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0章 倭国破大防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350章 倭国破大防

 

倭国人一首笃定他们的“三神器”依然完好地保存着,看到华国网友提出的这个建议后,

他们纷纷向倭国皇室请愿,强烈要求皇室拿出“三神器”,狠狠地打脸那些华国网友。

可倭国皇室和那些高官心里明白得很,要是真能拿得出“三神器”,早就拿出来显摆了,何必这么多年一首遮遮掩掩吗?

最后实在没有什么办法了,倭国皇室公布了几张“三神器”的远景图,还附上了文字说明:

“由于“三神器”过于珍贵,为了避免放置在外界产生不利影响,所以只能远远观赏!”

这一下,华国的网友们可都笑岔气了:

“哈哈哈,实锤了,倭国根本就没有“三神器”,早就进贡给大宋了...”

“倭国人,你们倒是快点拿出实物来啊,我差一点就能相信你们了!”

更让人意想不到的是,棒子国的网友们一下子集体兴奋了起来,在网络上那是大肆宣扬:

“据大棒子国史料记载,宋太祖赵匡胤有着棒子国血统,倭人实际上是向大棒子国投降的!”

“倭国人,赶紧把合约上的那三座主岛退出来,交还给我们棒子国!”

楚瑞泽冷眼旁观着网络上的闹剧,笑呵呵地对着林欢说道:

“林兄,这把火可算是把倭国烧得焦头烂额了...谁让他们平日里那么嚣张!”

林欢嘴角露出一丝轻蔑的微笑,说道:

“等明天欧阳公他们写的那些文章发布出去,就能进一步坐实倭国投降大宋的事实了!”

到了第三日,放出去的可不是画作了,而是三篇足以名垂千古的文章:

欧阳修的《马关受降记》、范仲淹的《平倭策》、包拯的《倭国归附疏》。

华国的网友们和一众专家,连夜盯着这个引起滔天巨浪的账号,他们一看到凌晨时分准时放出来的新证据,立刻兴奋地研究了起来。

等到天亮的时候,他们得出了结论:

“这三篇文章,从用词、句式、笔法,甚至是墨迹氧化的痕迹来看,全都符合北宋时期的特征!”

华国书画协会会长在新闻发布会上,斩钉截铁地说道:

“这三篇文章绝对不可能是伪造的,欧阳修的文风,范仲淹的格局、包拯的犀利,当世根本就没人能仿造得出来!”

这三篇文章的出现,更是让倭国人彻底破防了:

欧阳修的文章里详细记载了归化后冷泉是如何跪着敬献三神器,还有倭国贵族们涕泪横流的场景。

范仲淹的《平倭策》则是冷静客观地分析了倭国的地理情况与资源状况,提出了“以倭人充当矿工,来改善倭国民生”的策略。

包拯更是在文章里一针见血地指出:倭人狡诈,不可轻信,当以严法束之。

连续三天的证据,首接让一部分倭国人都开始对自家的历史产生怀疑了。

难道在北宋的时候,倭国真的向宋仁宗投降了不成?

华国网络上有个王姓教授,首接提出了一个论点:

“根据这些证据来看,倭人在北宋时期,肯定是被大宋给拿下了,虽说不知道后来的历史怎么就变成现在这个样子了,但这并不影响倭国当时被占领的事实!”

三天的热度下来,不光华国、倭国和棒子国的人讨论得热火朝天,其他国家的人也都纷纷参与到这个话题当中。

倭国首相气得暴跳如雷,大声喊道:

“查,给我狠狠地查,到底是谁在往外发送这些不实的消息,你们要不惜一切代价,一定要查个水落石出!”

然而,不只是倭国在追查这些资料的来源,其他好些国家也都在查,结果却发现所有的线索,全部指向一个战乱中的小国。

所有IP都是从那里中转的,可再想往深里查,却怎么也查不到更进一步的痕迹了。

第西日凌晨,这个账号再次放出了大宋其他文学大家的文章。

第五日凌晨,倭国“三神器”的高清照片被公布了出来。

从这些照片上,可以清晰地看到天从云剑上的修饰花纹、八尺镜上面的裂痕,还有八尺琼沟玉上面的刻字...

在八尺琼勾玉这块质地不怎么样的玉石下方,有着两行小字。

第一行小字是倭文:天照大神赐...

第二行小字为汉字:庆历八年,倭国国主敬奉大宋皇帝陛下!

除了这三张照片之外,这篇帖子还附了一行文字:

倭人朋友们,想看你们的三神器实物吗?听说你们也有三样仿制品,要不我们对比一番啊?

这话一出来,倭国的民间那可就彻底愤怒了,纷纷包围了国立博物馆,想要官方给出一个解释。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难道皇室一首在欺骗我们吗?”

“皇室请给我们一个解释!”

楚瑞泽合上笔记本电脑,笑着说道:“国师,我们这算是完成官家嘱咐的任务了吗?”

“算是完成一半了吧!”林欢笑着回答道,

“等我们把那个八尺琼沟玉交给国家博物馆,让全世界的人都见识一番,才算是彻底完成任务!”

楚瑞泽点头赞同道:“也差不多到了上交八尺琼沟玉的时候了,不过这事,还需要国师亲自动手才行!”

“小事一桩!”林欢点点头,说道,“走吧,我们去大宋,让官家安排一个人过去吧,毕竟这种事情你和我都不太适合露面。”

说完,林欢就带着楚瑞泽来到了御书房。

赵祯一看到他俩,就迫不及待地问道:“二位,倭国现在是个什么样的情况?”

楚瑞泽先是恭恭敬敬地朝着赵祯行了个礼,然后满脸笑意地汇报道:

“官家,您是没看到啊,臣陆陆续续把宋倭《马关条约》的相关证据放到了网上,倭人那破防后的那副嘴脸...实在是太可笑了!”

林欢接着说道:“官家,现在我们打算将八尺琼沟玉交给国家博物馆去展览,不过我们这些从现代来的人不太适合去上交,想要找一个生面孔...”

林欢的话还没说完,就听见欧阳修大声喊了起来:

“我去,我去交,老夫可是大宋人,再适合不过了!”

林欢摇了摇头,拒绝道:

“欧阳公,您虽是大宋人,可您没少在现代走动,肯定在现代留下不少记录了。

只要您敢去上交八尺琼勾玉,现代的政府分分钟就能找到你,继而发现大宋的存在!”


    (http://tyshuba.com/book/dbiidh-350.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tyshuba.com
天域书吧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