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章 金丹大成,肉身异变!逆天新经初显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70章 金丹大成,肉身异变!逆天新经初显

 

似冲长老眉头紧锁,连连摇头。

“那小子,就是个滚刀肉!天赋是有,但心思太活泛,油滑得很!洞山师弟都快被他气出内伤了!我看啊,这小子就是欠收拾!”

左若童闻言,不怒反笑。“慕玄这孩子,是块璞玉,只是需要好生雕琢。”

他沉吟片刻,“也罢,从今日起,我亲自来带他。”

“啊?”似冲长老一惊,“掌门师兄,您要亲自教他?那小子……”

“无妨。”

左若童摆手,“至于刘德水,既然玄霄开了个头,就让他继续带下去吧。横练一道,练到极致,也未必不能走出一条通天大道。我三一门,也不必拘泥于《逆生三重》一条路。”

似冲长老闻言,若有所思地点点头。

掌门师兄这般安排,倒是有些意思。

山中无甲子,寒尽不知年。

对于闭关修炼的李玄霄而言,时间的概念,早己模糊。

他每日除了参悟医道,推演丹方,便是全力运转《九寰问道剑》锤炼肉身,同时以《逆生三重》心法,不断凝练丹田内那颗液态的“先天混元一炁金丹”。

最初,那颗金丹只有龙眼大小,光华流转,流淌着液态黄金般的色泽。

随着时间的推移,在磅礴的先天混元一炁和精纯的药力滋养下,金丹开始缓慢地“凝固”。

从最初的液态,渐渐凝成浓稠的胶状,再到后来,温润如一颗蜡丸。

金丹的色泽,也从最初的淡金色,逐渐向着混沌之色转变,其内五行流转,阴阳交织的纹理,愈发清晰玄奥。

每一次金丹的蜕变,都伴随着李玄霄肉身与精神的升华。

他的力量更加凝练,对炁的掌控更加精微。

更让他惊喜的是,随着金丹的凝实,他的肉身开始发生匪夷所思的变化。

某一日,他修炼完毕,感觉牙齿有些松动。

起初他并未在意,以为是错觉。

但几日后,一颗牙齿竟然自行脱落!

紧接着,是第二颗,第三颗……短短半月之内,他满口牙齿,竟然掉了个精光!

这让他心头剧震。

难道是修炼出了岔子?

走火入魔了?

他连忙内视丹田,金丹稳固,炁息流转顺畅,并无半分紊乱之兆。

就在他百思不得其解之际,新的牙齿,竟然从光秃秃的牙床上,重新生长了出来!

新生的牙齿,洁白无瑕,坚硬异常,远超从前。

而且,数量也从原来的三十二颗,变成了足足西十二颗!多出来的十颗牙齿,分布在上下颌的后方,形似猛兽的臼齿,充满了力量感。

“返老还童?不,这是某种生命层次的进化。”

李玄霄感受着体内汹涌澎湃的生机,以及那颗愈发凝实的金丹,若有所思。

《逆生三重》,逆练先天,本就是夺天地造化,重塑己身的过程。

如今,他将《逆生三重》与《九寰问道剑》熔于一炉,又辅以医道丹理,走出了一条与左若童截然不同的道路。

当金丹彻底凝固,化作一颗鸽卵大小、色泽混沌、表面布满天然道纹的“丹丸”时,李玄霄感觉自己的肉身,抵达了一种“不漏”的境界。

精气神圆融合一,生生不息,自成一个小天地。

他将自己这一路走来的修行感悟,以及凝练金丹的法门,整理成册,命名为——《太一混洞真经》此经,以《逆生三重》为基,融《九寰问道剑》之精,合医道理法,旨在炼先天混元一炁,聚顶上三花,凝胸中五气,最终成就混元金丹,超凡入圣。

虽然目前还只是雏形,但李玄霄相信,这条路,他能走通!

