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业,在清越这群顶尖大脑中挣扎求存的唯一方式,被她赋予了新的、近乎生存本能的紧迫意义。每一节物理课讲解的量子隧穿、粒子自旋、广义相对论对时空的弯曲,都成了理解那道伤痕本源的钥匙。每一次数学课讨论的非欧几何、拓扑不变性,都被她强行映射到自身那个可能存在的“畸变点”上。她像一个被自己身体绑定了炸弹的生物黑客,疯狂地啃噬着所有可能提供拆卸图纸的知识碎片。深夜的台灯下,她对着草稿纸上复杂演算出的一个可能解释空间局部失稳的数学结构模型,眼神冰冷专注。计算的结果指向了一种“高能粒子束或强引力场瞬时冲击边界膜”的假想。荒谬绝伦。但又与她手腕深处曾经感知到的那股狂暴扭曲力量……有着冰冷的逻辑关联。
手腕的浅痕对这一切学术推演毫无反应。
但楚寰知道答案的碎片在哪里。她不再仅仅是翻阅冰冷的科学文献。周末,她乘坐最拥挤的地铁线路,穿过半个北京城,一次次走向那个庞大的、寂静无声的堡垒——国家图书馆的“边缘科学与历史档案”区。目标也从《极地材料物理失效》扩展到那些封皮更加老旧、散发着尘埃和腐朽味道的书籍:《战略军事工程物理学初探》、《高能粒子束非杀伤性武器理论构想(前苏联部分解密)》、《冷战后期极端环境工兵研究计划(绝密级摘要)》……
泛黄的纸页上,是冷酷得不带一丝情感的描述:
“…代号‘霜巨人’计划,部署于乌拉尔山脉K区地下工事群,目标:利用地表深层冻土作为天然反应屏障……”
“…Z系列实验体(异常能量物质)需特定超低温环境进行非活体状态存储…”
“…代号‘冰锁’,设计用于封存高活性实验副产物,其结构体需承受极端温度梯度差引发的晶格应力爆裂……”
指尖划过这些冰冷得如同墓志铭的文字。她“听”不到这些文字记载下的惨烈和牺牲,感受不到那些实验员的恐惧或狂热。她只“看”到了关联点:冻土、低温、极端应力、晶格爆裂、能量物质(Z系列)封存。这些冰冷的词语精准地指向那个夜晚——乌拉尔冻土上被顶出冻层的、布满锈迹和冰晶的巨大钢架结构!指向腕间伤痕深处那如同冰冻星核般的秘密!一种清晰的、逻辑严密的链条在她灵魂深处轰然连接:前世终结的那片冻原,那片钢架的废墟,就是一座巨大的、名为“冰锁”的低温封印工程的一部分!而那道伤痕……正是那场最终导致了封印崩溃(至少是局部撕裂)灾难的“接触”证明!一个刻入灵魂和血脉的坐标点!
每一次从图书馆的冷寂深渊返回清越喧嚣的校园,楚寰的目光变得愈发沉静,如同经历了一场无声的蜕变。她站在宿舍窗前,看着操场上踢球的少年,树下背书的少女,食堂窗口涌动的喧闹人流。这幅充满了青春“意义”的画面,在她眼中却滤掉了所有色彩,只剩下清晰无比的力量结构线:踢球时腿部肌肉的爆发链、身体对抗时的重心支点、背诵时神经元电位传导的路径……就像一张巨大的动态分析图谱。清越提供的高端知识平台并非为了让她融入这幅“图画”,而是为了让她掌握更高阶的测绘工具,解析这个世界的“结构”——包括她自己这具绑定着不稳定能量源的身体。她像一颗落入凡间的冰冷陨铁,无法消融进温暖的土壤,但被地面巨大的引力束缚着。清越顶尖的学术训练,不是让她变成“人”,而是变成了更为精密的“仪器”。
(http://tyshuba.com/book/hjjedb-106.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tyshub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