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6章 施工队到场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476章 施工队到场

 

许霞见村长松了口,连忙说道:“忙得过来,下午不用做饭,我拉着板车去树林、沟边割草,割完,太阳估计快下山了。我拉着板车回村中央大塘,将1\/3的草量,直接扔到塘里喂鱼,剩下的草,摊在岸边,第二天早上、中午,再投入塘中。眼下又不是夏天,鲜草放上一两天,不会腐烂流水的,顶多叶梢有点蔫吧。”

喂鱼,顿顿都喂现割的鲜草,没几个人能做到。

“行,大青、许霞,你俩签个协议,我来把见证人。”

哗啦---

李广田撕下三张本字纸,从条几的抽屉内,拿出一支钢笔,握着钢笔在三页纸上刷刷写下几行字。

“喏,这是我草拟的协议,你俩若没啥异议的话,就签上自己的名字吧。”

二人接过纸张细瞅。

【经甲、乙双方友好协商,甲方建房期间,雇佣乙方为工人备饭,酬金:午饭,3毛\/天,早饭+午饭,4毛\/天。甲方:___乙方:___见证人:___日期:1983年2月11日】

三页纸上所写的内容,是一模一样的,沈青拿起钢笔,在每页纸上签下自己的名字,许霞、李广田亦是如此。

李广田将其中一页纸,叠好夹进本子里,剩余两页纸,递给了沈青和许霞,“协议一式三份,咱仨一人一份,收好,别弄丢了。”

许霞将纸叠成小方片,塞进了裤兜,事情敲定,心中原本悬着的石头,总算是落下来了,“村长,沈青,许姨还等我拿洗衣粉洗粗棉布呢,我就先过去了。”

“去吧,明天10点之前,记得去大青家报道。”

“好,我记得了。”许霞走出堂屋,来到西厢房外窗台旁,拿起那袋洗衣粉,笑着便压水井走去。

堂屋内,沈青目露困惑,“李叔,许霞和你家也有一点亲戚关系呐,她称表姨为‘许姨’。”

李广田微微点头,“嗯,有一点关系。许霞,娘家是许家寨的,她二叔家的小儿子,过继给了素芬的堂弟,拐个几圈,素芬比她大一辈,叫‘姨’也没错。前几年,许家寨那边,想让许霞撇下儿子改嫁。许霞不同意,娘家态度又强硬,谁也谁不服谁,关系就断了。”

“原来如此,李叔,我先走了,我回去把院子清扫干净,明天好卸工具。”

“成,明天开完会,我去你家看看,和大茂聊一聊。”

沈青离开时,许素芬和许霞,还在手持刷子刷洗着粗棉布,许霞刷布的劲头,比刚进小院时更强了。

沈青回到自家小院时,大黄和小狸,正在院子里打闹。

小狸弓着背、歪着脑袋,像青蛙般蹦蹦跳跳地靠近大黄,大黄摇着宝塔尾,吐舌笑着,兴奋地在原处踏步。

小狸离大黄还有15厘米时,两只前爪,交替轻挥大黄的后腿,挥完,疾风似的跑远,徒留大黄在原地发懵。

猫和狗,肢体语言是有壁垒的,猫咪弓背、歪头、跳着走,是兴奋上头、想邀请伙伴干架的意思,大黄却没有读懂。

当然,这个干架不是互相亮出爪钩,能薅掉绒毛、划出血口子那种,更偏向于嬉戏打闹。

“大黄,去追小狸,它想跟你干架。”

大黄听懂主人指令,撒欢去追小狸,小狸绕着院子跑了一圈之后,眼瞅着即将被追到,向上一跃,整只猫挂在了紫藤萝棚架的木柱上,尾巴一甩一甩的,不知是太亢奋了,还是想引得大黄爬柱子。

大黄不是猫,爪钩也不能伸缩自如,它不会爬柱子,只能站在柱子旁,朝上方哼哼唧唧叫。

沈青走向木柱,“大黄,别急,小狸早晚会下来的。”

