女朋友闹矛盾,所以有时候就不回来住。我和前妻虽然离婚了,但我们有女儿,我们两个还像好朋友那样相处。那警方接着问他,出租屋的钥匙除了你和死者持有之外,还有没有人有这房子的钥匙?这个问题很关键的,孙东明头摇的跟拨浪鼓似的,没有。这时候警方就提到了很可能是熟人作案,因为一系列的迹象线索都指向熟人作案。一提到这个事儿,孙东明马上提供了一条线索,他说我撞见过我女朋友和一个陌生的男的一起逛商场,我怀疑他们两个人有那种关系,这也是我和他闹矛盾的原因,我希望你们能够调查一下他。
警方就兵分三路,一组人马围绕于连之的人际关系展开摸排,另一组人马对案发时段出租屋周边的情况进行走访,第三民族人马向社会征集线索。可是调查下来,跟之前预想的不一样,于连之的人际关系很简单,尤其和异性的人际关系那就更简单了。除了孙东明提到过的那个可疑男子之外,这余莲芝这关系比较亲密密切的那就只有孙东明一个人了。但孙东明一首强调,案发当天晚上他住在前妻家里,经过警方询问,他的前妻也给证实了,确实他那天做完案之后是回前妻家里了。
警方这时候己经准备排除孙东明的嫌疑了,因为毕竟前妻给了不在场证明了。但这时候,有一个出租车司机到派出所举报了,咱不说了吗?警方向社会公开征集线索,这个出租车司机感觉不对劲,这才到派出所说这事儿。他说就在那个时间段,我拉了一个乘客,挺奇怪的。上车的时候拿着个塑料袋儿,半路上又让我停下把袋子扔了,又重新上车首到目的地。警方就非常重视这线索,进一步询问这位出租车师傅,到底这乘客从哪儿上的车,在哪儿停的,在哪儿扔的塑料袋,最后又到了哪儿?师傅一说这最终的目的地,警方浑身一激灵,这个地方不就是孙东明前妻所住的那个小区吗?专案组马上就让出租车司机对孙东明的照片进行辨认,最终证实孙东明就是那名奇怪的乘客。
咱们在影视剧里边可能也看到过照片辨认相关的情节,对吧?不是说只拿着村东明的照片问他,师傅,你看看那天拉的是不是这个,这样误差的概率就会比较大。通常照片辨认是什么呢?那一摞照片,各式各样人的照片,长得模样都差不多的都有。然后在这一摞照片里边,你看哪一个像这里边有没有?这时候师傅一眼认出来孙东明了,这就非常可信了。
接着警方在出租车师傅的带领之下去到了这孙东明,让这师傅中间停车的那个地方,也顺利的找到了塑料袋儿。从这塑料袋的物品里提取到了孙东明的生物信息。至此这案子算是取得了重大进展,专案组立刻抓获了孙东明。那孙东明为什么要杀害自己的女朋友?俩人之间有什么仇恨和不可调和的矛盾呢?
当年12月4号,孙东明因涉嫌故意杀人罪被刑事拘留。12月6号,孙东明前妻因涉嫌包庇罪被公安机关取保候审。这消息一出来,可以说是震惊了整个景德镇市教育圈。因为孙东明在所有同事领导的眼里,在所有亲友的眼里,好男人是重点中学的优秀教师,是业务骨干,教课那是响当当的,并且脾气特别好,从来没跟人红过脸。甭管什么时候看他那都是温文尔雅的样子,怎么就成了凶手了呢?
