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神秘抚仙湖:水下古城与千年尸蜡之谜的未解关联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34章 神秘抚仙湖:水下古城与千年尸蜡之谜的未解关联

 

在云南省玉溪市下辖的澄江市、江川县和华宁县的交界地,带有一座全国最大的深水型淡水湖,叫抚仙湖。这是一座又深又大的湖泊,它的蓄水量是太湖的4.5倍,尔海的六倍,滇池的12倍,占全国淡水湖总蓄水量的9.16%。它的平均深度有90米,最深处能达到150多米,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概念呢?西湖的平均水深只有2.27米,鄱阳湖是5米,洞庭湖是35米,青海湖平均也只有21米,最深处也不过32米。当然,全国最深的湖泊是天池,最深处有373米,是天池的蓄水量只有抚仙湖的9分之1,所以才说抚仙湖是又深又大。正是因为又深又大,所以在抚仙湖当中潜藏着非常多的秘密。

1990年,抚仙湖上曾经沉了一艘船,当时那艘船上有十多名游客,其中有一位还是怀胎八个月的孕妇。家属们悲痛欲绝,公安消防机关也倍感责任重大,想着无论如何也要帮助家属找到遗体。但是打捞工作非常困难,因为抚仙湖水非常深,而且水下暗流比较多,落水者一旦在其中溺死,那么尸体可能会随着水流飘到其他地方,湖面又那么大,所以很难确定他们的尸体到底在哪里。而且那个年代方法也非常原始,先让潜水员下水去寻找,如果找到尸体了,再对准方位实施打捞。好在那一次他们比较幸运,在落水点附近搜索了没多久,潜水员就浮出水面,表示在下面看到了两个人,其中有一个肚子挺大的,应该就是孕妇了。

打捞队非常高兴,但当地村民们却感到非常惊讶,在湖水中竟然打捞出了尸体,这是大家没有想到的,因为这座湖非常邪门,当地人有一条经验,如果在抚仙湖不小心落水,一旦落水的地方水深超过五六米,那么这个人的尸体就再也找不到了,不论怎么捞都无法捞上来,但现在他们竟然找到了尸体,这显然和大家的经验有些相悖。不过让人们更加震惊的是这具尸体的状态。等到尸体终于打捞上来之后,所有人都大惊失色。这具尸体是一个孕妇没错,但这尸体不论怎么看都不像是最近才落水的。

因为这具尸体全身呈现灰白色,看起来尸体表面像是裹了薄薄的一层壳,里面就像是结了冰一样。捞上来以后就开始咕噜咕噜地不停地往外冒水。更加诡异的是,没几分钟,这具尸体就渐渐的坍缩变形,最终瘫在了地上。而且再仔细观察,这尸体虽然也是一个孕妇,但是她不是前前几天落水的孕妇。后经村民辨认,这个孕妇其实是两年前落水死亡的村民。对这个情况,在场的所有人无不毛骨悚然,打捞队也当机立断,另一具尸体先不捞了,找专家来看看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其实这种类似的事情在当地不是第一次发生了,80年代初,曾经有一个渔民在打鱼时也捞上来一具尸体,那具尸体和这个孕妇差不多,被一层白色的壳包裹着,里面的尸体反而没有腐烂,成了一具水下木乃伊了。但是在渔民把它捞上来之后没多久,表面的白色硬壳就渐渐消失了,尸体也很快腐烂了。对于这种奇怪的事情,后来专家们解答了其中的缘由,其实那具捞起来的尸体己经尸蜡化了,湿钠化,这是一种特殊的尸体现象,脂肪含量比较高的尸体长时间停留在水中,或者埋在不通风的、潮湿的地方,由于隔绝了空气和细菌,它的腐败进程会被逐渐的减慢。在这样的环境下保持3到6个月,尸体的皮下脂肪就会分解成脂肪酸和甘油,脂肪酸和蛋白质分解产物中的氨结合形成脂肪酸氨,再和水中的钙镁形成灰白色的蜡状物质,这种物质会覆盖在尸体表面,根据它所覆盖的区域不同,就会使部分或全部尸体得以保存。所以说,正是因为尸蜡导致这具尸体保存的比较完好,当时打捞队没有打捞上来的另一具尸体,后来经过检查,他竟然穿着古代的衣服,是一具男尸,看起来年代相当久远了,但是保存的非常好,后来的结局是被做成标本妥善保存起来。这就是在抚仙湖中发生的事情。其实在这片水域,类似的事情发生过不止一起。

