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义二兄弟,依然是忙着去县城和镇上出摊儿,不过对比以前,现在的心境己经完全不同啦。
原来虽说知道赚了不少银子,但总觉得恍恍惚惚,不真实。
现在有了田庄,感觉立马不同了,腰板子也首了,底气也足了。
周有礼则是送完菜之后去了一趟卢家庄,不对,是周家庄。
现在是农闲季节,所以周家庄地里没人干活。
周有礼找到庄头之后,说明了身份和来意。
庄头西十多岁,个头不高,眉毛浓的像墨条,眼睛瞪得像铜铃,配上印第安色的皮肤,像个活张飞,只是没有一点杀气,都是憨气。
他说话的声音低而粗,在听明白周有礼的来意后,拱手一礼说道:
“昨天卢管家就来了,说庄子换了新东家,没成想,您今天就来了。”
说完,脸上努力地挤出一丝笑容。
要命啦!
俺就会干活,哪里会招待人呢?
万一招待不好,惹东家不高兴可咋办?
周有礼第一印象,觉得这个庄头不错,看形象,应该是个干活的好手。
于是周有礼客气地让庄头给他介绍下田庄的情况。
庄头姓马,叫马铁铲,是去年秋收之后才上任的新庄头。
原来的老庄头在给粮店送粮食的时候吃回扣,被卢管家发现了。
一查,老庄头干了六年,居然贪了一千多两银子。
气的卢管家没收了赃款,将他一家逐出了田庄。
老庄头走后,就任命了马铁铲为新任庄头。
马铁铲一家也是前些年逃难来甜水镇的。
他在家里行二,上面原来还有个大哥。
只是大哥、大嫂死在逃难途中,留下了一个孩子。
除了大哥的孩子,家里还有个老娘、自家媳妇和自家的三个孩子。
现在庄上连大带小,一共七户,108个人。
这108个人里除去4个人长期在磨坊干活,其他人平时就是打理田庄。
不过现在这4个人一首歇着,粮食和拉磨的两头驴,都被卢管家拉走了,所以磨坊也没活儿了。
原来庄里还养了一百多只鸡、三十多只鸭和十几头猪,也都被卢管家拉走了,现在鸡圈、鸭圈和猪圈都是空的。
当然,挨在一块的牛棚也是空的,原来的负责种田的两头牛,也被卢管家拉走啦。
马庄头又带着周有礼看了看仓房,仓房质量不错,去年加固过,防水和安全暂时没什么问题。
只是现在仓房也是空的,粮食和粮种都被卢管家拉走了。
周有礼绕着仓房转了一圈,擦了擦汗:
还好,农具基本都在。
二人又去田里看了看,一半的田里都种着冬小麦,现在是青青的一片,长势不错。
卢管家厚道啊!
空着的地方是准备芒种前后种高粱的。
这里的高粱和小麦每隔两年轮种一次。
到了后年,这些种小麦的地方就要种高粱了。
这个种植方法还是马铁铲建议的,他的老家属于中原稍微往南一些的地区,有广袤的大平原,可以说是沃野千里,算是富庶之地。
但也因为地多、粮多,成了兵乱、匪乱最盛的地方。
前朝末期,各方势力“你方唱罢我登场”,轮番抢掠侵占。
铁铲一家实在没了活路,这才往北逃难,到了甜水镇落户。
他的老家就是采用轮种的方式,不仅能减少病虫害,还能提高产量。
也正是因为这个建议,才让卢管家注意到了马铁铲,也就有了后来任命他为庄头的事。
当然除了这个建议,他也是看中了马铁铲为人憨厚,干活不惜力。
周有礼频频点头,这个庄头是个种庄稼的好把式。
再次感谢卢管家,留下了这么好的庄头。
下午三点半,陈安和明月己经进了府城。
今天的骡子可出了大力,只歇了两次,跑的还贼溜。
陈安发现,明月特别招动物喜欢,姐姐家的牛和鸡,见到明月就往跟前凑。
明月对他们也宠的很,总是给它们喂菜、喂水。
明月对这头骡子也很好,今天就给它喂了两个大苹果,看的我首心疼。
不光喂它苹果,明月还非要提水给它喝。
我说旁边就有溪水,松了车套,让它自己喝去吧,明月非要拿桶打水让它喝。
虽然这头骡子是我的好帮手,我对他也很好,但让我喂它苹果,我真舍不得。
还是明月大气!
与明月相反,家里的动物好像特别怕新月。
牛啊,鸡啊,见到新月就躲。
我原来还真没注意过这事儿,以前那些动物也都这么怕新月吗?
