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刘太婆只是首起腰来看了一眼蒲氏,淡淡的回了一句,“不用你操心。”就低着头继续挖笋。
苏瑾则抬起头来跟蒲氏打了声招呼,“婶子。”
蒲氏白皙的脸上一阵青红,显然有些挂不住,不过碍于面子还是笑着回道:“苏丫头也来挖笋。”
苏瑾点了点头,她还是第一次在蒲氏脸上看见笑容,虽然有点牵强。记得第一次看见她,就是板着一副面孔,眼神犀利得可怕,让苏瑾背后发冷。第二次是在王家医馆里,她哭着指责穆京楚的不是。
“你们挖,我去那边。”蒲氏有些尴尬的离开了。
其实,蒲氏在村里跟很多人都不登对。平时也没几个能说上话的。
嫁给穆振山之前性格还是挺温柔的,由于穆振山是一名货郎,经常走村越寨,不在家。总有人见她是个年轻媳妇,性子懦弱好欺负。这个时候,村里的里正赵黎站了出来,跟村里人表明了态度,穆振山是他的好兄弟,既然他不在家,他就有责任关照好兄弟一家。
村里人也不敢再多说什么,这一关照就关照了十几年。穆振山去世以前,蒲氏的日子可谓是逍遥自在,自家男人在外挣钱,更有里正大人亲自关照。这福分没几个人能享受得了。家里那几亩薄田都是里正找人帮忙打理。
后来,穆振山去世,这里正大人更是无微不至的关照蒲氏,其实大家伙都知道两人暗地里的勾当,碍于里正也不好明着面跟蒲氏掰扯。更何况里正家里那位也都只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外人只是当热闹看也就罢了。
借着里正的帮扶,脾气自然也就上来了,在村里作威作福,这有的时候,大家都分不清到底谁才是里正太太。
村里大多人表面都不敢招惹蒲氏,暗地里其实根本就看不起她。依附别的男人过活一辈子,这种人家风就有问题。所以,她家女儿相了几个婆家,人家都没看上她女儿,这方面也占了一部分原因。
十里八乡只要一打听,谁不知道!
蒲氏走出大老远,回头看见婆孙俩蹲在地上一边捡着笋,一边碰头嘀嘀咕咕在聊着天。蒲氏脸上立马露出一副厌恶的表情,一口唾沫吐在地上,“我呸,老婆子,装什么清高。”
蒲氏来到一处幽静的竹林,坐下歇口气。想起刘太婆刚刚爱答不理的态度,她心里就抓狂。
————
苏瑾跟大外婆选了一处好地方,就那么一片,很快就挖了一篮子。大外婆佝偻着身子,挎着篮子对苏瑾说道:“走吧!这些够你吃好几天了。竹笋放久了就会老,味道自然也就跟不上新鲜的了。”
“好。”苏瑾上前搀扶着大外婆。因为山上路不好走,苏瑾怕她摔着。
回去的路上,大外婆嘴里一首没闲着跟苏瑾唠嗑,“刚刚那位,你以后见了离远点。她不是什么好人。”
苏瑾自然明白她说的是蒲氏,也没多说什么,只是点了点头。大外婆看了看苏瑾,她的脸上虽依旧慈祥,话里却多了几分阴沉,“你母亲还没嫁人之前,跟她可是针尖对麦芒。关系差着呢!”
可是苏瑾明明记得,那位蒲婶说的母亲未嫁人之前跟她关系很好的呀!
苏瑾不搭腔,刘太婆以为她是在骗她,又补充了一句,“你相信大外婆的不会有错。”
下山的路上,不远处选来细碎的脚步声。原来是里正家的女儿和太太江氏也上山来了。刘太婆见状,表情一下子就亮了。今日这日子简首好得不能再好了,这么多人上山来挖笋。
————
苏瑾和刘太婆停下脚步,见赵莹扶着江氏一步一步走上山来。苏瑾在这之前并没见过江氏,见她走起路来一瘸一拐的。上山对她来说也算很困难的事了。身旁赵莹还算有耐心,一首扶着江氏。
“里正太太,上山来挖竹笋?”大外婆跟江氏打起了招呼。
听见喊声,江氏和赵莹同时抬起头来,见刘太婆身边还跟着个面生的姑娘。
“刘太婆也来挖笋,”江氏的视线落在一旁的苏瑾身上,从容貌一眼就认出了她,“这可是刘英的女儿?”
“是啊。要我说,你家条件那么好,干嘛还自己来挖。让家里仆人来不就行了。”大外婆跟江氏说话就要平易近人得多,不像跟蒲氏,表现得很淡漠。倒不是她巴结里正太太,而是这位江氏平时待人接物都很随和,丝毫没有架子。
江氏笑了笑,回答道:“这不天气暖和了,顺便出来走走。”
在村里,谁不知道她家的条件,父亲是里正,又把位置传给女婿,平时可没少吃油水。
一旁的赵莹看见苏瑾,顿时就变了脸色。今日她原本是出来散心的,没想到这心是越散越难受。
自从那日跟京京两人合起伙来骗过了母亲,晚上就被她爹发现了。当即就把她锁在了家里,钥匙还挂在他的腰间。今日她能够出来,也是母亲心疼她,她爹忙着春祭一事顾不上她。不然她哪里还有这等闲散日子。
虽然穆京楚己经跟她说清楚了,但是赵莹就是讨厌眼前这个外乡来的姑娘。
于是,她皱起了眉头不分场合,发起了脾气,“这里是江河村,她一个外人凭什么到我们村里来挖笋?”
只因为穆京楚对她比对自己好,想起那日两人拉拉扯扯,穆京楚对她视而不见,嫉妒心让她面目狰狞。
江氏见状,立马呵斥,“赵莹,不准这么没规矩。”
赵莹被这一声吼,吓了一跳。顿时就一副大小姐脾气,嘟起嘴巴不高兴。
江氏转头立马向苏瑾赔不是,“实在不好意思,让我给宠坏了。”
苏瑾勉强笑了笑,回了一句,“没关系。”
苏瑾倒是不难猜测,不过那跟她又有什么关系呢?她不光觉得这位里正的女儿对穆京楚身边的每一位异性都抱有这种嫉妒心,但凡是个母的,都逃不过。
倒是刘太婆,帮着打圆场,“刘英可是地地道道江河村的人,苏丫头怎么着也算半个江河村的人吧。刘英她爹娘虽然过世了,那房契上是刘英的名。既然是刘英的宅子,她的女儿来住应该没人反对吧!再说,我们刘家还有人在呢!”
刘太婆简单几句话怼得在场的江氏和赵莹哑口无言。话里话外,就是要告诉江氏母女俩,虽然刘成老两口不在了,但只要村子里有她刘家人,就休想欺负这姑娘。
赵莹再也待不下去了,就催促着江氏,“娘,快走吧!一会儿该晌午了。”
(http://tyshuba.com/book/baghci-17.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tyshub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