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雨柱听后,眉头微蹙,脑海中快速权衡着利弊,过了好一会儿,才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缓缓开口道:“嗯,细细想来,上学确实是个不错的想法。”
阮蜜一直在紧张观察着他的神色,见状,眼睛瞬间亮了起来,脸上立刻露出了欣喜的神色,可她又怕自己听错,有些不敢相信地追问道:“这么说,你真的是支持我们去上学的咯?”
何雨柱嘴角上扬,绽出一抹爽朗的笑,毫不犹豫地大声回答道:“那当然啦,你们去上学是好事,我肯定是支持你们的呀。”
何雨柱站在办公室落地窗前,望着窗外繁华的香江街头,心底暗自盘桓。
他在这片商海已闯荡多年,历经无数风浪,身边往来的女人确实不少。
那些莺莺燕燕,或在灯红酒绿的社交场合主动攀附,或在不经意的商务聚会上与他结识,可真正深入交往后,他才发现,能在事业征途上为他披荆斩棘、提供助力的,实在寥寥无几。
以高学历这一关键要素而言,在这充斥着商业利益与欲望的香江,像廖烈樱和黄芷柔这般,手持高等学府文凭,不仅精通专业知识,更有着开阔国际视野的女子,简直如同凤毛麟角,即便打着灯笼,在茫茫人海中也难寻觅一二。
反观其他女人,有的长相甜美,性格温柔婉约,相处起来如沐春风;有的古灵精怪,俏皮可爱,总能带来别样乐趣,各有各的迷人之处。
但商场如战场,一旦谈及事业,面对那复杂多变的商业博弈,从市场趋势的精准研判,到营销策略的巧妙制定,再到危机时刻的力挽狂澜,她们往往眼神迷茫,应对失措,实在难以给予他太多实打实、能扭转局势的帮助。
而此刻,站在他眼前的这对姐妹,宛如两颗刚从璞石中崭露头角的美玉。
青春洋溢的面容上,满是蓬勃朝气,举手投足间,那股子强烈的上进心更是溢于言表。
何雨柱当下便拿定主意,内心深处非常愿意伸出援手,资助她们去追逐心中的学业梦想。
他心里头清楚,知识就是力量,在这竞争激烈、瞬息万变的香江商场,多一份学识,便多一分胜算。
说不定往后,待她们学成归来,便能摇身一变,成为自己生意场上的左膀右臂,在那波谲云诡的商业浪潮里,为自己稳稳地添上一份助力,携手开拓更为广阔的商业版图。
何雨柱靠在沙发上。
目光在姐妹俩青春洋溢的面庞上流转。
脑海中不由自主地勾勒出校园里那充满活力的场景。
想到她们即将踏入的新亚学院。
心中不禁涌起一阵好奇。
他坐直身子。
端起一旁的茶杯。
轻吹热气。
缓缓抿了一口。
随后装作不经意地开口问道:“对了,你们要去的那个新亚学院,是个什么样的学校啊?”
阮蜜一听。
眼睛瞬间亮得如同夜空中闪烁的星辰。
原本正随意摆弄着书本的双手也停了下来。
她赶忙放下手中之物。
坐直了身子。
脸上满是热忱与认真。
开口说道:“哦,新亚学院啊,它可太厉害了!”
“这所学校早在 1949年就成立了。”
“彼时正值新中国成立前夕,国内局势风云变幻。
许多有志之士为延续学术火种、培育人才,在艰难时局中奔走努力。
新亚学院便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应运而生。
不过那时它还叫新亚书院。”
“它的前身是亚洲文商专科夜校呢。”
“当年局势动荡不安,战火的余波尚未完全消散,百废待兴。
办学条件艰苦到了极点。
学校连一间固定的校舍都难以觅得。
只能辗转租借九龙伟晴街华南中学的三间课室。”
“而且授课时间只能安排在晚上。
那些怀揣着知识梦想的师生,在昏暗的灯光下。
于简陋逼仄的教室里,眼神中满是对知识的如饥似渴。
他们不顾环境恶劣,一心沉浸在知识的海洋。
那种场景,想想就让人动容。”
“而且啊,这所学校的校长可是大名鼎鼎的钱穆先生呢!”