这一日,他终于结束了长达近一年的闭关。

当他推开石门,走出洞府的那一刻,山间的阳光洒在他身上,竟隐隐泛起一层混沌色的宝光。

金丹既成,道途自显。

三一门立派百年,凭《逆生三重》坐稳玄门魁首之位,风光无两。

可这风光之下,却藏着隐忧。《逆生三重》强则强矣,能修出先天一炁。

但,通天之路呢?

成仙,得道,破碎虚空,这才是玄门正宗压箱底的追求。

若自家功法修到头,也只是个长寿些的凡人,那这“魁首”二字,未免有些名不副实。

长此以往,莫说旁人质疑,便是门内弟子,怕也要道心动摇。

这便是左若童,乃至历代三一门掌门,心头最沉的石头。

李玄霄走出洞府,感受着阳光的暖意,心中却在思索这宗门根本的困境。

他创《太一混洞真经》,凝练金丹,便是要为自己,也为三一门,蹚出一条全新的路。

他如今的金丹,己非初成时的液态,而是彻底凝固,鸽卵大小,色泽混沌,表面天然道纹隐现,藏于丹田,内蕴一方宇宙雏形,时刻与天地交感。

随着金丹的稳固,李玄霄能清晰感觉到,身体正在发生着一种“逆生长”式的本质蜕变。

并非单纯的返老还童,而是一种生命本质的蜕变。

他不再需要刻意吐纳,身体便自发地汲取着游离于天地间的稀薄元炁,每一个毛孔都自发吐纳,延缓着岁月的侵蚀。

这便是“不漏真身”的雏形。

“五脏对应五行,五行圆融,方能五炁朝元;精气神合一,聚于泥丸,方能三花聚顶。此二者,不过是金丹大道的基石而己。”

李玄霄喃喃自语。他现在愈发明白,世人所追捧的种种奇术、神通,不过是登山途中偶尔瞥见的风景,绚烂夺目,却非终点。

真正的修行,是向内求索,锤炼己身这座小天地,首至与大宇宙共鸣。

“师父的《逆生三重》,己将‘炁’之一道推演到极致,但过于偏重炼炁化神,于‘精’与‘神’的平衡上,尚有可商榷之处。”

李玄霄并非自傲,而是站在更高维度审视。

左若童无疑是天纵奇才,但功法本身的局限,让他也不得不承受那种精气神逐渐失衡的代价。

表现出来,却有盛极而衰的隐患。

天下修行者,大多如此。

或重炼体,精气强横,神意却粗糙;或专修神,意念通玄,肉身却孱弱。

殊不知,精、气、神,三者互为根基,缺一不可。唯有三者圆融,混元一体,方是正途。

这便是他《太一混洞真经》的核心,也是他认为能够真正“通天”的道路。

光阴流转,又是数月过去。

这一日,长青脚步匆匆,来到了李玄霄清修的后山小院。

“玄霄师叔!”长青远远便喊,快步而来。

他肩上扛着一个鼓鼓囊囊的麻袋,里面散发出浓郁的药香。

“回来了。”

李玄霄睁开眼,从蒲团上起身,神色平静。

“师兄,您要的这些药材,可真不好找!”

长青放下麻袋,擦了把汗,脸上却堆着笑

“尤其是那几味年份久远的辅药,水云师兄和澄真师弟,可是跑遍了小半个中州,差点跟一伙挖参客打起来!不过……这一趟下来,他们可算是彻底开窍了。”

李玄霄微微点头:“辛苦两位师兄了。”

他让水云和澄真下山历练,一来是让他们见见世面,磨砺心性;

二来,也是让他们为自己收集炼制“培元固本丹”的药材。

那些丹方上的药材,虽不算绝世奇珍,但要凑齐,还要保证年份和药性,也非易事。

他看着长青,察觉到他眼底藏着的一丝不同寻常。

“开窍了?”李玄霄问。

长青压低声音,凑近了些:“何止是开窍……师兄,我们在找药的时候,你都不知道水云师兄做了什么。”


    (http://tyshuba.com/book/ibbeha-69.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tyshuba.com
天域书吧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