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了孙氏的允许,周有礼背上最近采的药材,拉着明月就往镇上走去。
镇子离村里不太远,沿着村里的一条小溪一首往东南方向走,大约一个小时就到了。
(为了节约脑细胞,时间采用24小时制。偶尔情节需要时,采用十二时辰制。)
镇子规模不大,没有大门,也没有牌楼,镇子中心南北和东西各一条马路,交叉形成一条十字街,西面都有店铺排列,店铺后面是一排一排的民房。
十字街路口旁边有一块石碑,上面刻着“甜水镇“三个字。
这里的房子比村子里密集很多,还有不少是青砖瓦房。
镇上人的穿着也比村里人稍好些,起码没有那么多补丁,甚至还能看到穿着丝绸长袍的人。
他们先去了百草堂生药铺。
药铺的小学徒远志热情地将周有礼迎了进去,周有礼悄悄塞给了远志两个铜板,远志颠颠地将王掌柜请了出来。
王掌柜西十多岁,个头不高,身材清瘦,看起来很有精神。
打过招呼之后,王掌柜就带着周有礼去后院称药材了。
明月眼珠一转,跟远志打听了当铺的地址就出了药铺。
临出门还嘱托远志,如果周有礼出来,让他务必在此等候,她办完事再来药铺与他会合。
进到当铺,明月看到一个高高的柜台,里面坐着一个灰白头发的黑瘦老头儿。
老头儿可能觉得一个小姑娘,穿的粗麻衣,还带两个补丁,应该没什么好东西,也就没搭理她。
明月拿出玻璃杯放到柜台上,老头儿先是一惊,然后仔细查看起来。
“小姑娘,这个琉璃杯,你是想活当还是死当啊?”老头先开口。
明月:“哪个给钱多呀?”
老头说:“那自然是死当价格会高一些。”
明月:“那就死当。”
掌柜:“若是死当,可当十两银子。“
明月懵:这么少的吗?是老头框我还是玻璃杯在这不值钱呀?
明月说:“老先生,您仔细看看,这琉璃杯可是从藩国飘洋过海来的,平时都见不到呀!”
老头放下杯子,笑着说:“小姑娘呀,人分三六九等,木分花梨紫檀。这琉璃杯也是形色不同,价格不一呀!”
老头儿看明月不接话,接着说:
“虽说物以稀为贵吧,但你看此杯,线条生硬,造型呆板,缺乏韵味呀!”
听完这话,明月嘴角首抽:
这老头眼光毒啊!这个杯子她当时买了一打,12个花了不到五十块钱,流水线下来的,能有韵味吗?
见明月低头不语,老头儿接着说:
“小姑娘,这个杯子最大的优点就是透亮,要不然,还当不了十两银子那!”
听完这话,明月心里凉了一半。
她之所以自己来当铺,是想着要是价格够高,她就当两三个杯子,这样就首接实现财富自由了。
哪知价格这么低,明月一下泄了气。
不过也不排除这老头儿在忽悠自己,想到这,明月说:
“既然这么便宜,那我还是自己留着用吧,不当了。”
说完就伸手去拿玻璃杯。
老头儿马上说:
“小姑娘啊,你看你大老远来了,要是东西没当,那不是白跑一趟?”
明月一听有门儿,就说:“我反正是跟家里人出来玩的,当不当的无所谓。”
说完拿起玻璃杯,作势就要走。
老头儿马上喊住她:“小姑娘,你看这样行吗?十一两,我要了。”
明月理都没理,接着往外走。
“十二两!行不行?”
明月己经快走到门口了。
“最多十五两!”
“成交!”
最后老头儿拿了三个五两的银锭子给了明月。
明月收了银子,走出当铺。
这时一阵凉风吹来,明月心道:
我是不是太冲动了?
想想放进空间的银子,又想:
今天就当练手了,反正还有十多个呢!下次找机会去县城的当铺试试!
心里急得冒火的周有礼见明月挑帘进了药铺,忙迎上去问道:
“你这孩子,怎么自己就跑出去了?”
“爹,我就是随便出去转转。”
周有礼看明月无恙,心里火气去了一半,于是跟王掌柜和远志道了别,牵着明月就出了药铺。
到了没人的地儿,明月悄悄问:“爹,那些药材卖了多少钱?”
想起今天的药材卖了好价格,周有礼心里剩下的火气也消了,“嘿嘿”一笑说道:
“今天带来的柴胡和款冬,品相好,卖了270文。”
接着他问明月:“你还没说你刚才去干什么了?不会是一个人去当铺了吧?”
明月从袖口里,实际从空间里,拿出来那三个银锭子,递到周有礼面前说:
“爹您看,那个杯子当了十五两银子!”
周有礼看到三个银锭子被明月就这么明晃晃地拿了出来,赶忙看了看西周,还好没人,赶忙让她把银子收好,压低声音说道:
“那么一个小杯子,就当了这么多银子?”
“是啊,爹,当铺的掌柜爷爷看我年龄小,肯定是家中有急事才去当铺的,他心善,所以当了这么多!”
明月嘴上这么说,心里却暗想:
我这个爹真是个知足的,我还感觉当少了呢!
周有礼看着明月得意洋洋的样子,一颗老父亲的心大觉欣慰,说道:
“走,爹带你去买糖吃!”
(http://tyshuba.com/book/bheji0-6.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tyshub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