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年三月,春寒料峭。东部战区某深山腹地,“砺剑”特种作战学院那森严厚重的大门,缓缓为陆辰打开。这里没有普通大学的喧闹与自由,只有无处不在的铁血气息和令人窒息的纪律感。
少年班第一期,仅有十五名学员,年龄都在16-18岁之间,无一不是从全国范围内精挑细选、天赋异禀的“怪胎”。有从小习武、力量惊人的,有智商超群、过目不忘的,也有像陆辰这样,在极端事件中展现出惊人潜力的。每个人都带着傲气和不服输的劲头。
迎接他们的,是堪称地狱般的“洗礼月”。每天凌晨西点,凄厉的紧急集合哨就会划破寂静。负重三十公斤山地越野、武装泅渡冰冷的河水、泥潭格斗、极限攀岩、高精度射击训练、战场急救、战术手语、爆破基础……训练科目密集到令人崩溃,强度远超陆辰的想象。教官们冷峻如铁,吼声如雷,要求近乎苛刻,稍有懈怠或失误,迎来的就是加倍惩罚。
陆辰的伤臂虽然己经愈合,但在高强度训练初期,依然会隐隐作痛,成为他的短板。一次战术攀登训练,因为左臂力量不足,他在半途失手跌落保护网,引来几个体能强悍学员的嗤笑。
“哼,靠着运气和拼命混进来的‘英雄’,也就这点本事了。”一个叫雷刚,体壮如牛的学员低声嘲讽。
陆辰没有争辩,只是默默爬起来,缠紧保护带,再次冲向岩壁。汗水模糊了视线,肌肉在尖叫,左臂的旧伤处传来阵阵刺痛。但他咬着牙,脑海中系统辅助提供的微弱肌肉协调提示和最佳发力点分析,结合着教官的指导,被他一点点消化吸收。一次,两次,三次……当他在规定时间内,以一种近乎完美的姿态登上顶端时,下方短暂的寂静后,是教官一声低沉的“不错”。雷刚的脸色有些难看。
【基础体能训练负荷突破阈值,能量+0.1%】
【神经反应速度适应高强度应激状态,增益效果提升至12%】
系统的提示让陆辰精神一振。他找到了方向——将系统那冰冷的分析、辅助,与人类极限的意志力和科学的训练方法完美融合!
文化课同样不轻松。除了高等数学、物理、信息工程等基础学科,还有大量军事理论课程:孙子兵法与现代战争、世界经典战例分析、特种作战指挥概论、情报判读、心理学、甚至外语(要求掌握至少两门外语基础)。巨大的学习压力下,陆辰发现系统带来的思维清晰度和信息处理速度优势开始显现。他能在更短的时间内理解复杂的战术推演,记忆大量的装备参数和地理信息。这让他逐渐在文化课上脱颖而出,甚至开始对教官提出的某些战术构想提出建设性意见,令徐振国暗暗点头。
一次夜间丛林渗透对抗演习。陆辰所在的小队任务是潜入“敌”后指挥所获取情报。雷刚作为突击手,一味猛冲,触发了警戒装置,小队暴露在“敌军”火力下,陷入被动。
“系统,地形扫描,最优规避路线!”陆辰在激烈的“交火”中,迅速下达指令。
【扫描中……左前方11点方向,15米处有天然石沟,可提供掩体。沿石沟向东北方迂回前进73米,可避开主要火力点,抵达指挥所侧翼薄弱处。】
【警告:石沟内有模拟绊雷信号,需谨慎排除。】
陆辰立刻用手语指挥队员交替掩护,利用烟雾弹遮蔽,精准排雷,带领小队如同幽灵般沿着系统指示的路线悄然穿过封锁,成功摸到了指挥所边缘,最终完成了任务。这次行动,让雷刚等人彻底收起了轻视,也确立了陆辰在小队中战术核心的地位。
在“砺剑”的日子,是汗水、血水(训练受伤是家常便饭)、泥水混合的淬炼。陆辰的身体素质在科学训练和系统增益的双重作用下飞速提升,肌肉线条变得精悍有力,眼神更加锐利沉稳。他学会了在极端疲惫下保持冷静思考,学会了团队协作与指挥,更深刻地理解了“守护”二字背后需要的不仅仅是勇气,还有强大的实力、精密的头脑和绝对的纪律。他与徐振国的关系也从单纯的上下级,逐渐发展为亦师亦父。徐振国欣赏他的天赋和心性,更欣赏他身上那股不服输、追求极致的韧劲。
两年时光,在近乎残酷的训练和学习中飞逝。陆辰以综合成绩第一的优异表现,从“砺剑”少年班毕业,并因在多次高难度演习中的出色指挥能力,被破格授予少尉军衔。
(http://tyshuba.com/book/hdgiee-6.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tyshub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