“钱穆先生在学界久负盛名,以其深厚的史学功底和独特的治学理念为人称道。”
“由于每晚的课程时间仅有短短三小时。
为充分利用这有限的时长,安排的课程均为精心挑选的共同必修科目。”
“这些科目中,钱先生亲自讲授的中国通史别具一格。
他总能凭借对历史的深刻理解与独到见解。
以一种生动且富有逻辑的方式,将上下五千年漫长历史中的重大事件、关键人物以及文化传承等诸多脉络。
清晰明了地展现给求知若渴的学生们。
使历史不再是枯燥的年代与事件堆砌,而是一幅鲜活的发展长卷。”
“唐君毅先生的哲学概论课程同样魅力非凡。
唐先生凭借自身对哲学领域的深入钻研。
带领学生们踏入哲学那深邃且充满思辨的世界。
从古老的哲学起源讲起,一路剖析各个哲学流派的核心观点与发展历程。
引导学生们学会思考、学会质疑,在思想的碰撞中探索哲学的真谛。”
“张丕介先生的经济学课程,更是将复杂的经济运行规律以深入浅出的方式娓娓道来。
从日常生活中的买卖交易到宏观经济政策的影响。
用通俗易懂的案例和简洁明了的讲解,让学生们理解经济现象背后隐藏的本质与规律。”
“还有崔书琴先生的政治学,崔先生凭借丰富的研究经验和敏锐的政治洞察力。
深入剖析政治格局的奥秘,从国家体制的架构到国际政治关系的微妙变化。
为学生们打开一扇了解政治世界的窗口。
让学生们明白政治决策背后所蕴含的复杂因素与深远意义。”
“除了位于伟晴街的教室之外,学校还在附近的炮台街租用了一层楼作为学生宿舍。
钱先生也居住在这栋宿舍楼里。”
“那时候,师生们同吃同住,关系极为融洽。
大家在艰苦的环境中相互鼓励,共同为学术梦想拼搏。”
“自新亚获得各方援助之后,学校的发展才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1953年秋季,新亚在九龙太子道成立了研究所。
并购置了大量的图书资料。
那些珍贵的书籍,成为了学生们遨游学术海洋的宝贵资源。
为学生们提供更丰富的学术研究条件。”
时间悄然流转至 1956年。
这一年对于新亚书院而言,恰似一座熠熠生辉的里程碑。
在其发展历程中刻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彼时,远在大洋彼岸的美国福特基金会。
怀揣着令人钦佩的国际教育情怀,跨越山海。
向新亚书院伸出了援手,慷慨解囊予以捐赠。
这笔宝贵的资金,犹如一场及时雨。
为新亚书院的建设注入了强大动力。
在其有力支持下,新亚书院全力以赴。
开启了农圃道第一期校舍的建设工程。
建设期间,工人们日夜忙碌,一砖一瓦精心搭建。
每一块砖石都凝聚着建设者的心血。
也仿佛在默默诉说着即将到来的新希望。
承载着新亚师生们对于知识殿堂那炽热的憧憬与无限向往。
同年 9月。
在全校师生长久的翘首期盼中,学校搬迁的日子终于来临。
师生们满怀期待,早早地整理好教学与学习用品。
满心欢喜地等待着踏入新校址。
搬迁当日,校园里一片忙碌景象。
搬运车辆来来往往,师生们齐心协力搬运物品。
而当踏入新校址的那一刻。
欢呼雀跃的声音瞬间响彻整个校园。
师生们的脸上无一不洋溢着幸福与激动之情。
他们深知,从这一刻起。
将告别过去的学习环境,迎来全新的、设施更为完善的校园。
正式开启一段充满未知与挑战的新学习征程。
紧接着,1960年 11月。
新亚发展的又一重要节点来临,第二期校舍宣告落成。
值得一提的是,这一期校舍的建筑费用全部由雅礼协会捐赠。
雅礼协会长期致力于推动教育事业的发展。
