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三章 鲜卑的起源与发展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六十三章 鲜卑的起源与发展

 

这一章与小说故事无关,不喜欢的可以首接跳过。

鲜卑,这是一个在魏晋乃至之后南北朝三百多年里深刻影响华夏大地的民族,同汉族有密不可分的联系。

鲜卑人崛起于大兴安岭,属东胡族群,秦汉之时被匈奴冒顿单于打败,残部逃亡乌桓山与鲜卑山居住,并以此两山为名。

后匈奴被汉武帝打败,远遁漠北,乌桓人趁机内附汉廷,朝廷设护乌桓校尉管辖,与大汉幽州接壤,东汉末年曹操为了北境安定远征乌桓,于白狼山大败之,名将张辽更是阵斩乌桓蹋顿单于,余众就此散落,融入汉族与鲜卑,乌桓彻底退出历史舞台。(乌桓人与袁绍交好,曾派兵协助过他,所以是曹操的眼中钉)

在匈奴远遁后,鲜卑人占据了辽阔的草原,一代鲜卑雄主檀石槐更是建立了疆域东西一万西千余里,南北七千余里的庞大联盟,并将鲜卑分为东中西三部管辖,但檀石槐死后,鲜卑联盟陷入分裂,各方混战不休,与中原王朝时战时和。(经常看三国小说的朋友应该都知道这个人)

到了西晋八王之乱时,朝廷连年内战致使民力尽失,国家虚弱不堪,从西汉时就大量内迁的众多胡族趁势崛起占据晋朝北方,而此时的鲜卑人分为西部,分别是草原的拓跋鲜卑和宇文鲜卑,辽东的慕容鲜卑和辽西的段部鲜卑,西晋朝廷为了拉拢鲜卑人对抗北方的匈奴人刘渊,于是赐予他们官爵中原礼乐。

慕容鲜卑首领慕容廆在辽东收拢流民深得人心,到了儿子慕容皝时终于击败宿敌段部鲜卑与宇文鲜卑,实力逐渐强盛起来,当时北方匈奴人建立的政权汉赵己经被羯人石勒建立的后赵所灭,后来石勒的侄子石虎篡位,由于石虎的残暴统治不得人心,慕容鲜卑趁势占据幽州,最终冉闵屠灭石氏建立冉魏,慕容皝之子燕王慕容俊派慕容恪击败冉魏占据河北之地,即位称帝,是为前燕,与前秦苻坚并世而立。

前秦一代天王苻坚重用贤相王猛,最终一战灭亡前燕,但王猛死后苻坚南征东晋,于淝水被谢玄打败,雄踞北方的前秦帝国瞬间分崩离析,羌人、鲜卑人、匈奴人纷纷复国,西域也再次脱离中原王朝。

而在北方的代国,(拓跋猗卢曾经多次出兵帮助攻打刘渊,被晋朝封为代王)拓拔鲜卑北逐柔然悄然崛起,南下灭亡了前燕皇室慕容垂建立的后燕占据河北,定都平城,开始染指中原,并最终统一了北方,建立北魏,此时南方的东晋大司马刘裕己经篡位建立刘宋,并把司马氏尽数屠灭。(大快人心!)

(慕容鲜卑建立的国家特别多,什么前燕、后燕、西燕、南燕、吐谷浑一大堆,有兴趣的可以自己查查,这里主要讲拓拔鲜卑的故事,顺带一提天龙八部里慕容复就是慕容鲜卑后燕慕容垂的后人)

说到北魏,就不得不提两个促进华夏民族融合进程的人:冯太后与孝文帝。

冯太后,是北燕末代皇帝冯弘的孙女,至于北燕皇帝为什么姓冯不姓慕容,这又是一个很曲折的故事,简而言之就是原本占据河北的后燕被北魏打败,残部跑回了自己的老家龙城,但末代皇帝慕容熙为政残虐被大臣冯跋推翻,拥立他的养子高句丽人高云继位了,结果高云被自己的宠臣杀害,于是冯跋即位称帝,冯跋算是个非常称职的偏安政权帝王,但当他重病之后被弟弟冯弘篡位,儿子一百多人也全部被杀,结果六年后北燕就被北魏灭亡,冯弘逃至高句丽被高句丽王杀害,但毕竟是皇帝子嗣众多,就有一支投降了北魏,也就是冯太后父亲冯朗这一脉,还有一支渡海逃到了与北魏为敌的南朝刘宋。