说完,沈青伸手揉了揉猫脖子,小狸扭过头,去蹭主人手掌心,蹭着蹭着,就张嘴咬人虎口。

好在,牙齿没用劲,咬了几秒钟,小狸就松口了,还舔了舔刚才被咬的虎口。

猫咪舌头上布有倒刺,舔人时,那触感...像一张湿漉漉的粗砂纸,在轻轻刮擦皮肤,不疼,就是有点痒和涩。

沈青抽回手,小狸顺着木柱爬到了紫藤萝棚架上,尾巴一甩一甩,两眼溜圆的盯着大黄,仿佛在说:上来一起玩啊。

沈青发现紫藤萝的枝条上,长了一些浅绿色、松塔样的芽包,这是...紫藤萝花苞。

喵---

小狸见大黄爬不上来后,也不等了,在棚架上悠闲地散步,很快,它的注意力被一枚小绿芽吸引走,鼻尖凑近嗅了嗅,啥也没闻到,低头皱眉,右前爪勾成拳头,欲攻击那个芽包。

“小狸,不许碰芽包,碰掉一颗,罚你三天不能碰荤腥,碰掉两颗,就是6天哦。”

一颗无意间发现的新奇小玩意,自然没有美食重要喽,小狸收回爪子,默默走到棚架边缘,向下一跃,稳当当跳到了地上。

汪---

大黄兴奋往前冲,目标直指小狸的尾巴,小狸察觉到身后有风,迅速往前狂奔。

猫咪是冲刺型动物,狗是耐力型动物,路线若是长一些,大黄铁定能追上小狸,不过,起跑后的一两分钟内,猫咪奔跑速度,要大于狗。

这不,大黄还未追到小狸的影子,对方便已爬到看桃上的分叉上了。

沈青摇头一笑,没再管它俩,即便追上了,大黄也不会把小狸怎么样,他抄起竹扫把,着手清扫院子,扫完,又压两桶水,挑到屋后浇蔬菜,晚上,只有他一个人吃饭,没整太多,烙了一些油饼,整了一盘蒜苗炒鸭蛋,还挖了小半碗咸菜。

别说,烙饼卷菜,还蛮香的。

……

2月12日,晴。

清新的空气,随着微风飘入各家小院,海棠树旁的地面,仿佛一夜之间换上了新装,嫩绿的草叶,在阳光下闪着光。

沈青吃完早饭,将碗筷刷洗干净后,院内就响起‘突突’的声音,他走出堂屋,瞧见两辆带兜拖拉机,每辆车的车头座位上,都坐着两个人,一个,双手各握一个车柄,一个,单纯的坐着,两个车兜,靠近车头的区域,坐满了人,靠近车尾的区域,装满了各种家伙事。

汪---

大黄站在紫藤萝棚架旁,朝两辆拖拉机狂吠。

待‘突突’声消失,沈青走近大黄,揉了揉狗耳,道:“大黄,是认识的人,不用叫,往后的三个月,他们基本每天都会来咱家的。”

大黄听懂主人指令,不再吠叫,站在主人脚旁,两眼紧紧盯着车上的人。

咚---

李大茂跳下车座,朝车兜方向挥了挥手,“都下来吧,我跟雇主聊几句,待会儿,咱们就开干。”

工人们一个接一个,翻越车框,双脚踩到了地面上。

李大茂走向沈青,扫了一眼棚架下方的木床和东北方的厚薄膜,薄膜盖了好几层,一层,是透明的,几层加一起,就是半透明之中带着一点白色的,透过它们,依稀能瞧见条几、八仙桌、陈架等家具。

“沈青,你把屋子清空了?”

“嗯,清空了,电闸、电线、等泡等,也挪了地方,我还备了带有插头、长电线的插排,建房子,总会有用到电的地方。”

“沈青,这些活...本来都归施工队干的,你是雇主,坐在一旁看着就行了。这么多家具,搬着很累吧。”

“还行,小家具,我一个人搬的,大家具,豆子和我一起搬的。对了,你们吃过早饭了吗?”

“吃了,在我家集合时,我就问他们吃过了,个个都说是吃饱了后,才来我家的。”

“我雇了一个厨娘,来家里做大锅饭。中午,你们不用走,留在我家吃午饭。我想问一问早饭需不需要我管?建房子是体力活,没吃饱,可没力气干这个。”

“不用,每天管一顿午饭就行。技术工,在这一行干了十几年了,小工(学徒工)也有师父教着,他们都知道‘三餐吃饱’的重要性,早上出门前,都会把肚子填饱的,若是有谁起来晚了,顾不上吃早饭,也会把早饭揣进兜里,留着路上吃。”

“那行,等厨娘来了,我跟她说一声,往后不用考虑早饭该做什么。”