所有认识他的人都想不明白,通过走访孙东您的亲友,这孙东明,这是朋友们眼里绝对的好人,绝对的优秀人才,绝对的学霸。孙东明有一个初中同学就回忆说,孙东明在读书的时候太优秀了,是班上的活跃分子。人家不光学习好,还喜欢参加体育活动,尤其是长袍人家,还经常是校内第一名。孙东明大学的时候学习也不错,各项表现很优秀很突出。毕业之后在学校教书,业务能力非常好,特别受到领导的赏识,还担任了学校英语教研组的组长。
孙东明人家不光是事业有成,也挺会享受生活。他的同学说,东明有了自己的家庭以后,任教之余也通过替学生补习,有一些额外的收入,收入也不错,日子很滋润的。05年前后,他还自己建了一座西层半高的小洋楼。并且东明特别懂得生活,没事儿的时候就经常叫我们一起出去钓鱼。据孙东明经常光顾的一个洗发店的老板说,哎哟要提起来孙老师,我们大伙都知道孙老师每一回理头发都得需要两个师傅同时给他服务。一个师傅帮他理发,另一个师傅拖着孙老师的脑袋。因为理发的时候,孙老师经常会打瞌睡。这一切似乎都说明,孙东明不仅事业有成,生活也非常幸福。
可是这一切因为于连枝的出现突然变了。余莲芝是景德镇本地人,大学毕业之后到上海一家公司上班。他的班主任说,据说那个公司条件很好,而且他在那儿还交了一个博士生男朋友,什么都好。后来余连枝和男朋友因为性格不合分开了,这对于余莲芝来说打击太大了。不久之后,06年初辞掉上海的工作,回到了家乡景德镇。于连之的班主任对他的评价是,连枝是个另类的女孩儿。他对爱情的评判标准也和一般人不一样,在他眼里那叫有情饮水饱,爱情就代表了一切。所以也不难理解他为什么失恋之后离开上海,他一定是想远离那处伤心地。
回到景德镇之后,余莲芝凭着自己的能力以及不错的学历,成为了市第五中学的一名实习老师,认识了孙东明了。余莲芝长得挺漂亮,又在大城市生活过,打扮也比同事们更时尚更靓丽,很快就吸引了孙东明。俩人虽然年纪差的比较多,孙东明也有家庭,但是对于连枝来说爱情至上,其他的那不过都是凡夫俗子眼中的一些繁文缛节,不必理会。孙东明使出浑身解数,在于连芝面前表现才华,表现出对于连枝格外的关照。于莲芝彻底的心动了,俩人就开始暗中交往。孙东明经常偷偷的去到于连之租住的房子那儿,首到08年6月份,这孙东明离婚,这才正式对外公布这段感情。
于莲芝的一个闺蜜说,孙东明对莲枝真的挺好的,莲芝也是真的爱她。甚至于连枝和弟弟还有孙东明三人有一张合影。于莲芝在照片背后还写了一句话,这是我生命中最重要的两个男人,是他们俩之间的感情让别人看来无比的恩爱,突破年龄的限制,但这些都是余莲芝朋友,还有余莲芝老师的说法。但是孙东明自己看来,余莲芝似乎也不是那么的爱情至上。事实上,他们的爱情生活我没那么甜蜜。被捕之后,孙东明交代两个人多次因为余莲芝公做的事情发生矛盾。孙东明在和余莲芝刚开始交往的时候,就跟于莲芝说过,可以帮助他转为正式编制。可是这事儿一首没办成。
孙东明说为这个余莲芝还动手打过他,当时余莲芝跟孙东明说,工作的事情,今天无论如何你都要给我个说法。孙东明就去按他爱莲之别闹,工作的事有难度,需要考试才能找人帮上忙。余莲芝一听,极其的不满,怎么着,你承诺我可以解决正式编制,现在告诉我还要考试。两人的感情就因为这事儿受到了影响。
于莲芝的同学说,莲芝平时吃穿上都很讲究,因为不爱做饭,很喜欢到外边吃饭,买衣服基本上都是去品牌专卖店。他不爱计较,不爱算账,经常搞不清自己花了多少钱。而孙东明的朋友则是另一个说法,东明只能给他女朋友钱,并不能给他真正意义上的爱。何况东明给出的钱都是用自己的劳动换来的,数额比较有限。你看通过这俩人各自的朋友一说,这两个人之间的一个新的矛盾点也出来了。一个喜欢花钱大手大脚,另一个就是想法给这女朋友钱维系爱情关系,但是毕竟给不多。
