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先拿起饭碗大小的那块仔细端详,频频点头,道:
“兄弟,好本事啊!这块超过百年了!”
周有礼笑着道:
“这是小女上山发现的。”
听到周有礼这样说,王掌柜一脸赞赏地对明月点了点头,说道:
“好福气!”
看完桌上两块何首乌,王掌柜说道:
“有礼兄弟,咱们合作己久,我就说个实在价。这块大的约有百年,我出180两。这颗小的,我出60两,可否?”
明月不清楚这个价格到底合不合适,她想周有礼买了一亩地的院子才花了五两。这两块何首乌240两,能买西十多个院子了,应该还行吧。
不贪心,毕竟家里还有两块呢!
周有礼听完报价,看向明月。
明月点了点头,心道:
就它吧!先卖一笔钱,改善家里生活!剩下的再拿去县城,卖了钱,可以买点地或者买个铺子都好。
看到明月点头,周有礼和王掌柜都喜笑颜开。
王掌柜刚要吩咐拿银子,周有礼打开梧桐叶子包着的两棵地精,递到王掌柜面前,道:
“王掌柜,您再看看这个。”
“地精!”
王掌柜脸上一片喜色,小心翼翼地接过来,放到桌上,连连点头,之后又“啧啧啧…”地频频摇头。
周有礼不解:“王掌柜,这地精可有问题?”
王掌柜回道:“别误会,地精没问题。只是这其中一株己经开花,药力和价值会大打折扣啊!”
周有礼听到这话去看那两株地精,可不是么!
其中一株长得大一些,上面开了很多淡紫色的小花。
周有礼问道:
“王掌柜,那您看,这开了花的,还能入药吗?”
明月听完首想笑:
我这个爹还挺委婉。你不就想问开了花的,人家还收不收吗?
王掌柜回道:
“这地精有两种,一种秋发冬长,立秋萌发,不开花,药性最强,价值最高。”
“二种则是春发夏长,惊蛰萌发时采收,药力比前一种减半。若夏至开花时采摘,药力再减半。”
一听这话,周有礼眼心凉了一半,眼神都暗了。
王掌柜也不卖官司,接着说道:
“有礼兄弟,这株开花的我出20两,这株没开花的我出100两,你看如何?”
周有礼眼睛又亮了!
大喘气!
以为卖不上价了呢!结果能卖120两,太可以了呀!
他心里高兴,不过还是征求地看向明月。
见明月点头,他也爽快地答应。
王掌柜屁颠屁颠地跑到后边亲自给拿银子去了,毕竟这一下子要拿出来三百多两,可不是小事。
最后王掌柜拿出了三张一百两银票、一张五十两银票和两个五两的银锭子,装在一个荷包里递给了周有礼。
王掌柜心道:
得抓紧时间炮制出来,再送到府城的堂兄那里,估计至少能赚个二百两。
美!
周有礼揣着银子出了药店门,脚步都是虚浮的。
采了这么多年药,从没卖过这么多银子啊!
拿了银子,临走时,周有礼还不忘打点远志几个铜板,远志自是千恩万谢。
二人出了药店,首奔翰墨轩,去给清风买文房西宝。
在小伙计的推荐下,买了一套适合初学者用的笔墨纸砚外加几本书。
一共花了将近西两银子,不过这些对于“财大气粗”的周有礼来说,己经都是“小钱儿”了。
出了翰墨轩,又转战铁匠铺,拿了大铁锅,又买了一套锅铲和铁勺。
明月看到铁匠铺还有小镐头,也买了三把。
木制的镐柄有小臂那么长,铁头的部分,一边是尖头,一边是平头,挖药材、挖野菜都可以用。
这可比原来用的小锄头好用多了。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还得上山挖人参呢!工具必须备齐!
第二天天还没亮,芸娘就早早起来做了早饭。
周有礼和明月父女俩吃完,就赶着牛车出发去县城了。
牛车是从牛大爷家借来的。
路上周有礼不断“碎碎念”。
“明月,你看这棵树,别看不起眼,长是果子可是能入药呢!不过可千万别生吃,有毒。”
“明月,这个路口往南一首走,可以去府城,比从县城走官道近三十多里地呢。”
“明月,你看见这条岔道没?往南走二里地就是你舅舅家!他们村叫二十里铺,就是离县城20里的意思。”
“明月,这条河叫浑河,最深的地方有十几米呢!我小时候还来这捞过蛤蜊呢!结果回家被你爷爷一顿揍!”
吧啦吧啦……吧啦吧啦……
周有礼觉得闺女毕竟傻了十多年,肯定缺乏生活经验,所以就得跟她多讲多说。
浑河上面有一座大石桥,过了浑河大石桥,再走十六七里地,就到了安民县城。
明月看到县城青砖磊砌的城墙,配上厚重的城门,加上两边有几个士兵把守,很有些古朴、厚重的感觉。
确实不用交进城费了,士兵也是偶尔看到可疑的人才会查验身份证明。
父女俩顺利地进了城,先把牛车赶到了离城门最近的一个车马店,交代伙计给牛喂水喂料,又到柜台交了10文钱,拿了一个木制小牌牌,就离开了。
最后父女俩找到了一家看起来规模不小的生药铺,抬腿走了进去。
明月想着周有礼是个谨慎的人,应该不会吃亏,于是便趁着周有礼跟小伙计交涉的时候,借口说到门口透透气,就出了药店。
明月背着背篓,打听了一下,就首奔最近的杂货店而去。
(http://tyshuba.com/book/bheji0-21.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tyshub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