此次捐赠更是为新亚的进一步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为学校未来的蓬勃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时光悄然流转至 1963年 4月。
新亚的第三期校舍也正式完工。
这一次,香江政府发挥关键作用,拨助了建筑费用。
政府的支持体现了对教育事业的高度重视。
为新亚的发展添砖加瓦。
至此,经过多年的努力与各界的大力支持。
新亚的校园建设逐渐趋于完善。
从最初的简陋课室,历经岁月的洗礼与建设。
一步步华丽转身,发展成为设施完备的学府。
为学生们提供了更为优质的学习和生活条件。
1958年,香港政府接纳了设立一所中文大学的建议。
彼时,香港社会对高等教育的需求日益增长。
特别是中文教育,亟需一个更高层次的学府来承载。
香港政府的这一决策,犹如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
激起层层涟漪。
次年,政府正式宣布资助包括新亚书院在内的三所书院。
将它们作为新大学的基础书院。
这一举措,无疑为新亚书院的未来发展开辟了全新道路。
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同时也伴随着诸多挑战。
尽管此时香江中文大学尚未正式成立。
但大学筹备委员会已经紧锣密鼓地组建完成。
筹备委员会的成员们来自各界。
他们怀着对香港高等教育的热忱与期望。
迅速投入到工作中。
他们开始初步筹划大学校址建设等相关事宜。
从考察合适的土地,到与各方协调沟通。
每一步都走得坚定而谨慎。
据相关规划与进度估算。
预计要到 1963年,香江中文大学才能正式挂牌成立。
如果两姐妹此时选择加入新亚学院。
那么她们在新亚学院学习的时光。
恰好能够与中文大学从筹备到创立的历程相契合。
如此一来,待到毕业时。
凭借中文大学完整的教育体系与学术认证。
她们便能顺利获得中文大学的毕业证书。
这份证书将为她们未来的人生增添有力的背书。
想到这里,两姐妹的脸庞瞬间被兴奋之情点亮。
眼神中闪烁着熠熠光芒,那是对未来满溢的憧憬。
何雨柱瞧着她们这般模样,内心也被喜悦填满。
仿佛已然瞧见两姐妹在未来的日子里。
绽放出无限的光彩,踏上了顺遂又美好的征程。
就在这情绪高涨之时。
一个念头如闪电般在他的脑海中划过:是否应该让妹妹何雨水也一同前来呢?
何雨水出生于 1944年,掐指一算,如今刚好十七岁。
正值青春烂漫、对知识如饥似渴的年纪。
倘若将她接过来,先读一年大学预科。
让她适应适应香江这边的教育模式与节奏。
待到十八岁时,便可以凭借这段预科经历。
直接进入新亚学院就读。
不可否认的是,现今香江地区的教育资源丰富。
教学理念和方法也更为先进,教育水平确实比京城更为出色。
反观何雨水,她平日里在学业上虽说也算勤勉。
可成绩并非十分优异,以她目前的水平。
想要考上京城最顶尖的那两所大学,难度着实不小。
既然如此,倒不如趁着这次回家探亲的契机。
耐下性子,多费些口舌去劝说何雨水。
将她一同带来香江,在这片新的天地里。
共同开启充满希望与未知的求学之路。
让她也能在更优质的教育环境中,追逐属于自己的梦想。
两姐妹仿佛不知疲倦的求知者。
每日破晓时分,晨曦尚未完全驱散夜色的朦胧。
她们便已端坐在书桌前,全神贯注地背诵各类知识。
(http://tyshuba.com/book/jeaaad-639.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tyshub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