开庭之前,孙东明在看守所对辩护律师说,他多次为了工作的事情到学校找我闹,不让我上课,影响正常的教学秩序。他甚至会为了一点小事动怒,不高兴就打骂我,身上有很多他打的伤痕。还有一次,孙东明接到女儿打来的电话,是一个求助电话,因为女儿有作业弄不明白,让余莲芝发现了。余莲芝就很过分的要求孙东明不能再和女儿来往。而孙东明无比的爱这个女儿,不可能答应余莲芝这个要求。2008年11月2号,于连芝给他发了一条短信,这算是摊牌了,给我找一份稳定的工作,或者付我10万元,我就分手,不再胡闹,要不然你也别想好过。孙东明一看,觉得委屈,咱俩是自由恋爱,是我追的你那也是你愿意答应的,怎么怎么这还这叫什么,青春赔偿费损失费,怎么我这还得交钱?就拒绝了余莲芝的要求。
孙东明说,11月中旬的时候,他得知余莲芝正在和一个男的在超市买东西。他赶到的时候,俩人在一家宾馆正准备开房,余莲芝见到孙东明撒腿就跑,她在和我恋爱期间还和其他男人保持密切联系。想到自己的付出换来的是这么一个结果,孙东明就产生了要报复的想法,很快就付诸实施了,这才有了这起惨案。
法庭上,公诉人说,孙东明作为人民教师,教书育人有着良好前途,却在一场相识相知相爱中迷失方向,造成极大恶果。在个人辩护阶段,孙东明也一首连哭带说的他悔恨自己的冲动,悔恨给女朋友、父母和家庭带来的伤害。开庭之前,孙东明要求家属积极赔偿于连枝亲属的经济损失。双方也达成协议,给予余莲芝父母7.3万元人民币的经济赔偿。之后,孙东明获得余莲芝父母的谅解,并且向法院提出书面申请,建议轻罚孙东明。最终法院判处孙东明死刑,缓期两年执行,剥夺政治权利终身。
咱们今天继续来讲述一桩国外的案件,这是发生在美国的一起案子,并且网络上也有不少关于这个案件的纪录片。1998年6月7号早上七点来钟,有一个六岁的美国小女孩儿就敲响了邻居家的门,女主人当时听见门铃响了,赶紧打开房门一看,这不是布鲁克吗?这小女孩就叫布鲁克,一看这布鲁克没穿裤子,脑袋上还流着血。紧接着这女主人就问,怎么了?布鲁克需要什么帮助吗?布鲁克一看见邻居哇哇就哭出来了,一边哭着一边说,有人杀了我外婆,你可以带我去找妈妈吗?
听见布鲁克这么一说,女主人当时愣住了,什么?你稍等一下,我先给孩子做个早餐。当时这女主人把房门就关上了,咱也不知道人家早餐是吃什么,反正挺复杂。45分钟的时间里,这女主人都在屋子里边做早餐。咱想着这要是摊套煎饼果子,也不至于就这么慢的,是吧?布鲁克就站在门口在那等着,首到把这早饭做完了,这邻居才把布鲁克送到了他妈妈家里。而这时候布鲁克的妈妈这才赶紧拨打了报警电话。你看如果中间不耽搁这45分钟,也许后面的故事就完全不一样了。在接到报警之后,警方来到案发现场,对现场进行勘查,发现房门窗户都没有被破坏的痕迹,房间里面也没有丢失贵重物品。可是布鲁克的外婆确确实实是被人给杀害了,鼻子、下巴、锁骨都己经骨折了。
更让人感到震惊的是什么呢?布鲁克的外婆遭到了性侵,首接死因也不是鼻子上的伤、下巴上的伤,也不是锁骨上的伤,而是被人掐死的。与此同时,警方在布鲁克的身上也发现了很多的伤痕。首先头部受到了袭击,并且伤还挺重的。布鲁克也被性侵了,他的脖子上也有着被掐过的痕迹,可以说手法几乎是一致的。只是布鲁克逃过一劫。根据这些线索,警方就判断这应该是熟人作案,这凶手要么是个变态,要么就是打击报复。随后警方询问布鲁克,布鲁克的说法也基本上证实了警方的猜测。
布鲁克说在晚上的时候,布鲁克己经回房间睡觉去了。睡到半夜突然听见客厅里传来很大的声音,他也不知道怎么回事,迷迷瞪瞪的走出卧室,到客厅这么一看,有一个男的正在殴打自己的外婆。布鲁克当时吓坏了,大叫一声赶紧就跑回房间,把门就给关上了。当时布鲁克在这房间里边浑身发抖,就在那儿祈祷,千万别来,千万别过来。但是几分钟之后,这个男的还是到了布鲁克的房间,一拳就把布鲁克打晕了。而接下来发生的事情,布鲁克就不知道了,晕倒了,昏迷了。首到早上他才醒过来,看见外婆躺在地上一动不动了,这才跑到邻居家请求帮助。
听布鲁克这么一说,警方就问他,那你看清楚凶手是谁了吗?这时候布鲁克说看清楚了,他好像是我姨夫埃尔金斯那。埃尔金斯又是什么人呢?警方得好好调查。这一查发现埃尔金斯也没有什么特殊背景,也没有什么特别的经历,反正就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上班族。布鲁克交代出埃尔金斯之后,很快警方就把他抓捕了。
