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霹雳初鸣,军器革新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9章 霹雳初鸣,军器革新

 

军器监西坊的演武场被木栅栏围得水泄不通。岳霖撩开皂色披风,径首走向中央的夯土靶台,身后跟着军器监主簿陈知节与韩世忠旧部王贵。陈知节捧着一本油皮封面的《武经总要》,手指在"火炮"章节的页脚反复,那里有他昨夜标注的改良笔记——硫磺、硝石、炭粉的配比被红笔圈出,旁边添了行小字"按新方,硝石减十分之二,炭粉增十分之一。"

"岳公子,引信按您说的改用浸蜡麻绳,长度缩短至三寸。"陈知节的声音发颤,他盯着靶台上矗立的三层铁甲,甲片上锈迹斑驳,却仍能看出是金兵"铁浮屠"的制式装备。这是岳霖特意从大理寺库房调来的战利品,意在验证火器对金军精锐的杀伤力。

岳霖蹲下身,用匕首尖挑起陶罐内的黑色粉末,凑近鼻尖轻嗅。硫磺的刺鼻气味中混着一丝炭香,比《武经总要》记载的"霹雳炮"配方更显干燥。他想起穿越前在博物馆见过的宋代火药残片,又对比了现代化学课本上的黑火药配比,最终决定采用7:1.5:1.5的硝石、硫磺、炭粉比例——这比北宋记载的"硝石二两,硫磺一两"更接近高效爆轰配方,却又刻意保留了陶罐外壳,以免金属弹体过于惊世骇俗。

"陈主簿,"岳霖忽然开口,将粉末放回陶罐,"你可知为何要减硝石、增炭粉?"他故意用询问的语气,实则引导对方联想古籍,"《天工开物》虽未现世,但汉时《神农本草经》便言硝石'苦寒',硫磺'性热',二者相济需调其性。炭粉取松木所烧,得木之生气,可缓爆炸之急。"这番半真半假的解释,既掩盖了现代化学知识,又将改良包装成"格物致知"的成果。

王贵突然上前一步,铁手套重重拍在岳霖肩上"三公子,这玩意儿真能崩开铁浮屠的甲胄?去年采石矶之战,俺们用床弩射穿第一层甲就不错了!"这位身经百战的将领眼中满是怀疑,手指无意识地抚摸着腰间箭伤——那是朱仙镇大捷时金兀术亲卫留下的痕迹。

"王统制且看。"岳霖起身退至三丈外的掩体后,对陈知节使了个眼色,"点火!"

陈知节深吸一口气,持火把的手却在发抖。岳霖低声道"莫慌,按演练过的来。"这句话既是安抚,也是提醒——他们昨夜己用小号陶罐做过三次试验,每次都刻意选在无人的子时,以免惊动保守派御史。

当火把凑近浸蜡麻绳引信时,全场鸦雀无声。麻绳"滋滋"燃烧的声响在寂静中格外清晰,岳霖的心跳随着火星蔓延而加速。他脑中闪过父亲岳飞的叮嘱"兵者凶器,不得己而用之。"但此刻,面对金国铁蹄与朝堂贪腐,这枚改良霹雳炮或许是打破僵局的唯一利器。

"轰——!"

巨响震得地面发麻,陶罐如流星般撞向靶台,爆炸产生的气浪掀起黄褐色烟尘,三层铁甲应声碎裂,最底层的胸甲被震出碗口大的破洞,夯土靶台表面崩裂出蛛网般的纹路。几块碎石飞溅至十丈外,砸在王贵脚边的青石板上,迸出细密的裂纹。

"我的娘!"王贵下意识后退半步,随即爆发出爽朗的大笑,"这威力!铁浮屠就是套十层甲,怕也得变成筛子!"他冲到靶台前,捡起半片扭曲的甲片,指腹擦过破洞边缘的熔融痕迹,"乖乖,这不是崩开的,倒像是被雷劈化了!"

陈知节瘫坐在地,手中《武经总要》散落一地,他望着靶台方向,喃喃道"成了...真的成了...比《武经总要》记载的威力强了不止一倍..."这位钻研火器半生的老工匠眼中泛起泪光,他从未想过,祖宗留下的配方能被改造成如此毁天灭地的利器。

岳霖站在掩体后,掌心因激动而冒汗。他看着王贵兴奋的神情与陈知节震撼的反应,心中五味杂陈。这声爆炸不仅震碎了金兵的甲胄,更可能震醒沉迷议和的南宋朝堂。但他也清楚,此举必然引来保守派的疯狂反扑——他们会用"奇技淫巧""违背天道"等罪名围剿,就像当年攻击沈括的《梦溪笔谈》。

岳霖将一枚刻着北斗七星的青铜令牌交给皇城司密探"面呈李都知,只说'西城墙有物可固皇权'。"令牌背面阴刻的"如朕亲临"西字是赵构密赐,而"固皇权"三字则精准戳中帝王软肋。他算准赵构对秦桧党羽的忌惮己深,只需暗示新武器可制衡朝堂势力,便能绕过通政司的眼线——皇帝宁可相信岳霖的"奇技",也不愿让秦桧知道自己对武力的渴求。

半个时辰后,密探带回李忠全手书"子时三刻,西城墙废马厩,独往。"岳霖勾唇一笑赵构选在岳飞早年练兵处密会,既是怀旧,更是试探。他立刻吩咐陈知节"将霹雳炮亥时运至西城菲马厩,裹红布置于马厩中央,靶台换作金国使者进献的镀金铜甲。"这番布置暗藏心机红布喻"火德王气",铜甲示"外敌可破",引流孔则为后续"雷声"伏笔。

子时刚过,赵构在李忠全搀扶下踏入废马厩。当他看到红布覆盖的炮身如卧龙蛰伏,镀金铜甲上的狼头浮雕在烛火下泛着冷光,眼神瞬间锐利"岳霖,你说的'固皇权'之物,就是这个?"

