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初建苏州安全所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21章 初建苏州安全所

 

"十五天假还剩十二天,咱们干脆玩个大的!"林朝阳突然把火车时刻表拍在八仙桌上,油墨蹭了满手。他兴奋地指着上面的线路,"苏州、上海、杭州各建一个安全所怎么样?跟铁道游击队似的!"少年的眼睛亮晶晶的,像是己经看到了自己带领全家完成这项伟大使命的场景。

小满正蹲在藤椅上舔麦芽糖,闻言眼睛一亮:"我要在杭州安全所藏糖桂花!"糖丝黏在嘴角,活像长了两撇白胡子,随着她说话一翘一翘的。

林父捏着杜师傅给的地址沉吟:"山塘街这家裱画店……"话没说完,小满突然"哎呀"一声,手里的麦芽糖"啪"地粘在了大伯刚取出的《溪山清远图》上。

"林小满!"林母抄起鸡毛掸子就要揍人,小姑娘哧溜钻到供桌底下,动作灵活得像只小老鼠。林穗岁趁机用系统扫描古画,指尖拂过糖渍时悄悄启动【清洁功能】,糖丝瞬间消失得无影无踪。

"妈!糖自己化了!"小满从桌底探出脑袋,满脸无辜,眼睛瞪得圆溜溜的。林父推了推眼镜,镜片后的眼睛闪过一丝笑意:"定是杜师傅装裱时用了防潮工艺。"转身冲林穗岁眨眨眼,心照不宣。

杜师傅浑然不知这群人的小动作,正对着房梁感慨:"当年你祖父把宋徽宗的《瑞鹤图》藏在这根梁里,红卫兵把店翻了个底朝天都没找着……"话音未落,站在梯子上的朝阳"咔吧"掰断了梁上一块朽木。

"爸爸!这里有暗格!"少年举着半块带榫卯的木头大喊,灰尘扑簌簌地落在他头上,把他变成了个小老头。众人围上去一看,空荡荡的夹层里躺着一张泛黄的纸条:"此梁中空,可藏酒三坛——林守拙 1937年秋"

全家人憋笑憋得发抖。林父一本正经道:"祖父这是给咱们留线索呢,安全所就设在……"

"等等!"杜师傅突然拍案而起,茶杯里的水溅出来也顾不上擦,"我想起一个更妙的地方,晚上带你们去!"他的眼睛闪闪发亮,像是想起了什么绝妙的主意。

这时楼下传来脚步声,所有人瞬间绷紧了神经。林穗岁的系统立刻启动扫描模式,共情眼镜上显示出熟悉的情绪光谱——是大伯!

"是我。"大伯的声音从楼梯口传来,老人拎着个竹篮,里面装着热腾腾的蟹壳黄,香气立刻充满了整个阁楼,"先填饱肚子再干活。"他的额头上还带着汗珠,显然是匆匆赶回来的。

香气西溢的点心暂时冲淡了紧张气氛。小满捧着酥脆的烧饼,芝麻粒沾了满脸:"大伯,真好吃!"

"不是大伯好吃,是蟹壳黄好吃!"同样满脸芝麻粒的朝阳立刻抓住了妹妹话里的漏洞,得意洋洋地纠正道。

众人哄笑间,林穗岁注意到杜师傅悄悄抹了抹眼角。阳光斜斜地照在老人斑白的鬓角上,将那些岁月的痕迹映得格外清晰。在这一刻,这个小小的阁楼仿佛成了乱世中的一方净土。

暮色中的山塘河泛起粼粼波光,杜师傅的乌篷船摇进一条支流。船桨划过水面,发出轻柔的"哗啦"声。两岸白墙爬满凌霄花,在夕阳的余晖中显得格外鲜艳。小满趴在船头,认真地数着经过的桥洞,当数到第七个时,船头"咚"地撞开某户后门的青苔,悄无声息地滑了进去。

"嚯!这不是'永兴窑'吗?"大伯瞪大了眼,声音压得极低。破败的院墙里,十几座废弃的龙窑像沉睡的巨兽,黑黝黝的窑口还粘着几十年前的匣钵,在暮色中显得格外阴森。

林母眼睛亮了,她轻手轻脚地跳上岸,捡起半片瓷碗,就着月光仔细端详:"当年我给窑厂画过青花!"釉面冰裂纹间隐约可见"敬畏堂制"的底款,笔迹娟秀,正是她的手笔。

"最妙的是这个。"杜师傅踹开东厢房的破门,木门发出不堪重负的呻吟。他举着煤油灯,灯光照亮了满墙的"文革标语",鲜红的油漆在昏暗的光线下显得格外刺目。杜师傅撕开最鲜艳的"破西旧"红纸,后面竟藏着完整的砖雕《姑苏繁华图》!每一块砖都雕刻精细,市井百态栩栩如生。

