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朝会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41章 朝会

 

北斋将精心整理的报纸资料小心翼翼地送到王府,她的脸上带着一丝期待与紧张。朱高燧接过资料,一页页仔细地翻看着,不时地点头表示满意。

“嗯,不错,文章简单明了,易于百姓理解,画像也刻画得十分传神。”朱高燧称赞道。

北斋闻言,心中一喜,连忙躬身行礼:“谢王爷夸奖,卑职定当继续努力。”

朱高燧微笑着将资料放在桌上,说道:“这些就留在我这里吧。你回去后,让锦衣卫把山东、河南两地的事情详细记录给你。你要整合这些信息,针对灾情、锦衣卫修路带来的影响、闹事的群体与主导者,以及他们多年的罪责,一一整理出来。到时再送到王府。还有,记得多培养几名人才,等体系成熟了,你就负责审核就好,不必事事亲力亲为。”

“是,卑职明白。”北斋郑重地点了点头,然后转身离去。

随着北斋的离开,朱高燧开始利用系统中的排版印刷功能进行批量生产。他毫不犹豫地消耗了大量震惊值,只为了确保报纸能够迅速面世。

不一会儿,随着一阵机械运转的嗡嗡声,一份份报纸从系统中被批量拿出来。很快,20万份报纸就整齐地码放在了王府的院子里。朱高燧看着这一堆堆的报纸,眼中闪烁着满意的光芒。

“老王!”朱高燧高声喊道。

“王爷!”王启年如同一阵风般从屋顶飞落而下,稳稳地站在朱高燧面前。

“将这20万份报纸送往锦衣卫,分散送往各地。定价为2文一份售卖,所得款项用于王府的日常开销和未来的赈灾事业。”朱高燧吩咐道。

“是,王爷。”王启年应声而去,很快便叫上了祝无双和陈拾,一同备车运报纸。

这边报纸刚刚运送完毕,宫里就来消息了,通知赵王朱高燧进宫开朝会。朱高燧不敢怠慢,连忙换上官服,骑上马首奔宫里而去。

当他进入大殿时,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了他的身上。朱高燧却是不紧不慢地走到朱高煦旁边站好。朱高煦见状,小声说道:“老三,你这下玩的有点大啊。不过你赈灾的事情确实帮了哥哥不少忙,一会哥哥帮你说说好话。”

朱高燧闻言,心中一暖,小声说道:“那就多谢哥哥了。”

“咱们兄弟之间,何必如此见外。”朱高煦拍了拍朱高燧的肩膀,笑道。

此时,朱高炽也看着朱高燧,眼中带着几分复杂。而对面的朱瞻基则是幸灾乐祸地看着朱高燧,心中开始盘算着朱高燧受罚之后,自己如何从他手里救出孙若微。好几个月没见,朱瞻基己是茶不思饭不想,整个人都消瘦了不少。

就在这时,朱棣身着龙袍,缓缓步入金碧辉煌的大殿,每一步都显得沉稳而有力。他威严地坐在了龙椅上,目光如炬,扫视着下方跪拜的群臣。

“圣躬安!”群臣齐声高呼,表达对皇帝的敬意。

“朕安。”朱棣简短而有力地回应,声音回荡在大殿之中。

然而,气氛并未因此变得轻松。一位大臣挺身而出,义正言辞地说道:“陛下,锦衣卫在河南、山东等地大肆屠戮,草菅人命,此等行为严重违背了朝廷的法度,还望陛下对赵王进行严厉处罚,以抚平民心。”

话音未落,又一位大臣站了出来,声音中带着几分急切:“陛下,赵王还私自募兵,出海探险,此等举动有违大明的安定。若陛下不加以惩罚,恐怕其他藩王也会效仿,届时大明将危在旦夕啊!”

紧接着,又有一位大臣跪拜在地,痛心疾首地说道:“陛下,锦衣卫在山东屠杀学子,其中不乏孔家之人。孔家乃文人之根本,此等行径无疑是在毁我大明的根基啊!请陛下明察秋毫,严惩不贷!”

一时间,大殿内群情激愤,多数文臣以及个别武将纷纷站了出来,齐声高呼:“陛下,请严惩赵王,还我大明朗朗乾坤!”

面对群臣的弹劾,朱高炽和朱高煦兄弟俩坐不住了。朱高炽首先开口,声音温和而坚定:“陛下,老三这事怕是有什么隐情,还需调查一番再做结论。臣相信,赵王定不会做出如此荒唐之事。”

朱高煦也紧随其后,大声说道:“是呀,陛下!老三修路也是变相地在赈灾,为朝廷分忧解难。还有浙江的疫情,老三也是出了不少力的。请陛下念及兄弟之情,从轻发落。”

朱棣静静地听着群臣的争论,目光不时地落在朱高燧身上。此时的朱高燧,却显得异常镇定,丝毫不在意下面人的弹劾。

“老三,你不解释一下吗?”朱棣终于开口,声音中带着几分威严。

朱高燧微微一笑,从容不迫地说道:“解释啥?陛下心中自有明断。至于锦衣卫在河南、山东的行为,那不过是因为他们影响了臣修路的进度。臣修路是为了百姓,为了大明,他们却带人来闹事,臣怎能坐视不理?臣可是让锦衣卫提前警告过的,是他们不听劝告,自己往刀口上撞。因为他们,臣的修路进度还耽误了不少呢。”

此言一出,大殿内一片哗然。一位大臣站了出来,义愤填膺地说道:“陛下,赵王这是狡辩!那些被杀之人都是读书人,怎会无端闹事?这明显是诬陷!”

“陛下!”又一名大臣附和道,紧接着,几名大臣也纷纷站了出来,为那些被杀之人喊冤。

朱高燧却笑了,他看着这些大臣,语气中带着几分戏谑:“怎么不会闹事?你们看,你们这一帮人不就是聚在一起闹事吗?”

朱高煦闻言,眼睛一亮,心中暗自赞叹:老三这嘴皮子功夫,真是越来越厉害了!

那些大臣被朱高燧的话噎得哑口无言,脸色涨得通红。其中一人急切地辩解道:“陛下,臣等不是闹事,臣等只是为了大明的江山社稷着想。赵王这是诬陷啊!”

朱高燧却不再理会他们,转而看向朱棣,语气坚定:“陛下,臣问心无愧。那些被杀之人,都是咎由自取。至于募兵出海一事,更是涉及北镇抚司的机密,他们管不着。当然,要是他们愿意加入锦衣卫,臣倒是可以告知一二。”

朱棣听着朱高燧的辩解,眉头紧锁。他深知这个儿子的性格和能力,也知道他在背后做了不少事情。但此时,他必须做出一个决断。

“行了,老三。”朱棣开口打断了朱高燧的话,“你解决浙江疫情确实有功,但锦衣卫在河南、山东的行为也确实过激了。功过相抵吧,以后做事要三思而后行。”

然而,仍有大臣对朱棣的判罚不满,想要继续争辩。朱棣却大喝一声:“闭嘴!朕心意己决,无需多言!”

大殿内瞬间安静了下来,所有大臣都噤若寒蝉,不敢再发出半点声音。


    (http://tyshuba.com/book/hcaj0c-41.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tyshuba.com
天域书吧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