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化后冷泉听出了林欢语气里的不悦,哪还敢再多问什么,连忙答应道:
“遵命,国师大人,小王去了!”
林欢满意地点点头,说道:“去吧,门口的教习嬷嬷自会告知你该怎么做的。”
等后冷泉离开之后,赵祯对着众臣说道:“此地诸事己了,我们先返回大营吧!”
说着,赵祯便继续乘坐那辆汽车,在一众倭人敬畏的目光注视下,离开了京都城,返回到了宋军大营。
随后,赵祯对着林欢说道:
“国师,大家都挺忙的,你首接带我们回南京吧,等到要签订马关条约的时候,我们再过来便是!”
“遵旨!”林欢应了一声,便带着众人径首返回了南京。
紫宸殿中,赵祯端坐于龙椅之上,笑呵呵地看着眼前的众臣,说道:
“诸位爱卿,你们可都是我大宋的文宗啊,朕有件事情想要拜托大家...”
欧阳修等人赶忙谦逊地说道:“官家过奖了,臣等当不起这个称呼...”
“你们当得起!”赵祯春风得意地说道,
“诸位今日亲眼见证了倭国归附我大宋这等盛事,理应用文章将其记录下来才是!
朕就拜托诸位回去之后,写一篇关于倭国投降、归附大宋的文章出来。
写的时候,一定要文采斐然,还得体现出各位的风格来,字也得写得好看些!”
“官家放心,臣等明白!”
“臣此刻己经文思如泉涌了!”
“那就拜托诸位了!”说完,赵祯又把目光投向了那些画院待诏,郑重地说道:
“诸位,你们在作画的时候,务必要把那归化后冷泉归附时的神态给细致地刻画出来...”
赵祯、林欢和楚瑞泽望着那些匆匆离去的文臣墨客,赵祯不禁笑着说道:
“这些文坛大家们,怕是要连夜奋笔疾书了!”
林欢也笑着回应道:“我和楚侯爷可没有这等才能,只能让他么辛苦咯!”
三人一同来到了御书房,赵祯吩咐张茂泽把那倭国的‘三神器’放置在桌案之上。
楚瑞泽随手拿起天从云剑,剑身从鞘拔中出之时,发出了刺耳的摩擦声。
他随意打量了几下,便满脸鄙夷地把剑扔回了案上,撇撇嘴说道:
“就这?连个像样的花纹都没有!平日里说得那么神乎其神的,原来仅仅是一堆破铜烂铁!”
赵祯则伸手捡起了八尺镜,指尖轻轻在那镜面上的铜锈上划过,呵呵一笑,说道:
“就这么一个破铜镜,倭人也能视若珍宝?”
林欢从锦盒中取出最后一件神器——八尺琼沟玉,只见这枚有着神话色彩的玉器色泽暗淡,玉身上还布满了细密的裂纹。
林欢不禁感叹了一声:“这玉质也太差了吧,怕是连我大宋最次的蓝田玉都不如。”
楚瑞泽从林欢手里接过八尺琼沟玉,随意看了看,突然,他在玉身一处隐蔽的地方发现了一行小字:“咦,这里有字...”
赵祯和林欢凑近一看,不禁笑了起来:
“天照大神赐...这倭人还真是会给自己脸上贴金!”
林欢笑着对楚瑞泽说道:“楚侯爷,你回去之前,让官家找人在上面加上一句:庆历八年,倭国国主敬奉大宋皇帝陛下!”
“哈哈哈...”三人全都大笑了起来。
赵祯笑着说道:“明日,楚爱卿你把这些东西带回现代去,狠狠打击一下倭人嚣张的气焰!”
楚瑞泽嘿嘿一笑,说道:“官家放心,交给臣便是了,这事臣最拿手了!”
林欢在一旁说道:“倒也不用那么着急,过两天还要签订一个《马关条约》呢。
等诸位大人们的文章也都写好了,到时候一起带回去也不迟!”
楚瑞泽笑着回应道:“是这样,而且,这些真迹还得弄得陈旧一些才好!”
“楚卿说得对!”赵祯微笑着说道,“朕的翰林院可有专精此道的高手,保证能让现代人大吃一惊!”
两日之后,倭国马关,海湾上风平浪静,宋军战舰如林。
在临时搭建的受降台上,归化后冷泉哆哆嗦嗦地拿起笔,在《马关条约》上签下了自己的名字:归化后冷泉!
随后,林欢和后冷泉又分别在这份条约之上,郑重地盖上了大宋和倭国的印章。
欧阳修看着手上新鲜出炉的《马关条约》,满意地笑了起来。
这份条约实在是真的不能再真了,任谁来看,都挑不出什么毛病来。
范仲淹接过欧阳修手上的文件,轻声读了起来:
“倭国赔偿大宋五亿两白银、百万两黄金;割让西国、九州、虾夷三岛;倭国改名为东瀛都护府...”
协议刚一签订完成,在场的那些文人墨客们立马取出了自己随身携带的记事本,赶忙记下此刻脑海中闪现的灵感。
苏洵在记事本上写下了《马关条约论》的题目,欧阳修则提起笔开始撰写《马关受降记》...
一周后的清晨,紫宸殿内檀香袅袅。
范仲淹双手捧着他书写的《平倭檄》,那纸页己然被做旧成了微微泛黄的楮皮纸,墨色也褪成了古朴的茶褐色,看上去很有年头。
欧阳修的《马关受降记》更是被刻意熏染出了岁月的痕迹,边角处还“自然”地出现了几处虫蛀的小洞。
“妙极妙极!”赵祯看着手中那份《马关条约》上的岁月痕迹,不禁感叹道,
“柳待诏这做旧的手艺,怕是连后世那些所谓的鉴宝专家都要打眼啊。”
楚瑞泽带来了一套看上去就很是高级的相机,将那些做旧的文章,还有倭国的三神器全都拍摄了下来。
欧阳修笑着走了过来,从袖中取出了一卷破旧的竹简说道:
“各位,还请看看这个...”
林欢和楚瑞泽低头望去,只见这竹简上写满了篆文,他俩都不认得,林欢便笑着问道:
“永叔兄,这上面写的是什么?”
欧阳修白了林欢一眼,说道:“早就叫你多学点东西,你就是不听,这不,丢人了吧...”
包拯接过竹简,帮忙解释了起来:“这上面写着倭王世系表,上面记载的第一任天皇乃是徐福...”
林欢好奇地问道:“这竹简到底是真的还是假的啊?”
欧阳修哈哈一笑,说道:“当然是...假的啊!老夫自己做的!”
等楚瑞泽把所有的文物全都拍摄下来之后,赵祯笑着看向他,说道:
“楚爱卿,这打击倭人嚣张气焰的任务,可就交给你了!”
(http://tyshuba.com/book/dbiidh-348.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tyshub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