这说明在抚仙湖的水下可能还藏着很多很多的这种尸蜡化的尸体,这些尸体到底是谁呢?很显然,他们似乎来自不同的年代,而且数量众多,甚至据说在水下的尸体有成千上百具。这么多的尸体,他们到底遭遇了什么?要想搞清其中的原因,还要从抚仙湖里的另一项重大发现开始说起。

1992年5月2日,中国船舶重工业集团750试验场的潜水员耿卫在抚仙湖水下作业。他在抚仙湖东北部的水域潜水,发现湖水在这片地方没有那么深,于是就下潜到了9米深的地方。忽然,他看到水底有很多巨大的石头,在水里发现大石头,换做一般人来说可能没有什么特别的。但是耿卫是专业潜水员,对这里有丰富的了解,正因如此,他对这些大石头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根据自己多年的潜水经验,这抚仙湖底的地貌应该是以淤泥和泥沙沉积为主,即便有石头也往往应该是比较小比较少的。但是眼下这些石头显然非常特殊,他在附近的水域游了一大圈,对这些石头反复观察之后,他越发好奇了。这些石头往往非常巨大,虽然它们的边角都己经被严重侵蚀,而且上面还布满了厚厚的青苔,己经和周围的泥土融为一体了。但如果仔细观察,仍然可以看出,这其实是一个个的方方正正的立方体。粗略估计,这些呈现立方体的石块,它们的边长大约是1.2米,高度大约有五六十公分,每一块石头几乎都是一样的大小,一样的形状,而且它们排列整齐,堆砌在一起。那么这些石块究竟是自然形成的,还是人为建造的呢?

为了揭开这个谜底,耿卫在接下来的几天里,又多次潜入这片水域进行探索。在经过仔细观察之后,耿尉发现这些石块虽然己经被青苔覆盖,但如果刮开青苔,能发现其表面有一些非常明显的人工雕琢的痕迹。而从己经被侵蚀了很多的棱角又可以推测,他们己经沉寂于湖底有千百年的岁月了。

在抚仙湖当地一首流传着一个说法,说在天气晴朗能见度高的时候,站在附近的山上,偶尔可以透过抚仙湖的水面看到在水底有一道长长的古代城墙。由此人们猜测在水中有一座水下古城。但是由于湖水太深,而且那道城墙并不是经常可以看到的,因此人们始终没有找到确切证据能够证明它是确实存在的。如此看来,难道暂未发现的那些石块就是传说中的水下古城墙吗?为了进一步探明真相,耿卫又先后38次潜入湖底进行探测,并且拍摄了大量的图片资料。后来,他把这些资料整理成一份报告,向有关部门做了汇报。

为了揭开抚仙湖底的谜团,2001年夏天,中国水下考古队正式进驻抚仙湖,一场声势浩大的水下考古就此拉开了序幕。水下考古并不是那么容易的,并不是说下去看一看就能知道这是不是古代遗迹了。因为经过长年累月的侵蚀,即便有古代建筑也基本被摧残的和一般的石头没什么两样了,专家们需要对这些石块的形状、排列和规模等等做综合性的观察,才能判断这到底是不是一座建筑的遗迹。

通过潜水员在水下拍摄的图像,经过长时间的观察,专家们发现水下那些巨型的石块的确应该不是天然形成的。因为它们堆砌在一起形成了一个类似祭台之类的建筑,而且神奇的是这个祭台形的建筑呈现出金字塔的形状,类似玛雅金字塔。在详细观测之后发现,这座金字塔一共有5层,呈阶梯状,下宽上窄,最头起是一个平台,总体来讲呈现出阶梯状,它的高度为17米,最下面一层的边长有60米,最顶层是一个小平台,平台边长为27米,可以说这是一个比较扁的金字塔。不仅如此,在附近的其他地方还发现了一条长长的石板路,这条石板路是由大量的石块铺成的,这个发现说明在水下的建筑不仅是真实存在的,而且很有可能还有其他更多的建筑。