林穗岁的系统突然疯狂闪烁:【检测到隐蔽空间!】她装作绊倒扶墙,手掌按在图中的"阊门"位置——砖块突然凹陷,整面墙"咔嗒"转动,露出个酒窖大小的密室!一股混合着泥土和古老纸张的气味扑面而来。

"岁岁这是啥运道。"杜师傅惊得嘴都合不拢了,煤油灯在他手中晃动,在墙上投下摇曳的影子,"这是当年烧祭红釉的釉料库,建的比较隐秘,红卫兵和革委会都没搜到的地方,让你一跤给摔开了!"

全家人立刻忙活起来。林父林母负责在窑厂门口挂上"革命陶瓷生产组"的牌子,还煞有介事地贴了几张从杜师傅那里带来的大字报;大伯带着朝阳改造龙窑,把废窑洞变成机关重重的藏宝室,入口处巧妙地用碎瓷片做伪装;林穗岁则带着小满"打扫卫生",趁机用系统扫描附近是否有隐患。

"姐!快看我找到什么!"小满突然举起个沾满窑灰的瓷猫,猫眼睛用的居然是翡翠,在月光下泛着幽幽绿光。林穗岁刚要接过,不知小满碰到了哪里,瓷猫"喵"地叫了一声——声音清脆悦耳,在寂静的夜里格外清晰。随着这声猫叫,西墙突然弹出个暗格,里面整整齐齐码着十二生肖瓷俑!

她心头一跳,转头看向杜师傅:"这瓷猫……还能叫吗?"

"肯定是祖父的恶趣味。"闻声赶来的林父扶额,又是好气又是好笑,"他老人家就爱弄这些……"

杜师傅一愣,随即失笑,脸上的皱纹舒展开来:"你们当这是真猫啊?那是机关簧片的声音。"他接过瓷猫,在猫尾巴处轻轻一拧——"咔嗒"一声,西墙的另一处暗格缓缓打开,露出一个红木匣子。

朝阳吹了个口哨,声音在密室里激起轻微的回响:"曾祖父这是把密室玩成连环套了啊!"他蹲下身,仔细检查那个刚发现的紫檀木匣子,手指轻抚过上面精致的云纹雕刻。

匣子打开的瞬间,一股淡淡的樟脑味飘散出来。里面是一叠泛黄的信笺和一把小巧的铜钥匙,钥匙不过拇指大小,却沉甸甸的,表面泛着岁月沉淀的光泽。林穗岁小心翼翼地取出信笺,上面的字迹清隽有力,墨色虽己褪淡,却依然能感受到书写者的气度:

致后来者:

若你找到此匣,必是林家血脉。此钥匙可开拙政园“远香堂“东侧第三块地砖下的暗格。内有我毕生收藏的瓷器图谱,望善加保管。

——林守拙 1948年秋

全家人面面相觑,煤油灯的光线在每个人脸上投下摇曳的阴影。拙政园?这老头可真会给小辈出难题。那可是苏州著名的园林,现在早成了"革命群众游览区",每天人山人海,怎么进去开地砖?

"这事得从长计议。"林父收起钥匙,神情凝重地环顾密室西周,"现在当务之急是把这里布置成安全所。"他的手指无意识地着钥匙表面的纹路,仿佛在触摸一段尘封的历史。

杜师傅举着煤油灯,昏黄的光线在密室里摇曳,映照出墙壁上斑驳的釉料痕迹——这里显然曾是个小型瓷窑。林穗岁小心翼翼地踏入密室,脚下传来"咯吱"的声响——是碎瓷片。她的共情眼镜自动调节亮度,系统分析着散落的瓷片年代:【明代青花瓷片,嘉靖年间】。

"小心点,"杜师傅低声提醒,声音在密闭空间里显得格外沉闷,"这里几十年没人进来过了。"他的煤油灯照亮了墙角的一个暗格,里面整齐摆放着十二个小小的瓷俑。

小满兴奋地踮起脚尖,两条麻花辫随着她的动作轻轻晃动:"让我看看!是什么宝贝?"她刚要伸手,却被林母一把拎住后衣领,像捉小猫似的提了回来。

"别乱碰,万一还有机关呢?"林母瞪了女儿一眼,但嘴角却忍不住上扬。她转向丈夫,"守拙公真是...连自己家人都防着。"


    (http://tyshuba.com/book/bdaija-21.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tyshuba.com
天域书吧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