"臣知陛下忧念边患,故冒死请圣驾亲览破敌之器,望陛下勿怪臣僭越。"岳霖跪地叩首,指节轻叩地面"此器改良自《武经总要》,可震金虏、慑奸佞,但尚未命名,不敢僭越。"他刻意将武器与"慑奸佞"挂钩,见赵构目光扫过红布,立刻补充,"臣斗胆用红布覆身,取'火德克金'之意,望陛下赐名。"

赵构绕着炮身踱步,"赐名倒是不急,此物浑身铸铁打造,如此笨重,能否真如你所说,朕还不知,如果名不副实朕还要治你个欺君之罪。"

"此物声响如雷,还请陛下随臣移步观看"这大炮的声响可不是开玩笑,得先给赵构打好招呼,不然一会儿吓到赵构得小心脏,不说讨赏,怕是先砍自己三刀压惊。

赵构手指远处镀金铜甲,"金使当年献这甲胄时,曾言'南朝无利兵可破'。岳霖,你若真能让它碎如齑粉,朕...许你提一个要求。"

岳霖心中一动,抬眼望向皇帝"臣别无所求,只愿此神兵利器,能护我大宋江山,更护陛下万世基业。"他刻意将"护陛下"三字咬得极重,见赵构嘴角微扬,知道己挠到帝王的痒处——这位天子最怕的从来不是金兵,而是权柄旁落。

"开始吧。"赵构挥了挥手,语气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

陈知节早己按岳霖吩咐,将引信缩短至两寸。当火把凑近的瞬间,赵构下意识后退半步,却被岳霖上前一步挡住"陛下勿惊,臣为您护驾。"这举动看似忠诚,实则算准了爆炸威力可控,更让皇帝感受到被护卫的安全感。

"轰隆——!"

巨响在封闭的马厩内回荡,镀金铜甲如被巨锤击中,瞬间崩裂成数十片,最大的碎片嵌进三丈外的土墙,狼头浮雕被震得面目全非。赵构看着地上散落的金片,又看看墙上深嵌的甲片,喉结滚动着说不出话。他想起绍兴七年淮西兵变时,五万大军因缺粮哗变的恐惧,想起十二道金牌召回岳飞时的忐忑,此刻都被这声爆炸震得烟消云散。

"陛下请看!"岳霖拾起一块带狼头残纹的甲片,递到赵构面前,"非臣之功,实乃陛下圣明感召天地,使古之《武经总要》焕发出破敌之力。请陛下为此炮命名"他故意将武器命名权交给皇帝,又用"感召天地"将发明归功于皇权。

王贵适时上前,指着土墙裂缝道"陛下,这要是轰在金兀术的帅帐上,保管他连人带马炸成肉泥!以后谁还敢说'撼山易,撼岳家军难'?该说'犯陛下天威,粉身碎骨!'"这番话戳中了赵构的痛处——他最忌"岳家军"的名号盖过皇权,王贵却巧妙地将军队的威力归于皇帝的"天威"。

"好!好!好!"赵构愣了三秒,惊喜得转身指向炮身,"此炮可称之为'红衣大将军'!红可镇邪,大将军可安邦。"

"红衣大将军?"岳霖心中剧震,这个本属于明朝的火炮名竟在此刻诞生!他强行压下震惊,叩首道"陛下圣明!此名既有火德之威,又含将帅之勇,臣替大宋军民谢恩!"他偷瞄赵构嘴角上扬的弧度,知道帝王己沉浸在"创物命名"的权威感中——这比任何马屁都更让皇权意识膨胀。

岳霖转身用刚好赵构能听到的声音小声对陈知节道"速传密令,让皇城司散布'西城墙惊雷劈碎金虏甲胄'的流言,就说陛下乃真命天子,感召天雷破敌。"转身对赵构再拜到"启奏陛下,'红衣大将军'应处于绝密阶段,为我军抵抗金军的秘制大杀器,目前最好不公开。"

"准!”

回宫路上,赵构的轿辇在深夜中颠簸,他却反复着袖中铜甲碎片。李忠全低声道"陛下,岳三公子倒是会做人。"赵构冷哼"他爹岳飞是钝刀,他是快刀——但刀快了,得看刀柄在谁手里。"但指尖敲打轿壁的节奏却暴露了心潮当"红衣大将军"的威力与"天雷示警"的流言结合,他第一次觉得,或许能借岳霖之手,同时解决外患与内忧。

此刻秦府书房,秦桧听着密探回报"西城墙昨夜惊雷",随手拨弄着算盘"雷劈金甲?呵,定是岳霖搞的鬼。这小子...比岳飞难防百倍。"老贼喃喃自语,第一次感到权力天平正在倾斜。

岳霖站在马厩外,看亲兵用黄土覆盖爆炸痕迹。他知道,"红衣大将军"的命名不仅是武器的新生,更是历史车轮的转向。当临安百姓晨起议论"昨夜雷劈金虏甲"时,没有人知道,那声惊雷,己为南宋王朝点燃了一盏名为"革新"的孤灯,而灯芯,正是那位渴望集权的帝王与他手中超越时代的火器。


    (http://tyshuba.com/book/hgc0ae-35.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tyshuba.com
天域书吧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