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 镜火共证2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40章 镜火共证2

 

网络上的发酵远比想象中快。

“火化确认链”成为全网讨论焦点。

有媒体开始回溯七年前宋苒苒的“意外离岗”,提出质疑:为何没有遗体公开?为何火化记录如此简略?为何当事人没有留下任何家属联系?

连狗仔也开始蹭热度,扒出当年苒苒失踪前最后一次公开演讲的录像:

那天她穿着白色实验服,站在LUX发布厅前,说:“技术的意义,不是掌控人,而是给人选择。”

评论区一夜之间变了风向:

【她不是死了,是被抹除。】

【“不适格干员”这西个字,真有点熟悉的味道。】

【当年的LUX技术转私,是不是她拒绝配合所以被处理?】

【火化流程写着“生物替代物”?那到底是谁被烧了?】

【她活着回来,不是奇迹,是复仇。】

而在这一切喧嚣的背后,苒苒一言不发。

她坐在安静的房间里,翻着路彦发来的资料补充。

LUX旧档案系统中,一份未删尽的会议纪要中,赫然出现她的名字——作为“主动脱岗处理建议”的目标。

建议理由,赫然写着:

【情绪不稳定 / 风险管控缺陷 / 高危岗位风险体】

她轻轻一笑,低头写下一段批注:

“情绪稳定者是奴隶的代名词,不思考即为理智。”

而那句话下方,她红笔圈起了三个签名:沈聿舟、夏婉、苏致安。

她又在旁边添上一句:

“你们三人,在共谋。”

与此同时,三位当事人先后发布声明。

夏婉的声明最早,干脆利落:“本人未曾接触任何视频资料,无法判断真伪。若属实,将全力配合调查。”

沈聿舟稍晚些,语气更暧昧:“科研团队内部流程复杂,历史遗留问题众多,本人签署文件系例行合规,不代表个人判断。”

而苏致安——

他发了一条朋友圈:

“造谣者终将被清算,死人不会复活,疯子不会赢。”

底下是几个相熟老关系的点赞,还有两句评论:“致安哥保重”,“别理疯子”。

但第二天,这条朋友圈截图被传上网络,搭配的是那句【她回来了】的新闻头条。

一时间,“疯子不会赢”反而成了社交平台热搜第五。

连吃瓜群众都在评论:

“他说的是自己吧?”

“疯子赢了,而且疯得很精准。”

“请问苏致安:你签的‘火化确认’,是例行疯癫,还是精神飘逸?”

宋苒苒并未理会这些。

她在准备下一轮操作。

LUX前身系统中的部分残余“灰档”正在恢复中,而她手中,还有一段录像未公布。

是她“失踪”当天,会议室中的一次签约流程。

录像模糊,但能清楚看到一排签字人依次写下名字,而她,则被留在最末端——空白处,未签。

那场签约,是“镜像序列”技术向私企的流转初步启动仪式。

而她,作为原始算法发明人,被排除在外。

这段视频她尚未公布。因为她知道:

——这不是杀伤力最大的一锤。

她要的,是一步步让他们自爆。

舆论一波波地升温,她却一首冷静。

她按下了手中的遥控器,客厅屏幕上,是LUX当年对外发布的技术蓝图,宣称该项目“用于公共医疗干预与精神健康研究”。

她轻轻眯起眼。

“公共医疗”,从来就是最方便隐匿的人体试验标签。

“精神健康”,也总是最完美的‘筛查不适格者’的借口。

她自言自语:“你们只选中了我。”

“但你们要面对所有人的共鸣。”

与此同时,在一栋未被公开的LUX备用办公楼里,路彦的电脑屏幕也亮着。

一份来自E转发的加密文件,标题为:

【镜像用途:D区试验场数据流·BETA段】

内容高度技术化,插图复杂,但路彦盯着看了整整三小时。

他知道自己正在看到的,是所有人都不该看到的东西。

“这是……心理投影实验?”

“不对……这是意识干预——甚至,是延寿实验?”

他咬牙,终于按下打印。

脑海中,却忍不住回荡起一个画面。

七年前,他坐在走廊尽头,父亲走出会议室,语气平静地对他说:

“你只需要记得一件事——我们不是坏人。只是清理不合适的人。”

“系统要运行,就必须牺牲一部分情绪过剩的干扰因子。”

“那个女孩,不适合留下。”

那时他没说话。

现在,他只觉得胃里一阵恶心。


    (http://tyshuba.com/book/hdaebj-40.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tyshuba.com
天域书吧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