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到前面的这个读书人是苏轼,孙悟空有些吃惊了。
“你真的是苏轼?苏洵的儿子,苏辙的哥哥?”
苏轼也有些惊讶,“老哥如何知道家父和舍弟?”
孙悟空哈哈大笑,“你的才华流传千古,我当然知道你的事情了。”
苏轼越听越不明白,看着面前这人五短身材,其貌不扬的,但却感觉有着不一样的气势。
“我特别喜欢你写的一首词,叫《水调歌头》。”
苏轼听着有些懵,心想我啥时候写过这首词了。
孙悟空沉思了一会,突然击箸而歌,"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单是前面两句,苏轼就被深深吸引住了。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孙悟空旋身看向云台上。“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听到“高处不胜寒”,苏轼顿时感觉头皮发麻,自己二十岁进士及第,才名远扬,之后回家为母守孝。这次守孝三年期满,来到京城等候任命。但也因此见识到了官场的勾心斗角,尔虞我诈,也更明白了处在高位的艰难。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孙悟空继续吟诵着。
“是啊,何似在人间。”苏轼想着,其实有时候做一个平头老百姓就很好了,安安稳稳一辈子。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苏轼的眼睛睁大了,九个字写出了月亮的运动轨迹,随后带入情感,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绝妙啊!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孙悟空转头看着苏轼,念出了最后一句。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苏轼心潮澎湃,久久不能平复。这首词简首绝妙至极啊,将思念写得淋漓尽致。他不由看了看孙悟空,这究竟是怎样的人才,才能写出这样的千古绝词。
“大哥,不知尊姓大名啊?”苏轼抱拳问道。
孙悟空拱了拱手,“在下姓武,单名一个植字。”
“怪不得啊,原来是武大郎先生,能写出《云宫迅音》这样的神曲,自然也能写出《水调歌头》这样的妙词了。”
孙悟空有些尴尬,第一是因为“武大郎”的名号看来比武植强太多了,但他不太喜欢武大郎这个名号。第二是因为这首词本来就是苏轼写的,但却被原作者夸奖,这种当面剽窃的感觉实在是不好受。
为了转移尴尬,孙悟空说道,“其实这首词唱起来更好听。”
于是他叫武松拿来了纸笔,将《但愿人长久》的曲词写了出来。
“二郎,你拿过去让月香姑娘看一看,如果可以的话,就试着唱一曲,也算是恭祝小苏学士早日实现理想。”
武松不懂这些,他依然沉浸在了对月香的美好幻想中,所以只是听大哥的话将曲子送给了月香。
月香本来表演完后就该准备一会内场打茶围的事项,但是在看到曲子后,她愣住了。
在词曲方面,月香是行家。她指尖抚过焦尾琴,冰弦映着烛火折射出幽蓝寒芒。她忽觉额头朱砂痣发烫,仿佛有人蘸着滚烫的松烟墨在此处点过,字句间流转的月光竟顺着经脉往心口钻。
"这哪是人间曲调......"素手按在"琼楼玉宇"西字上,螺钿镶嵌的琴身突然嗡鸣,她望着满地碎琼乱玉般的烛光,不由感叹道:“大哥才情无双啊,如果有二郎这般身形,天下恐怕没有女子可以配得上他了。”
……
“众位官人,应客官邀请,月香姑娘将会返场再表演一曲。”
众人纷纷安静了下来。
九重纱帐无风自动,月香赤足踏上云台。她将焦尾琴横置膝头,发间点翠凤头簪垂落的珍珠串忽然断裂,的珠子滚过冰弦,竟自发奏出"明月几时有"的调式。
第一声泛音荡开时,满楼灯火齐暗。月香腕间蛇形银镯随轮指颤动,当唱至"高处不胜寒"时。
众人仿佛置身于仙境,仿佛看到了广寒宫阙,而月香就是那嫦娥仙子。
月香唱完“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后,放下手中琴,在云台翩翩起舞,婀娜身段如蝴蝶般游戏花丛。
人是美人,声是美音,舞是仙舞。
琴声再起,歌声婉转而来。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歌声悠长,诉尽了无数的缠绵。
台下不少女子开始落泪,心中想起了那个远在天涯的身影。
曲终时,九盏琉璃灯逐次复明。满堂贵客仍仰着脖颈望向虚空,仿佛魂魄尚在月宫桂树下徘徊。
琴音收煞的刹那,一滴泪珠坠在焦尾琴的雁柱上,溅起细碎银光。
月香抬眸望向后台珠帘后的玄色身影,武松也在热泪盈眶的看着她。
月香提着裙裾奔下云台,赤脚在朱漆楼梯踏出凌乱花印。月香冲入后台扑在了武松怀里,两人指尖相触时,月香不由哭泣起来。
“二郎,二郎,我们会永远在一起吧?”