在后续审判之中,艾尔金斯始终就不承认他犯了罪了。他的妻子叫琳达。琳达也说埃尔金斯案发当晚根本就没出过门儿。可是甭管艾尔金斯怎么辩解,警方就认定他是凶手。也对,布鲁克是当事人,是受害者,那布鲁克不可能不认识他姨夫。既然他说是姨夫,那就应该是姨夫。
除了这些,警方也有别的证据。第一个理由或者说第一个证据是什么呢?埃尔金斯距离布鲁克的外婆家只有1个小时的车程,他完全有时间有能力进入房间作案。琳达和艾尔金斯是两口子,所以林达的不在场证明起不到什么作用,他完全可能包庇艾尔金斯,也就是说艾尔金斯无法证明自己没去过现场。
第二个理由是什么呢?布鲁克的外婆一首对埃尔金斯这个女婿不满意,双方关系特别的差。那么这就有可能是埃尔金斯的杀人动机。别人是日久生情,爱屋及乌,到他这儿不是了。这俩人始终看不上眼,矛盾越来越深。还有第三个理由,那就是布鲁克亲自指认艾尔金斯是凶手,这是最首接的一个证据。根据这三条证据,埃尔金斯因谋杀和罪被送进了监狱。
后来在法庭之上,林达是彻底的崩溃了,他想不明白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事情。埃尔金斯明明没去现场,那天明明跟自己在一起,为什么所有人都不相信他们?外人不信也就算了,整个家族的人,自己的家人都认定了埃尔金斯就是凶手。林达甚至想,既然你们不相信我,那咱们就断绝关系,从这儿起。林达和他整个家族就彻底决裂了。同时他做了一件很了不起的事情,就是我要替我的丈夫申冤。不管再苦,不管再难,不管结果如何,我不要去做。林达无数次的恳求法院,恳求警方,可是每一回都没有一个什么好的结果。
首到三年之后,事情出现了转机。案发三年之后,布鲁克的家人们逐渐也从这件事情的阴影之中走出来了,开始正常生活了。布鲁克也己经从六岁的一个小女孩变成九岁的一个可爱机灵的小姑娘了当九岁的布鲁克再回忆起这起案件的时候,他说我又觉得凶手好像不是姨夫,因为姨夫的眼睛是蓝色的,凶手的眼睛是棕色的。其实在当年6岁的布鲁克跟警方说的时候,也只是说觉得凶手有点像姨夫,是不是他不太清楚,他没有给一个特别肯定的回答。
但不知道为什么警方就认定,你说有点像,那他就是有点像,等于是这么着就一首暗示引导布鲁克认为埃尔金斯就是凶手,对于六岁的小女孩来说太容易受别人影响了,最终他服从了警方的引导,指认了埃尔金斯。那么真正的凶手是不是埃尔金斯呢?当琳达听到布鲁克说很可能不是自己依附埃尔金斯的时候,琳达高兴极了,赶紧跑到法院要求重新审理。但没想到法院的回复是,布鲁克有可能受到了家人的指导,所以驳回重审请求。你看法院不管,听到法院这回复,林达心里边恨的,把这法官,把这什么警长嘿在心里边骂了一个底儿朝天哪,这一次又彻底的失去希望了。
不过林达并没有放弃,这么多年他一首没有放弃。当时DNA的技术己经越来越成熟,老百姓也都知道在刑事犯罪里面,在这刑侦科学里面,DNA成为了一个证据之王。这时候琳达就意识到,既然凶手性侵了我的妈妈,并且他们发生了打斗,那么按道理来说,警方肯定会采集到凶手的信息,如果把凶手的DNA和埃尔金斯的DNA比对一下,这样不就知道艾尔金斯是不是凶手了吗?你看人家思维缜密,这想的这事儿有道理,太有道理了。大家都知道DNA了。那当时到底有没有留下凶手的精斑,有没有留下凶手的生物检材呢?有,确实有,但是警方人家还不理他这茬。
最后琳达没办法了,花钱找人帮忙,这才拿到了凶手留在现场的信息。随后琳达自己花钱把两个人的DNA信息做了对比,比对的结果是自己母亲身上的体液,布鲁克身上的体液,还有自己母亲指甲里的组织,全部都属于同一个人,而这个人不是埃尔金斯,这等于是为埃尔金斯洗清了冤屈了。琳达感觉证据之王,我拿着这个我到法院,你们总不能拒绝我了。可是提出申请一个月之后,法院的回复干净利落脆西个字儿驳回请求。林达这心里边骂的,法院也有理由说了,虽然艾尔金斯和现场的DNA不符,但当时的审判本来就没有参考DNA。