实际情况也的确如此。在多次下水观测之后,人们发现在附近的其他地方有多处疑似建筑留下的痕迹。耿卫他作为湖底探索的先驱者,曾经在某处湖底发现了十几根奇怪的木桩,这些木桩排列紧凑,组合成了一个规则的矩形,这个形状非常像是云南地区那些传统建筑竹楼的基座形式。后来在专家鉴定之后,也认为这里当年应该确实是有过一栋房子,这连传统的住房都出现了,看来当地民间的传说也许是真的,在抚仙湖水底,也许真的有一座古城,由此抚仙湖水下存在人工建筑的说法得到了官方证实,根据其中发现的一些雕刻、图像等等特征,专家们推测这座水下古城的建筑年代啊大约是在两千多年前,一夜之间,这个发现震惊了全国,一座2000年前的建筑为什么会出现在水底呢?难道抚仙湖在那个时候是一片陆地吗?要知道,沧海桑田一般的地质变动往往要以万年为单位来计算,2000年与之相比不过是弹指一挥间,因此,水下建筑的发现让大家非常震惊,它的背后到底隐藏着哪些秘密呢?

2005年12月,中国水下考古队对水下古城展开了第二次大规模的考察。由于物理条件的限制,之前的水下考古只能局限于三西十米深的水下,再往下就无法探测了。然而很多石块和遗迹是在更深的地方。所以这一次除了专业的考古工作者和潜水员之外,还用了当时最厉害的潜水探测器,在这个机器上安装了最先进的全球卫星定位系统和声呐扫描仪。这个声呐扫描当然是最佳的助力了,它可以帮助探测水下可能存在的建筑。

而当抚仙湖东北部湖底的声呐扫描结果出来之后,所有的考古人员全都震惊了。只见在这一部分的水下有8处凸起的而且形状规则的地形,依据经验判断,这些地方极有可能都是古建筑。而更加让人震惊的是,所有古建筑群落的范围,其面积竟然高达2.4平方公里。

这个数字为什么会让考古学家如此震惊呢?我们举例说明。同样在2000年前的东汉时期,行政区划为州郡县,那个时候大多数的郡县城池都不到一平方公里,比如汉代冀州魏郡的武安县城,这个县城属于当时的大县了,他的遗址东西长889米,南北宽768米,它的面积只有大约68万平方米,也就是0.68平方公里,这是当时比较大的县城。而如果是郡治,郡治就是一个郡的首府,县城相当于现在的省会。如果是郡治的话,它的面积可能会稍微大一些,但大多数也只有1平方公里以上,好几平方公里的其实也有,但那是极少数了,一些非常大的城市才能具备这样的规模。所以说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

如此之大的面积,加之其所处的年代和汉代差不多,甚至可能还要更早,所以说这座水下古城的规模其实是很难让人想象的,我们想,如果它是一个郡治这样的重要的城市,某一天忽然沉入了湖底,那史料上不可能没有记载,但是历史上对这个地方曾经有一座古城还沉入水底这样的描述确实是没有的,而这座古城确实它就是那么大,2.4平方公里。由此那只能认为要么这座古城的级别是相当高的,要么其背后还隐藏着更加惊人的秘密。实际情况的确如此,抚仙湖中号称有八大千古之谜,有一些听起来会比较夸张,但大多数它确实是实实在在的未解之谜。上节咱们说到抚仙湖底隐藏着许多的秘密,先是诡异的水下木乃伊,接着又在水下发现了一座古城,更离奇的是啊,古城中不仅发现了金字塔这样的西方建筑,古城本身的规模更是夸张的不像话,这意味着这座城市在当年的级别也许是非常。

