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快祝卿好就到达了仓库里,面前是十个足足比祝卿好身高还高的大箱子依次平铺在地面上,和小一些的箱子。
祝卿好费劲地拆开其中一个大箱子的硬纸壳包装,露出了里面的12块太阳能板、储电装置和锂电池发电机。
这一番举动下来,祝卿好在这沉闷的环境里冒出了些许细汗,抹了一把额头的汗水,却将手上的灰留在了额头上,配合着祝卿好严肃的小脸,显得分外搞笑。系统看到了却没有提醒,天幕下的众人皆忍俊不禁。
将装着大灯和手电筒的箱子各拆了一个,将大灯接线与储电装置连接,然后打开大灯开关,偌大的仓库瞬间亮如白昼。
祝卿好的声音在仓库里产生了一些回声:“这就是我要送给前十名的礼物,这个五千瓦的太阳能锂电系统,只要在日光下吸收足够的阳光,就可以每日发电,其储电量可以供这个西百瓦的大灯常亮15个小时。这个大灯可以照射百米左右的距离,有了它,即使在晚上,也能享受到如白昼一般的光照了!”
祝卿好关闭了大灯又双手提起太阳能手电筒:“这个手电筒也是太阳能发电的,有远光和近光的模式,还有六档亮度调节,内部自带风冷散热,内置电池也是更耐用的锂电池,大概一次能使用西五个小时的时间。”
说完继续为大家演示起近光亮度与远光的距离,站在仓库东边,仓库的西边也能被照亮。“远光可照射的距离远不止如此,过会儿大家可以自己体验。”
系统将太阳能发电装置以及配套的全部东西和一个手电筒都依次传送给了前十名的皇帝,又将手电筒发放给了其余人。
就在此时系统又突然浑身闪烁着金光,这金光也只有祝卿好可以看见。
系统告诉祝卿好自己即将升级,需要一些时间。祝卿好闻言瞬间神采飞扬,满眼都是惊喜,不知道升级之后有什么新功能?
祝卿好重新对众人说道:“大家现在己经全部收到礼品,希望以后能够再接再厉,好好研究近日的内容,以后我还会给大家更多礼物,进行研究时切记要以安全为主哦,现在我要下播了,下周见!”
资料全部上传完毕,祝卿好关闭了首播。
首播结束后,各朝动了起来。嬴政让蒙毅李信等人将太阳能装置其抬至殿侧。
又让人按照小天幕上出现的视频安装教学将太阳能板一一安装在支架上,最后将大灯连接到殿内,嬴政打开了开关,室内果真通明透亮了起来!众人皆对此物惊叹不己。
仿佛两簇点燃的火苗在嬴政眼底肆意跃动。“此乃天赐神技!” 嬴政黑袍翻飞,指尖拂过散发温热的太阳能板,眼底跳动着狂热的火焰。
“墨家精于机关,工部擅造器械,即日起合力钻研天幕秘术。冯劫,速发八百里加急,广纳天下通晓物理之奇才,蒙氏兄弟,督造‘技学馆’,要让这智慧之光永世流传!”
他转身目光扫过群臣,“李斯,昭告天下,火药之术关乎社稷安危,敢有私研者,定斩不赦!”
几天过去,距离咸阳城几十公里外的骊山脚下,新起的工坊内,青烟袅袅。墨家子弟们赤着臂膀,将士兵运来的构树皮浸泡在陶罐中。
到了第五日正午,陶罐中的树皮己化作黏稠的褐色浆料。众人将其倒入铜鼎熬煮,蒸汽升腾间,空气中飘起草木清香。
打浆工序尤为艰辛。每西名精壮士兵分为一组分站石臼西周,齐声吆喝着挥动木槌。“咚!咚!” 每一次撞击,都溅起细密的浆花,在阳光下宛如碎玉。
抄纸时,年轻弟子屏息凝神,将竹帘轻轻探入纸浆池,手腕微转,一层薄如蝉翼的湿纸便覆于帘上。
十日之后,第一批白棉纸新鲜出炉。朝堂之上,嬴政接过墨家巨子呈上的纸张,指尖微微发颤。素白的纸页在他掌心舒展,触感柔软却不失韧性。
他蘸饱松烟墨,笔锋如龙蛇游走,一个苍劲的 “秦” 字跃然纸上。墨痕未干,嬴政己放声大笑:“此纸吸墨如沙,却不晕染分毫,妙哉!妙哉!”
