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三点整,当锅炉重新启动的轰鸣声回荡在机械厂上空时,最后一批文物也安全抵达废品站。周明棠指挥着小张把"废纸"堆到酸洗池旁,实则趁机将青铜器藏入暗格。年轻人浑然不觉自己搬运的"废纸"下藏着价值连城的国宝,还在抱怨着:"周姐,这纸捆怎么这么沉?"
"都是受潮的旧书,自然重。"周明棠面不改色,顺手递给他一条毛巾,"擦擦汗,别感冒了。"她的眼睛却紧盯着酸洗池的方向,那里,刘志强正借着检修管道的名义,将最后一件青铜器——那个神秘的机关匣放入暗格最里层。
最珍贵的那个机关匣则被林穗岁带回了家,此刻正静静躺在瓷瓮里,与虚数空间中的甲骨残片产生奇妙的共鸣。瓷瓮是明代宣德年间的老物件,内壁釉色青白,恰好能中和青铜匣散发出的微弱辐射——这是系统检测出的保护措施。
晚饭时分,林家密室里灯火通明。煤油灯的光晕笼罩着围坐在八仙桌旁的众人,将他们的影子投在斑驳的墙面上,像一幅古老的皮影戏。刘志强小心翼翼地检查着青铜匣,放大镜下的纹路在灯光中忽明忽暗。突然,他"咦"了一声,手指微微发抖:"这纹路……你们看!"
他用放大镜指向匣子底部的云雷纹——那些看似装饰的线条,在特定角度下竟组成了上海地图!七个红点清晰标示着虹口、闸北、徐汇等地的位置,每个红点旁边都刻着细如发丝的符号,像是某种密码。
"这是……"林父声音发颤,手指无意识地着茶杯边缘,"祖父留下的藏宝图?"茶水在杯中微微晃动,映出他激动的面容。
林穗岁将虚数空间里的甲骨残片取出,轻轻放在匣子旁边。两者接触的瞬间,系统光屏爆发出耀眼的蓝光,在昏暗的密室里格外醒目:
【文明火种任务更新】
【建立上海保护所(0/7)】
【当前可激活:虹口安全点(废品站酸洗池)】
【特别提示:每激活一个安全点将解锁新技能】
"我明白了!"刘志强激动地拍桌,震得茶碗叮当作响,"这些红点都是适合建立保护所的地方!虹口就是废品站,闸北是造纸厂……"他的手指在地图上移动,每指一处,眼睛就亮一分,仿佛己经看到了未来的保护所网络。
"徐汇这个点,"林母突然指着地图西南角的红点,声音轻柔却坚定,"是不是静安寺附近那个旧书店?"她的指尖微微发抖,那里曾是她年轻时最爱逛的地方。
众人相视一笑。那家"破西旧"时被查封的旧书店,店主正是杜师傅的师弟。而地图上其他几个红点,也都在他们近期活动范围内,像是命运精心安排的巧合。
夜深了,林穗岁独自坐在阁楼窗前。寒风透过窗缝钻进来,吹得油灯的火苗摇曳不定。她着青铜匣上的纹路,指尖感受到金属冰凉的触感。忽然,她发现某个凹槽恰好能放入那枚"乾隆通宝"铜钱——就是大伯经常用来占卜的那枚。
当铜钱"咔嗒"一声嵌进去时,匣子底部弹出一张薄如蝉翼的丝绢,在灯光下几乎透明。上面用蝇头小楷写着:"文明如星火,散则难再有,聚则可燎原。守拙记于丁亥年。"字迹清隽有力,正是曾祖父的手笔。绢角还绣着朵小小的兰花,那是林家的家徽。
窗外,今年的第二场雪悄然落下。雪花在黑暗中无声飞舞,覆盖了街道、屋顶和远处的机械厂。废品站的犬吠与机械厂的汽笛交织在一起,仿佛在诉说一个关于守护与传承的古老故事。
天刚蒙蒙亮,周明棠就踏着积雪来到了废品站。她呵出的白气在晨光中凝结成霜,挂在围巾上像撒了一层盐粒。铁门上的锁己经冻住了,她不得不呵气暖化锁孔,才将钥匙进去。金属的寒意透过手套刺入指尖——昨夜气温骤降,酸洗池表面结了一层薄冰,在晨光中泛着青灰色的冷光。
"来得正好。"刘志强从库房阴影里闪出,军大衣上沾满木屑,显然己经工作多时。他的右手腕裹着厚厚的绷带,却灵活地转动着扳手:"暗格的防潮层做好了,就等你那批干燥剂了。"他的声音沙哑,眼睛里布满血丝,但精神却异常亢奋。
周明棠从棉袄内袋掏出个布包,里面是林穗岁用系统积分兑换的硅胶干燥剂。这些未来科技的产物被伪装成普通石灰包,每包上都印着"上海化工厂"的红色字样,连封口处都做旧处理,看不出任何破绽。
"干燥剂到了。"她解开棉袄第三颗纽扣,从内衬暗袋取出布包。这个动作她练习过无数次,即使在最紧急的情况下也能在三秒内完成。刘志强接过布包,突然按住她手腕:"等等。"他的眼睛警惕地扫视着院子,另一只手抓起把铁屑撒向酸洗池。
金属碎屑在池面薄冰上划出蛛网状裂纹,发出细微的"咔咔"声。三秒后,库房顶棚传来野猫窜过的响动,几片积雪从屋檐滑落。
"现在安全了。"刘志强松了口气,两人借着凿冰的声响掩盖机关运转的"咔嗒"声。他的右手腕虽然裹着绷带,却灵活地旋开池底暗门。这个两立方米的防潮空间,内壁贴着从报废冷库拆来的隔热层,排水系统用的是改装过的汽车油泵,一旦检测到渗水就会自动启动微型水泵——这是刘志强花了一周时间设计的杰作。
"先放最怕潮的。"周明棠取出樟木匣时,特意背对着整个院落,用身体挡住可能存在的视线。《营造法式》的木刻本己用土法修复——虫蛀处填补着林穗岁调制的纸浆,配方来自故宫老匠人笔记。她将书放入衬有素绸的樟木匣内,丝绸是从破西旧的被面上裁下的真丝,经过特殊处理,能有效防虫防潮。
"显微胶卷要特别注意避光。"刘志强递来几个密封的铝盒,那是他用废旧军用水壶内胆改装的,"每个盒子都加了磁屏蔽层,是照着我在部队学到的电磁屏蔽土法制作的。"他的语气中带着掩饰不住的自豪,这些看似简陋的装置,实则蕴含着老技术员的智慧结晶。
两人正忙碌着,院外突然传来脚步声。周明棠的耳朵动了动——是孙红军特有的拖沓步伐,夹杂着钥匙串的叮当声。她迅速将最后一批胶卷塞入暗格,转身之际暗格己经合上,严丝合缝,看不出任何痕迹。刘志强则故意打翻油漆桶,绿色的油漆泼洒在池边,形成一片刺目的污渍。
当孙红军睡眼惺忪地出现时,只见两人正手忙脚乱地擦拭着洒在池边的绿色油漆。站长的眼睛还半闭着,显然没完全清醒。
"大清早的……"孙红军打了个哈欠,突然眯起眼睛,"这漆怎么看着像新刷的?"他蹲下身,手指抹了下池边,沾上了未干的油漆。
脚步声止,刘志强踢翻的油漆桶正好滚到孙红军脚边。孙红军狐疑地盯着池边未干的绿漆,小眼睛里闪烁着怀疑的光芒。
(http://tyshuba.com/book/bdaija-36.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tyshub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