“来,大家都围过来。”李大茂挥挥手,将众人喊了过来,“来,给你们介绍一下。这位叫沈青,是咱们的雇主。沈青,施工队人多,我就不一一介绍了,他们领口的布条上,绣有各自的名字,蓝底黄字的,是技术工,黄底蓝字的,是小工(学徒工)。”

“雇主好~”“主家好~”工人们脸上挂着真挚的笑容,朝沈青打招呼。

“你们好,我家房子,就拜托你们了。”

沈青目光快速略过每个工人,甭管高的、矮的、黑的、黄的,眼睛都很亮,精神头都很,一看就知气血很足,指甲盖又厚又黄,双手粗糙,且布满老茧,这些都是常年干粗活的特征。

他们的外领口处,皆用棉线缝了一个长4厘米、宽1厘米的布条,布条有两种颜色,蓝色和黄色,蓝布条上,绣有黄字,黄布条上,绣有蓝字,李启领口处缝的是黄布条。

李大茂看向南方,“沈青,老房子的茅草排、土砖、竹排、木梁等,你打算卸在哪里?”

对此,沈青早有考虑好了。

“茅草排,推落屋顶后,拉到厨房侧墙北边,留着当柴火烧。土砖,菜园有一小块空地,先堆在空地处。菜园地势低,将土砖锤碎,可用来在菜园四周垒个土坝,防止下大雨时,屋檐流下来的雨水和土路上的雨水,全都流进菜地内。或者将土砖锤碎之后,过一遍筛网,筛除麦秸碎。麦秸,焚烧沤肥,剩下的黄白土,混合大量的黄土、草木灰、腐殖土等,撒进菜地,来增加整块地的高度。竹排,拧开铁丝圈,起掉钉子,用麻绳绑成一捆一捆的,丢到屋后竹棚旁,种黄瓜、番茄、丝瓜蔬菜时,那些硬竹片可以用来搭架子。木梁,表面黑乎乎的,还布满向里倾斜的小孔洞,卸到院子里,用电锯分割成一块块木头,码放到东北角。”

土砖敲碎筛除麦秸后,为何不把剩下的土直接撒进菜地内?

黄白色的土,细腻、粘度大,不加以处理,直接撒进菜地,淋了一场雨,暴晒几天之后,百分百板结,不吸水、不透气、不保肥,植物还未表现出营养不良症状,就会被闷死。

李大茂:“木梁,太粗了,普通电钻难以搞得动它,这样,下回来,我把家里的油锯带上,让王川和李启负责锯木头。

土砖,敲碎之后,用它在菜地四周垒个土坝,这个想法不错。我建议菜地高度,还是要和地基保持一致,视觉上看着舒坦。

菜园里现有的菜,不用薅,先把泥土卸在杨树林内,哪一块菜畦空了,就先用板车运土把哪一块垫高,直到整块菜地被抬高。

菜园内竹棚,直接扒了,里面的家禽,先暂时养在笼子里,用青砖+茅草排建一个新的,再把他们放回去。

不然,菜畦地势高,竹棚地势低,雨水会渗进竹棚的。

沈青,这些不用你上手,我们会给弄好的。”

沈青:“行,用油锯锯木梁,屋后菜园的地势,整体增加至于地基同等的高度。”

这时,人群里一个留着寸头、长脸、眉骨高凸的三十来岁男子挥了挥手,“我叫王川,早些年,我是干收树的,拎着油锯,到处砍树、锯木头,把圆木锯成木柴,这活我熟,当学徒时,就是从锯木柴开始练的。”

沈青:“正房和仓库的木梁,就有劳你和李启了。”

李启:“我啊,顶多打打下手,一屁股坐在木头上,防止其乱晃,把锯好的木柴,码放到东北方一类的。”

李大茂:“沈青,你备了鞭炮了吗?按照本地习俗,放了鞭炮,才能动工。”

“备了。”沈青走进厨房,再回来时,手里多了一串鞭炮和一支打火机。

来,大家把车兜内的家伙事卸下来,准备开干喽。”

“好嘞~”工人们笑着回答,随即,他们分成两波人,一波爬上车兜,拿起家伙事往下递,一波站在车框边,接应车兜上的人,接过一件件家伙事放到一旁的空地上。


    (http://tyshuba.com/book/ccibd0-476.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tyshuba.com
天域书吧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