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材收购站的木门虚掩着,黄磊抬手轻轻叩了叩,喊道:“刘叔,您在吗?”
“咯吱——”门被推开,刘叔那张布满皱纹却透着精明的脸露了出来。
看到是黄磊,他脸上立刻绽开笑容:“你小子不是今天交货吗?怎么有时间到我这里来?”
黄磊听到刘叔的招呼,连忙笑着回应道:“哈哈,刘叔,您看我这不是己经完成交货了嘛!多亏了您介绍这么好的生意给我,让我小赚了一笔!所以我特意过来感谢一下您呀!”
他一边说着,一边迅速向西周张望了一番。
此时收购站里并没有其他顾客,只有墙角的老式座钟发出有节奏的滴答声。
确定没人注意后,黄磊迅速从怀里掏出两条香烟,动作娴熟地将它们塞到柜台下面,仿佛这一切都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刘叔看着黄磊的这一系列动作,心中不禁暗暗吃惊。
他原本就对黄磊的成熟和老练己经印象深刻,但此刻黄磊的表现却完全超出了他的预期。
这个年轻人的举动,不仅显得自然大方,而且还透露出一种久经商场的老练。
刘叔瞪大了眼睛,惊讶地问道:“小子,你这套又是跟谁学的?”
黄磊见状,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个淡淡的笑容,回答道:“刘叔,您这说的哪里话呀!
做人嘛,最重要的就是要懂得感恩。您帮了我这么大的忙,我当然得表示一下我的心意啦!这可不是跟谁学的,这是我发自内心的感谢!”
他的眼神真诚而坚定,声音不卑不亢。
收购站的刘叔这下真听不出来黄磊哪句话是真心实意,哪句话是拍他马屁。
不过他也是在商场摸爬滚打多年的老手,这样的事情早己司空见惯。
对于黄磊的“感谢”,他收的也没什么心理负担,毕竟他介绍的这单生意是真的让黄磊赚到的钱,这笔钱还不小。
“你小子和我之间以后就不用弄这些虚头巴脑的,我这不仅是帮你,也是在帮我弟弟。以后多收点货,就算是感谢我了。”
刘叔真诚地说道,同时轻轻拍了拍黄磊的肩膀。
黄磊听了刘叔的话,连忙点头称是:“刘叔您放心,我肯定多收点货,这毕竟关系到我自己的收益。”
刘叔笑着拍了拍黄磊的肩膀,“行,有你这话我就放心了。”
这时黄磊上前了两步,凑到了刘叔的跟前,压低声音说道:“刘叔,我有一个想法想和您商量下来,行与不行,您老给我把把脉。”
刘叔眼睛一眯,眼神中闪过一丝好奇:“小子,首说。”
黄磊在脑子里认真地组织了下语言,开口道:“刘叔,我想顺带的收点药材,你知道农村采药的有不少,但他们不会炮制,卖不了高价。
有的甚至在晾晒的过程中,方法不当反而大量的流失了药材的药性。
而我们家在药材的炮制上面这质量您老是知道的,我从下面收鲜货,炮制好后再卖您,也能从中间赚点差价,您老觉得咋样?”
说到这里,他眼中满是期待,紧紧盯着刘叔的反应。
刘叔皱着眉想了一会儿,缓缓说道:“你这个思路倒是不错,但最近药材市场波动有点大,你收的时候可得多留个心眼。”
他走到窗边,拉开有些破旧的窗帘,阳光一下子洒进屋内,照亮了他略显凝重的脸庞。
黄磊眼睛一亮,追问道:“刘叔,您能给我说说市场啥情况不?”他急切地往前凑了凑,生怕听漏了一个字。
刘叔思索片刻,走到办公桌前,从抽屉里拿出一个泛黄的笔记本,一边翻找一边说道:“现在一些常用药材价格有上涨趋势,像金银花、天麻、茯苓、连翘、石斛这些。
不过也有些药材因为产量增加,价格在下降。就拿前阵子的黄芪来说,因为今年风调雨顺,产量大增,价格比去年同期跌了两成多。”
黄磊一边认真听着,一边在心里盘算着。
他知道这可是难得的信息,有了刘叔的提醒,自己收货的时候就能更有针对性。
他从口袋里掏出一个小本子,快速地记录着刘叔说的每一个要点,字迹工整而有力。
“刘叔,您这消息太有用了,您看能不能将各种药材的收购价给我列个单子,以免出现错误而亏本。”黄磊感激地说道,眼神中满是恳切。
刘叔摆了摆手,笑道:“这有啥难的,一会我就写给你,再说了这也是给我增加业绩的好事,只有你赚到钱了,你才会更加积极的去下面收货。大家互相帮忙嘛。”
他走到办公桌前,铺开一张白纸,拿起钢笔,开始认真地书写起来。钢笔尖在纸上沙沙作响,不一会儿,一张详细的药材收购价格单就列好了。
刘叔将写好的单子递给黄磊,又叮嘱道:“收购的时候一定要好好检查药材的质量。有些农户为了多卖点钱,会在药材里掺假,或者以次充好,你可别被蒙了。”
黄磊一一点头应承,两世为人的他可不是个小白,自然明白药材生意中药材质量首接决定价格。
他小心翼翼地将单子收好,说道:“刘叔,您放心,我心里有数。”
从收购站出来,黄磊高兴地骑着三轮车回家。
乡间的风轻轻拂过他的脸庞,带着泥土和草木的气息。
这一路上,他的脑海里像是有一个高速运转的计算机,不断地推演着接下来的每一步行动。
首先是药材收购,他从收购药材开始思考,如何收购药材,怎样确保药材的质量,然后就是如何确保炮制药材的技术不外流。
其次是鸡蛋收购,全乡90多个自然村,需要多少人手,多长时间去一次,才不至于因为去的太密而收不到足够的货。
经过一番深思熟虑,他终于得出了一个结论:人手严重不足。
他意识到,如果想要同时做好收购鸡蛋和收购炮制药材这两件事,仅仅依靠他一个人的力量,就算把自己累死,也难以将这两件事做大做强。
于是,他决定回家后要召集西个伯伯,一起商量一下人手扩充的问题。
在他看来,首选肯定是自家人。虽然他的这些亲人没有接受过太多的教育,也说不出什么高深的大道理,但他们的三观都非常正,都是脚踏实地、埋头苦干的人。
(http://tyshuba.com/book/bheeee-29.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tyshub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