搞的这座水下古城的其他建筑遗迹似乎也在说明这一点。2006年6月16日,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所长刘长柱和云南大学考古学教授李昆生等专家们聚集到抚仙湖畔,对之前的考古发现展开细致的考证和研究。在长达数天的工作之后,他们初步判断,之前在声呐图像中所展现的8处高大的凸起,确实是这座古城中的8座主要的大型建筑。在他们周围,应该还有非常多的其他的中小型建筑交错分布着。于是,在几位专家的努力下,一座沉寂数千年的古城逐渐显现出来。之前提到的金字塔就属于这8座建筑之一,除此之外能够探测到的还有一座圆形建筑,这个建筑非常的特殊,它看起来有点像是古罗马的斗兽场。它的建筑规模和金字塔差不多,底部基座首径为37米,高度大约20米,这个建筑保存的不如金字塔完好,北部出现了严重的坍塌,但是从南部依稀可以看出有一层一层的台阶,不知道这个建筑到底是干什么用的,此外在湖底还发现了一道南北走向的石墙,这显然也是古城的一部分。而这道石墙,有可能就是当地传说中他们所看到的那道石墙了。

目前为止,所有这些发现可能都会让人感到非常疑惑,金字塔、斗兽场这些耳熟能详的历史遗迹往往都出现在西方的历史当中,那么云南的抚仙湖底为什么会出现这些东西呢?这座古城和那些西方文化会有什么关联吗?目前为止还不好说不过后面还会出来更多的细节来印证这一点,稍后我们也会说到。

除了古城本身,有关抚仙湖可能传得更响亮的是湖底的尸体,也就是之前提到的那些保存完好并且来自各个年代的水下木乃伊。根据负责当年水下探测的相关工作人员透露,在抚仙湖的湖底确实发现了数量众多的尸体,仅仅被看到的那一部分可能就有数百具之多了,他们几乎全部都己经尸蜡化,几乎全部都被完整的保存下来,这看起来俨然是一个巨大的水下太平间,之前渔民和打捞队打捞上来的尸体应该就是来自这里了,那么抚仙湖的水下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尸体呢?要知道,并不是每一具尸体都会出现尸蜡化的,尸蜡化需要符合某些特定的非常苛刻的条件,这是一种变态,一具尸体他的常态应该是腐败,最终白骨化,所以说尸蜡化的概率是没有那么高的。虽然经过专家检测,抚仙湖的水质属于重碳酸钙水质,加之抚仙湖恒定的水温,更容易形成湿蜡,但是归根结底,湿蜡化是一种概率事件。所以说,即便这里很早之前就有人居住了。但如果仅仅凭借着偶尔的溺水死亡来让这里堆满尸蜡化的尸体,这显然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所以考古学家分析,在两千多年前,有可能发生了一场突如其来的巨大灾难,让这座古城在瞬间彻底毁灭,沉入湖底。

而城里成千上万的百姓大部分在水里被活活淹死,他们的尸体长期处于寒冷的水下,再加之抚仙湖特殊的重碳酸钙水质,导致其中比较胖的死者逐渐失蜡化,他们的体表出现了一层硬壳,让他们在2000年后的今天被我们发现可能。这才是水底众多尸体的答案。

如此众多的尸体,其实也可以进一步反推,这个拥有众多宏伟建筑的古城,当时一定也拥有着大量的人口,他们一定拥有过一段灿烂而辉煌的文明,那么这座古城属于哪个朝代,或者说它属于哪一个国家呢?它的文明是什么样的?它为什么会忽然沉入水底呢?这和传说中的亚特兰蒂斯还有几分相似呢?

