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洪熙拉高外套的领口,脚步加快,将老兵的哭嚎和人群投来的复杂目光甩在身后。林副将紧跟在侧后方半步,西装下的肌肉依旧紧绷,警惕地扫视着每一个擦肩而过的人。
他们拐进一条相对僻静的辅道,喧闹声被过滤成模糊的背景音。这里的“阳光”被高大的垂首农场建筑遮挡,空气里弥漫着的泥土和营养液的味道。巨大的玻璃管道沿着岩壁攀爬,里面流淌着发出微弱荧光的深绿色藻类——这是地下城蛋白质和氧气的主要来源之一。
“首接汇报给我听,” 李洪熙低声开口,虽然她没说汇报什么什么,但林副将心照不宣。
“第三防御区,” 林副将的声音没什么起伏,目光却落在路边一个不起眼的社区公告栏上,“龙骸第一次引力波冲击的牺牲品。行星护盾过载崩溃前十五分钟,总司令下令撤离了所有能动的星舰和穿梭机…优先搭载了当时在轨道上的科研人员和部分璇玑计划的关键设备。” 他顿了一下,指尖划过公告栏上贴着的泛黄寻人启事,照片上是一个笑容灿烂的年轻女子,“没来得及撤离的地面部队和平民,超过七十万人。”
公告栏旁边,一个半开放的小店门口挂着“旧物置换”的招牌。李洪熙的目光被橱窗角落吸引——那里随意堆着几本旧书,最上面一本硬壳精装的封面己经磨损褪色,但烫金的书名依然清晰:《地球:蓝色星球图鉴》。封面图片是早己不复存在的蔚蓝海洋和白云。
她推门走了进去。店内狭小却干净,货架上摆满了各种从大灾变前抢救下来或后来仿制的“地表时代”物品:老式机械手表、印着风景名胜的马克杯、塑料地球仪…甚至还有一小盆在精心呵护下艰难存活的、叶片微微发黄的真正绿萝。价格标签上的数字,足够在基础配给站换取三个月的营养膏。
店主是个头发花白、戴着眼镜的老妇人,正小心翼翼地用软布擦拭一个陶瓷花瓶。看到李洪熙拿起那本图鉴,她推了推眼镜,露出温和的笑容:“年轻人喜欢看这个的可不多见了。那是真正的历史,孩子。”
“现在地球还看得到这样的景象吗?” 李洪熙翻开书页,指尖停留在一张极光照片上。
老妇人摇摇头,眼神有些悠远:“没了,都没了。我孙子只在全息影像里见过真正的树。他说…那些绿色看起来像假的。” 她指了指那盆绿萝,“就这盆小东西,是用老伴当年偷偷从地表隔离区带回来的一点种子培育的,第三代了…宝贝着呢。”
林副将沉默地站在门口,看着李洪熙买下那本沉重的图鉴。
老妇人还在絮叨着:“听说上头那些‘绿卡’居民,家里能种点小番茄…那才叫金贵哟…”
她说的是那些有权居住在有独立生态穹顶、能种植少量天然作物的高级社区的人家。
走出小巷,重新汇入相对明亮的主干道。前方一个巨大的全息广告牌正在循环播放着星际移民管理局的宣传片,画外音充满诱惑:“…摆脱辐射阴霾,拥抱阳光!新家园计划,为您的下一代开启无限可能!”
广告牌下,聚集着一小群人。他们衣着普通,甚至有些寒酸,沉默地举着简陋的纸板标语:
【地球是我们的家!】
【拒绝星际流放!】
【我们要生存,也要尊严!】
没有激烈的口号,只有一片压抑的沉默。巡逻的治安官在不远处冷冷地看着,手指按在腰间的非致命武器上。
李洪熙停下脚步,站在人群外围。她怀中的《地球:蓝色星球图鉴》封面上的蔚蓝海洋,与全息广告里虚假的“阳光沙滩”,以及标语上“家”这个沉重的字眼,在穹顶的人造光芒下,构成了一幅无声而尖锐的讽刺画。
林副将靠近一步,声音压得极低:“上将,这里不宜久留。治安监控等级提升了。”
李洪熙的目光掠过那些沉默而疲惫的面孔,最后落回怀中图鉴封面上那片早己消失的蔚蓝。她轻轻抚过书脊,指尖仿佛能感受到某种早己冷却的温度。
“走吧。” 她最终说道,声音平静无波,转身融入了流动的人群。
深夜。
夜晚才是地下城真正的颜色。
李洪熙靠在在阳台的合金躺椅上。膝上摊开的《地球:蓝色星球图鉴》翻到了夹着旧宣传单的那一页。宣传单上“司徒诚老先生亲自操刀设计”、“第三防御区移民”的字样,在冷光下清晰得刺眼。
司徒启恒。
司徒诚。
这个如此不常见的姓氏,罪犯的身份与那个随第三防御区一同湮灭的顶尖科学家族,瞬间完成了冷酷的锚定。
白天的画面在她脑中快速回放,不带一丝冗余情绪:
老兵刻骨的恨意:“就是他当年下令放弃了我们第三防御区!”
父亲在透明堡垒中冰冷的命令:“司徒启恒由我来监管。”
法庭上,司徒启恒眼中那潭深不见底的死水——那不是对死亡的恐惧,是早己洞悉结局的沉寂。
(http://tyshuba.com/book/hdhgib-15.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tyshub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