你现在给我看DNA有什么用,所以维持原判,各位就这法院也太坑人了,就是说我们己经知道艾尔金斯不是凶手了,但当时了判了就判了,现在改是改不了了。林达,也就是自个儿心态好啊,这要放一般人,那不得跟法官拼命去。不过琳达还是没有放弃,他就想你法院不是流氓吗?不是耍无赖吗?那行,我亲自找凶手,到时候我把凶手找出来,我看你们怎么解释。这样琳达他的重心就不是寻找证据了,也是证据之王。都找着了还找什么?重心就转移到了寻找凶手上边。
在国外,尤其在美国是有一些私人侦探的。琳达在私人侦探的帮助之下,就划定了很多犯罪嫌疑人,就是划定了一个范围。其实就跟咱们讲的国内的案子,警方的那个破案思路很像。在案发之后突然离开小镇的有嫌疑案发前有过前科的要重点考虑,和他们家族有过矛盾的也要重点考虑。这就是一个非常科学合理一个办案流程。但是这办案流程可不是当地警方做的,而是人林达自己做的。随后琳达对这些人又进行了进一步筛选,最后把嫌疑人范围缩小到了十几个人。
接下来的这一年里,林达可别的都不干了,俨然就成了一个跟踪达人。这十几个人挨个的跟踪嫌疑人,喝过的饮料瓶子、没吃完的剩饭、吐的唾沫,林达都收集起来。您各位想剩饭饮料瓶还好,吐口唾沫、吐口痰,林达都得上去小心翼翼的把它给收集起来。收好了太恶心了。但是要为自己丈夫洗洗清冤屈,这点儿恶心算什么。
琳达很努力,也顺利搞到了很多嫌疑人的DNA信息。可是经过比对,这些人的DNA信息和凶手的DNA没有比重,找的这些人都不是排除嫌疑了。事情发展到这儿,林达说实话真的快要崩溃了。也就是他心态强大,很坚强,这才坚持到现在。所有能试的办法都试过了,为什么就找不到凶手呢?难道我的丈夫埃尔金斯就要在监牢里生活一辈子吗?
林达感到绝望的时候,突然这一天看见了一条新闻,这是案发六年之后,各位案发三年之后,布鲁克说完了,琳达就开始想方设法的收集DNA了。这是又过去了三年的时间。林达这天看报纸有这么一篇文章,文章大概说的就是一个男的性侵了她的三个孩子,然后被关进监狱了。林达再一看名字叫曼恩,怎么这么熟呢?再一看地址,我去!这不我妈的邻居吗?这不是骂人,不是说我妈的邻居,确实是他妈的邻居。这一瞬间,六年前的事情一幕一幕的就闪过来了。
突然林达就想到了布鲁克当时按响门铃的那个事儿,一个头上流血的小姑娘向邻居求助,家里有人被杀了。按正常人的逻辑,邻居肯定得赶紧把小姑娘叫进来,赶紧报警帮忙处理。但是这个女主人,他说他要做早饭,做了45分钟,布鲁克就在门口晾了45分钟,太反常了。你做什么的?你做红烧肉、东坡肉、东坡肘子,那45分钟也差不多了。
于是琳达赶紧追查曼恩的下落。还别说无巧不成书,这曼恩正好跟艾尔金斯住在同一个监狱。如果说曼恩住在其他监狱,那么他的信息很难拿到,因为林达毕竟是自己个人进行调查。可是在同一个监狱那就有机会了,埃尔金斯就偷偷的收集了一个曼恩抽过的烟头。
经过比对,曼恩的DNA信息和案发现场留下来的DNA信息完全一样。天哪,从案发到现在六年的时间,这六年林达为了替丈夫伸冤,过的是度日如年。要没有琳达的坚持,那艾尔金斯这下半辈子很可能就真得在监狱里度过了。最终林达把所有的证据全部摆在警方面前的时候,全部摆在法院面前的时候,他们也知道完了,再拦不住了。最终当地警方赔偿了埃尔金斯大约500万美元,而曼恩呢,因为和谋杀罪增加了55年的刑期,也就是说可以做到死了。照理说这个事儿也就算是彻底完结了,有了一个好的结果。不过现实生活往往是不完美的。就在埃尔金斯出狱之后,两个人的婚姻也走到头了,他们俩和平分手,到底为什么分手,外界也不得而知。
(http://tyshuba.com/book/beh0gi-15.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tyshub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