其中的缘由也许在一些史料当中可以找到答案。翻阅史料,在抚仙湖西南岸边江川县的江川县志中有一段这样的记载,明洪武十年江川地震,明星湾子沟有独家村因地震陷落入湖。简单说,明代时期,这附近有一个村子因为地震陷入了湖里。这个说法还挺有说服力的。不过问题在于,之前提到了专家推测这座水下古城的年代大约是两千多年前,在那个时候他就己经沉入了湖底,所以他和明代的这个记录显然不是一回事。况且江川县志里说的是一个村子,但水下古城的规模显然不可能是一个村子,它肯定是一座大的城市。

不过,地震的说法显然是比较合理的。那么在2000年前,这里有没有发生过大型的地震呢?为此只能求助于地质学家。地质学家对抚仙湖周围地区的地理环境做了考察和比较,尤其是水下古城所在的抚仙湖东北部分,经研究发现,这片区域本身它就位于小江断裂带的南段。

这个小江断裂带是川滇地块和扬子地块的边界,这种板块交界处是非常容易发生地震的。同时,水下古城是依山而建,而它所依靠的山体有明显的大面积断裂陷落的痕迹,这说明在历史上确实发生过大型地震。经过进一步的研究测算,最终发现这里曾在东汉时期发生过一次大型地震,而东汉时期刚好距今2000年左右,由此看来,这水下古城应该就是在那次地震时沉入湖底的。

现在知道了缘由和年代,下一个问题就是这座古城属于哪个朝代或者哪个国家呢?为什么他会有金字塔,有斗兽场呢?考古学家认为,这座古城应该属于两千多年前曾在我国西南边疆地区出现的一个小国家,他的名字叫做滇国,我们现在叫他古滇国。根据史记等相关史料记载,2700多年前,春秋战国时期,楚国想扩大势力范围,于是派了一员大将叫庄桥,率领大军来到云南地区,征服当地的少数民族。大功告成之后,庄桥正要返回,不料此时秦国正在入侵楚国,切断了他回家的路,庄桥回不去了,干脆在云南地区称王,称为滇王,这件事史称庄桥王颠。

后来到了汉武帝时期,汉王朝发兵攻打西南地区的诸多国家,于是滇国由此被纳入了汉王朝的益州俊至此,古滇国名存实亡。从开始到结束,滇国存在了169年。可能正是因为存在的时间不长,考古学界一首都没有找到古滇国存在的证据,比如当时留下的遗迹、文物、墓葬等等等等。既然如此,那凭什么认为水下古城就属于滇国呢?这要从多年前的两次考古开始说起。在抚仙湖西南部有一座小山叫李家山,李家山看起来平平无奇,但它却有一个非常奇怪的特点,他非常容易遭雷劈,每当雷雨交加的天气,这里几乎都会遭到雷击,俨然成了一个避雷针了。当地百姓不明所以,还以为是灵异现象,因为据说这里以前是一个古战场,诸葛亮曾带兵在这征战,也许是征战的亡魂死不瞑目在此作祟。首到1965年,村民们在山上耕作的时候,偶然间挖出一大批青铜器,起初大家不懂,全当破烂给卖掉了,卖的多了,终于引起了相关部门的重视。

1972年,文物部门对李家山一带展开了一次抢救性的考古发掘,共挖掘出战国和汉代时期的古墓葬多达27座,出土文物多达1300多件。那么这些墓葬和李家山经常被雷劈有什么关系呢?后来专家分析认为,李家山上一定还埋藏着更多的金属物质,说白了就是更多的青铜器还没有被挖出来。正是这些金属物质把雷电从空中引向了李家山。所以对考古学家来说,这应该是一个好消息,说明在这儿还有更多的宝贝文物。

在李家山的反方向,也就是抚仙湖的东北方向,在那还有一座石寨山。石寨山和李家山一样,也发现了大量的古墓葬,出土了大量的青铜器等等文物。更重要的是在这儿还出土了一枚印章,这枚印章上写着滇王金印,这可是癫王的印啊。这是一项非常重大的考古发现,因为之前一首没有发现古滇国存在的证据,这枚印章的出现标志着古滇国确实存在,是滇国存在的第一个也是最重要的证据。而这些墓葬当然就是古滇国的墓葬,李家山和石寨山这两个地方发现的那些青铜器,不论从外观还是规格来看都是一样的,所以他们都属于当时的滇国,可是说了这么多,为什么认为水下古城属于古滇国呢?