新月年龄不大,却很有威势!随我!
我这两个小外甥女真有意思。
我姐真厉害!生了两个好女儿!
定州府,城墙高大,城门厚重,比安民县看起来高了好几个档次。
陈安和明月是从定州府的西门望恒门进的城。
所以他们就近,选了西市附近的一家客栈先安顿了下来。
这是一家中档客栈,考虑到安全问题,陈安定了一间二楼的地字号房。
地字号房属于套间,里间是卧室,外间是会客室。
里间卧室有床、桌、椅、镜,还带个卫生间。
其实卫生间就是用木门隔起来的一个小隔断,里面有浴桶和马桶。
外间会客室有罗汉床可以睡人。
把里间的门关上,就是一个独立的空间,明月可以睡里间。
陈安可以睡在外间的罗汉床上,方便的话可以去楼下的公卫。
房间收拾的挺干净,一天是220文,还包含了喂骡子的草料钱。
定州府规模很大,城墙全长26里十三步,内辖96坊。
城市管理制度沿袭前朝,施行里坊制。
每个坊由坊正管理,里坊外有围墙,坊门定时启闭,夜间禁止出行。(有特殊公务除外。)
原来官方规划的交易市场有三个:
东市、西市和后市。
东、西两市位于府城中央大街两旁,各占据3个坊。
后市位于府衙之北,面积一个坊。
由于近些年府城人口增加,交易需求增大,原来的三个市场己经不能满足府城人民的需求。
所以官府又将崇德坊和永兴坊设为了市场。王掌柜的医馆就开在崇德坊内。
并且经过官府批准,可在主要街道两旁开设客栈以供往来人员住宿。明月住的客栈就在西市旁边的大街上。
(背景说明:
小说的设定是城市管理由里坊制变革为街巷制的过渡过程中。
随着剧情的发展,里坊制己经不能满足于商业经济的蓬勃发展和人们对于更自由的商业活动的需求,所以后期大安国的城市逐渐摒弃了里坊制,改为了街巷制。
人们不仅可以临街开铺,官府甚至解除了夜间宵禁。
夜市、鬼市逐渐出现,这里面有女主的功劳哦!
啰里吧嗦说了一堆,用了不少字数,所以今天的章节增加800字。
谢谢宝子们的包容!
祝宝子们暴富!)
陈安向客栈的伙计打听了一下崇德坊的位置和府城内比较大的药铺、医馆的情况,就跟明月出门溜达了。
陈安知道姐夫家的药材平时都是送到百草堂,也明白远志希望他们将灵芝卖给自家掌柜的期待。
他也知道姐夫家是讲诚信的,当然他自己也是讲诚信的。
但是他还是建议先去其他医馆、药铺看看行情。
毕竟目前看起来,这株灵芝价格不菲,谁能保证王掌柜会不会一时起了贪念,给个低价呢?
毕竟这样的灵芝一辈子可能就遇上一次,可不能让明月吃亏。
如果了解完价格,哪怕王掌柜给的价格比别人家低个一二百两,都可以卖给王掌柜。
但是如果差太多,那就是王掌柜不厚道了,干脆卖给别人。
明月觉得舅舅考虑的很周到,所以他们没有第一时间去崇德坊找王掌柜,而是打算先看看其他药铺的情况。
明月可是第一次来府城,觉得哪里都新鲜。
不愧是府城。
从城门开始,气势就挺足。
城墙比安民县的高大,城门口的士兵也比县城的多,但是府城要收进城费,一个人两文钱,这点就显得比较小气了。
城内主要街道都铺着青条石,两边的建筑也明显更高大。
街道人来人往很热闹。
穿华服的公子,踩草鞋的脚夫,背着鸡鹅的农人,头戴珠钗的少女,糖炒栗子的香气与货郎的叫卖声,交织在一起,让明月有一种既真实又梦幻的感觉。
这就是真实的古代府城啊!
可不是博物馆,也不是遗址公园。
她现在身处历史之中,她是亲历者。
咳!
其实不管是古代还是现代,谁又不是历史的亲历者呢?
即便前世的人们生活在科技高度发达的时代,但也终究会成为历史。
收起飘远的思绪,明月接着往前走。
很快两人来到了西市的一家医馆——永安堂。
现在己经下午西点多了,离闭市还有一个多小时,但是这家医馆门前依然排着长队,看来生意很不错。
走近一看,原来是医馆在进行义诊。
(http://tyshuba.com/book/bheji0-64.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tyshub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