“会的,一定会的。”
武松看着泪眼婆娑的月香,坚定地点下了头。
杨月明的翡翠扳指在栏杆刮出刺耳鸣响,刚才就是他这种铁石心肠的人都不自觉的陷入了感情旋涡。他望着满楼权贵痴迷的神色,心中大喜,清月楼即将会迈入更高的台阶。
又是一段沉寂后,霎时间喝彩声如潮水漫来,
"五百贯!我要进内场!"
"八百贯!这茶围的席位本公子要定了!"
小厮捧着描金木盘在人群中穿梭,银锭砸在盘中的脆响此起彼伏。
……
"武兄真乃大宋第一才子。"苏东坡忽然按住孙悟空的手腕,"这首《水调歌头》,怕是文曲星再世也要甘拜下风啊。"
"小苏学士说笑了。"孙悟空不由端起了酒碗喝了一口,"我只是诗词的搬运工而己。"
苏轼感叹了一声,“可惜武兄如此才华,却没能入仕当官。再看看朝廷,用的都是些什么人啊。”
“朝廷兴衰,周而复始,就是一个循环。奸臣当道时,如果没人去管,那就自然会有人起义取代它。”
苏轼点了点头,“你知道么,当初高俅曾被人举荐我处,我知道他是个泼皮无赖,所以就没有收留他。没想到现在,这样的人竟然成为了当朝太尉,你说世道成了什么了?”
孙悟空叹了口气,“小苏学士,这世道配不上你的才华啊。”
苏轼感叹一声,“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孙悟空本来想接上下一句,但是最后忍住了,再搬运苏轼的这首诗那就属实有些过了。
“武兄对未来有什么计划么?”
孙悟空沉思了一会,说道:“其实我也挺迷茫的,我不知道自己突然来到这个世上是要做什么?”他顿了顿,“其实以前的我不是这样子的。但是我也不知道自己为什么会变成这样?”
苏轼感叹道:“武兄,我能感觉出你是做大事的,如果有需要帮忙的地方,小弟一定万死不辞”。
孙悟空点了好头,“对了,我计划在对面开一家火锅店,到时候还请苏兄过来捧场。”
“火锅店?”苏轼疑惑的问道,“可是最近孟州大火的孙二娘火锅?”
孙悟空点了点头。
苏轼大喜,他也是著名的美食家,前段时间听说孟州出现了一种美食,可以辣吃,也可以清汤吃,完全可以享受冰火两重天的感觉。
“小弟一定捧场。”
孙悟空哈哈一笑,“到时候还可以再教你一种美食。”
苏轼问道:“不知是何美食?”
“东坡肘子。”
苏轼愣住了,“还有这样的美食?竟然与我同名。”
孙悟空没有多解释,因为刚才聊得太投入,两人都没有顾上投钱进月香的茶围,而武松因为特殊关系,自然早就进去了。
于是两人继续喝酒聊了一会,夜己经很深了,苏轼便先行离开了。
(http://tyshuba.com/book/icgdgc-22.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tyshub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