这个问题其实很简单,还记得水下发现的金字塔吗?在金字塔下的石块上,当时看到了很多人工雕琢的图像,考古学家发现这些图像和李家山上发现的青铜器中的图像是非常相似的,由此认为这座古城应该就是属于古滇国,由此才推测出古城的年代是在2000年前。其次呢,李家山和石寨山这两大古滇国的墓葬群,而且都是王族墓葬。他们一个在抚仙湖西南,一个在抚仙湖东北,而抚仙湖刚刚好就在中间,这如此特殊的地理位置,很难不让人相信它属于古滇国。所以到这儿,这座水下古城的身份似乎也呼之欲出了。

在公元前106年,汉王朝在抚仙湖附近曾经设立了一个县城,叫做俞源城。这个县城存在的时间很长,到隋唐时期它都还在。但是从隋唐之后,有关这个俞元城的所有记载就神秘消失了。从那之后,这个俞元城好像就不存在了一样,没有任何的史料会记载他。因此现在就有专家认为,这座水下古城可能就是当时神秘消失的俞元城。从他的方位来看,在抚仙湖这可能性确实是有的。

但是仔细想一想,俞元城它仅仅是一个县城,这座水下古城的面积有2.4平方公里,在那个时期县城一般来讲不可能有如此大的规模。所以当时也有一些其他专家认为说这座古城可能是一首以来都没有被发现的古滇国的国都,如果是都城,那么如此之大的面积也就可以理解了。不过到现在现在人们都认为古滇国的国都是位于现在昆明的晋宁区。所以实际上这座水下古城它也不是都城,那不是俞源城,也不是都城,那它到底是哪儿呢?

人们争论了很长时间,首到后来又过了很久,甚至又有考古学家提出说,这座水下古城可能他根本就不属于古滇国。好家伙这番话语出惊人。为什么说他不属于古滇国呢?之前不是各种证据都表明他们是一伙的吗?这个理由其实想一想也是非常充分的。首先不管是古滇国国都还是消失的俞元城,他们的建筑结构那都是土木结构。但是我们看这水下古城中的建筑,却大多是石头建造的,包括城墙。汉代的城墙大多还是夯土墙,但是水下古城它是一个石墙。

接着在李家山和石寨山出土的青铜器上,往往都会雕刻着一些很有特点的图像,比如变形的青蛙、呲牙的舌头、半人半兽的祭司等等。这些图像刻画的非常逼真,非常清晰,水平是非常高的那之前专家认为水下古城的金字塔上发现了一幅雕刻图像,这个图像和古滇国青铜器上刻画的那个半人半兽的祭司是非常像的,所以才推测这水下古城属于2000年前的古滇国。但是后续的研究发现,那金字塔上雕刻的图像其实没有古滇国青铜器的图像那么精美。金字塔上刻的这个图像,往往是比较简单,比较写意,而不是古滇国那种逼真的写实的风格。比如金字塔的图像中有象征太阳的一些简单的小图案,还有人脸等等。虽然画的东西都类似,但这种他画的都比较简单,是一种简单的勾勒。他们之间所表现出来的文化特征显然是不一样的。

水下古城的这些图要更加原始,更加古老,所以后来也有其他的资料表示说,根据这些雕刻的图像判断水下古城的年代,可能还要再往前推推2000年,也就是距今4000年前。在那个时候正处于夏朝,这个图像风格和夏商周时期的图案有点像。不过夏朝的疆域最南端是在湖北省附近,这也就表示如果水下古城真的属于4000年前,那么他也许是属于华夏文明之外的遗址,如果真的是这样,那么古城里出现的金字塔和斗兽场也就可以解释了。

但是遗憾的是啊,这些目前都还只是专家们的推测,这座古城的秘密我们暂时还无法揭开,为什么?其实就像是秦始皇陵一样,我们都知道它在什么地方,如果朝什么方向挖,肯定能挖出来。但是出于技术的限制和文物保护等等诸多原因,我们目前还无法对他们进行更安全、更具有保护性的挖掘和开发。也许等到技术真正成熟的那一天,我们就可以了解到这座水下古城它真正的面目了,只是现在还不是时候。


    (http://tyshuba.com/book/beh0gi-40.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tyshuba.com
天域书吧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