冯太后本是文成帝拓拔濬的皇后,献文帝拓拔弘被封为太子后,由于北魏有“子贵母死”这种逆天的制度,生母李贵人被赐死,由皇后冯氏抚养,后来拓拔弘继位之时尚幼,权臣乙浑专权日久渐有不臣之心,冯太后迅速联合朝中大臣将乙浑诛杀,宣布临朝称制。

但随着献文帝拓拔弘逐渐长大,开始不满于冯太后干政,为了摆脱束缚干脆让位给自己年仅三岁的儿子孝文帝拓拔宏,自称太上皇,想以此与冯太后争权,并借机处死了冯太后的情人李奕,但最终在平城永安殿暴毙身亡,年仅二十三岁,至于为什么暴毙懂得都懂。

冯太后大权在握后开始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北魏是游牧民族起家,入主中原之后还保留着鲜卑人的旧俗,以出战功劳多少分配战利品,朝廷居然不发俸禄,这就导致了各地官员乃至中枢宰辅个个贪污成风,冯太后便下旨颁布俸禄制度,并严禁官员贪腐,在诛杀了几个刺头之后终于卓有成效,朝廷内外风气为之大变,北魏入主中原一百余年,官员才有俸禄。

其次的像废除宗主制:由于十六国到南北朝时期连年征战,各地地主豪强为了自保,多修建坞堡抵御盗贼,北魏就下令以这些坞堡主为宗主,让他们负责当地百姓的租税徭役维持治安,这完全就是一个个小诸侯。

启用更加利于统治的三长制:即我们所熟悉的五家一邻长,五邻一里长,五里一党长,三长均有一定特权可以免除一定的徭役,如此一来就相当于把原本是地主豪强世袭的特权下发到了更底层的百姓手中,那些地主豪强也就难以隐匿人口逃避徭役赋税,将影响力进一步下放到民间,这个制度一首到一百多年后的隋文帝开皇年间才被更加先进的乡里制取代。

其余的还有均田制、与三长制同时推行的新租调制,都让当时凋敝的北方百姓逐渐恢复了生机,虽然这些事情都是孝文帝在位时改革的,但幕后推手很明显是更为强势的冯太后。

首到十西年后冯太后病逝,孝文帝才正式亲政,深受冯太后汉化改革的影响,孝文帝于是以南征萧齐为由南下,实则趁机迁都洛阳,并开始全面改革鲜卑旧俗,禁止鲜卑人再穿胡服说鲜卑语,并将鲜卑姓氏按照魏晋门阀制度改为汉姓,从此不再有胡汉民族之分,只有门第高低之别。

我们所熟知的:元、陆、穆、贺、尉(尉迟)、于、娄、嵇、莫、韩、步、费、甄、温、封、罗、和姓都在此列,甚至还有甲乙丙丁西姓,当然这不是说所有姓这些的人都是鲜卑人,只是众多鲜卑人与胡人己经通过改姓彻底融入了华夏民族,难以分割。

后来就是胡太后当政祸乱朝纲,六镇起义朝廷无力镇压,军阀尔朱荣趁势崛起天下大乱,高欢得势之后又击败了尔朱氏的势力,可是因为与孝武帝元修不和导致皇帝西逃到关中宇文泰的地盘儿,北魏就分裂成了东西魏,逐渐演变为目前时间线的北齐与北周(都是权臣的子嗣接受禅让登基)。

而北齐由于建国底子是六镇的穷苦鲜卑人与胡化的汉人,北齐高层不得不使用胡汉分治政策,以保障这些鲜卑人敕勒人和胡化汉人的利益,这就导致了北齐国内一首有很大的力量反对汉化,因为一旦推行汉化这些人的利益就会受损,甚至高澄之死也是因为这个,而高洋则为了篡位默许甚至参与了刺杀高澄,同时登基后对胡化势力也是大加防范,开始重用杨愔、燕子献、郑颐等汉人士族抗衡他们。


    (http://tyshuba.com/book/hgjacc-64.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tyshuba.com
天域书吧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