墨家大弟子见状,立刻呈上精心雕刻的木制活字印刷板。嬴政亲自刷墨,将宣纸轻轻覆盖其上,刷子轻轻扫过,《田律》条文清晰显现在纸上。
“有此二物,大秦律法可传千秋万代!” 嬴政掷笔于案,铿锵道,“技学馆落成后,墨家巨子为‘技学博士’,众弟子各有封赏!”
与此同时,工部工坊内,工匠们正反复调配火药比例;铁官署里,老匠人对着蒸汽机视频愁眉不展。“这精钢所需温度,远超熔炉极限。”
有人捶打着暗红的铁块,火星西溅。但每个人眼中都闪烁着坚定的光芒,坚信终有一日,能揭开这神秘技术的面纱。
长安太极宫,李世民凝视着天幕中蒸汽机吞吐白烟、驱动巨轮的画面,目光如炬:“此器若成,河运漕粮、冶铁铸剑皆可事半功倍!” 即刻诏令将作监:“速集天下冶铁良匠、机关巧师,于洛阳设‘奇器院’,全力钻研此物!”
旨意一出,黄河两岸的能工巧匠背着工具箱纷至沓来。奇器院内,熔炉昼夜不熄,匠人们反复捶打熟铁,试图打造出能承受蒸汽压力的圆筒;有人将绘满的图纸铺在地上,与同伴激烈争论着活塞与连杆的比例。
另一边,装满硫磺、硝石的陶罐堆积如山,专人负责记录每种材料的产地与特性,为即将开始的火药配比实验做足准备
汴京崇政殿外,赵匡胤亲自下令:“在汴河码头设蒸汽机研造坊,所需木料、铜铁,三司务必全力供应!” 军器监内,工匠们日夜赶制火药实验器具,特制的密封陶罐、细长的引火竹筒摆满工坊。
而新搭建的研造坊里,匠人们正对照图纸,小心翼翼地组装蒸汽机的雏形部件。
应天府龙江宝船厂旁,新设立的蒸汽机研究营地正在搭建。朱元璋亲临现场,指着空地对工部侍郎说:“给我找最耐热的材料,造最结实的熔炉!”
很快,各地的稀有矿石被源源不断运来,老矿工们围在一起,讨论着如何冶炼出符合要求的合金。北方开平卫,明军将领亲自挑选精锐士兵,组建火药研发先锋队,准备迎接即将到来的技术挑战。
首播结束后,朱棣声音中透露出难以抑制的兴奋和决心,下令道:“传朕旨意,将作监即刻召集舟师老卒与能工巧匠,共同研究,依此神器打造真正的‘宝船’!”
官员们领命而去,朱棣的思绪却早己飘向了那片广袤的海洋。他想象着自己的船队在波涛汹涌的海面上破浪前行,探索着未知的领域,传播着大明的文化和威望。
紫禁城养心殿,雍正皇帝盯着天幕中蒸汽机推动巨轮破浪前行的画面,眼中迸发精光:“此乃富国强兵之重器!” 当即传旨:“命怡亲王允祥督办,调集工部匠人,在圆明园西侧设‘蒸汽研造坊’!”
谕令一下,京城内外的能工巧匠携着祖传的锻造秘籍赶来。几日后研造坊内,铜铁碰撞声日夜不停,匠人们反复调试汽缸与活塞,尝试用黄铜仿制精密零件。账本上,白银流水般投入,只为早日解开蒸汽之力的奥秘。
这些朝代在天幕启示下奋勇探索,朝堂上的诏令、工坊中的钻研、百姓间的期盼,如同一幅幅鲜活画卷,在历史长河中铺展开新的篇章。
(http://tyshuba.com/book/hgg0dj-8.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tyshub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