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 二赖子的秘密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73章 二赖子的秘密

 

突然,一阵窸窣声从沙石堆后传来,像是某种啮齿动物在啃咬什么硬物。林穗岁警觉地按住腰间的手电筒,月光下,沙石堆表面的碎石正诡异地滚动着。二赖子醉醺醺地爬出来,沾满泥垢的指甲缝里嵌着几根枯草,手里攥着半块青砖——那砖块边缘参差不齐,像是被人暴力砸断的,砖上赫然刻着"文氏宗祠"西个魏碑体大字,字缝里还残留着暗红色的漆料。

"我娘说......"他打着酒嗝,喉结上下滚动间喷出劣质薯干酒的气味,"当年修祠堂时,我爹把东西藏在了砖里......"他的食指神经质地抠着砖面上的刻痕,指甲盖己经磨出了血丝。

林穗岁接过砖块时,感受到砖体异常的重量。系统立刻弹出淡蓝色光幕:【检测到微刻文字,启动增强模式】。在普通人肉眼无法辨识的砖体侧面,密密麻麻的蝇头小楷如蚁群般浮现,那是用特殊墨汁书写的文氏家族藏书目录。

"你想要什么?"林穗岁首视二赖子浑浊的眼睛,发现他左眼瞳孔边缘有块褐色的斑,像一滴凝固的茶渍。

"我想......"二赖子的酒突然醒了大半,他佝偻着背凑近,林穗岁闻到他衣领上陈年的霉味混合着新鲜呕吐物的酸臭,"我想知道我爹长啥样......"这句话像把生锈的钥匙,突然撬开了什么尘封的匣子。他的声音突然变得异常清醒:"我、我就是想看看......"粗糙的手指无意识地着砖块断裂面,"我娘临终前说,咱家祖上是烧窑的......"

林穗岁的手电光柱像手术刀般精准扫过砖面。系统扫描到底款上分明刻着个小小的"赖"字,那刻痕深度仅有0.3毫米,边缘有高温灼烧的痕迹。她突然弯腰捡起地上那块被月光照得发白的瓷片,瓷片断口处露出细腻的胎土:"你娘姓文?苏州文家?"

二赖子像被雷劈中般僵住了。这个整日醉醺醺的懒汉,此刻佝偻的脊背竟显出几分文人的轮廓——那是长年伏案读书人才会形成的颈椎弧度。他颤抖着从内衣袋摸出个蓝布包,布包针脚细密得不像出自庄稼人之手。里面是半块烧裂的瓷印,断裂处露出青灰色的胎体,印文"诗书传家"西个篆字仍清晰可辨,每个笔画转折都带着北宋官窑特有的冰裂纹。

"他们说我爹是反动学术权威......"二赖子的眼泪砸在瓷片上,在月光下折射出奇异的光晕,"可我连他长啥样都不知道......"他突然扯开衣领,锁骨处露出个硬币大小的烫伤疤痕,形状竟与瓷印残缺的部分完全吻合。

林穗岁的瞳孔微微收缩。“听着,如果你想见你爹的东西……”她拽着二赖子来到墙角,从砖缝里取出个用桐油浸过的纸包,油纸边缘己经泛出琥珀色。"明天刘干事他们来搜查时,"她将纸包塞进二赖子打着补丁的裤兜,"把这个放在显眼处。"

纸包里是几本用1958年《红旗》杂志内页精心伪造的“反动日记”,笔迹不仅模仿了陈老师的瘦金体,还在关键处故意留下刘干事习惯性的错别字。内容却是刘干事贪污粮票的证据。

二赖子瞪大了眼睛,眼球上布满血丝:"这、这是......"

"你爹留下的东西在景德镇。"林穗岁盯着他瞳孔边缘那块褐斑,"帮我这次,我带你去看。"她注意到当说到"爹"这个字时,二赖子右手小指不自觉地抽搐了三下。

晨光微熹时,新建的知青点飘起炊烟。林穗岁转头看见招娣蹲在院门口,小姑娘用树枝在地上反复写着新学的"光明"二字,每一笔都深深刻进泥土,仿佛要把这两个字烙进大地的记忆,认真得像在雕刻珍宝。

正午的日头毒得像蘸了辣椒水,刘干事带着三个戴红袖章的小年轻闯进知青点时,林穗岁正蹲在灶台边熬草药。铁锅里的艾草翻滚着,蒸腾的热气模糊了她嘴角的弧度。

"全体集合!查反动证据!"刘干事把武装带拍得啪啪响,皮带扣上"为人民服务"五个字在阳光下闪着刺目的光。他今天特意穿了件崭新的的确良衬衫,第三颗纽扣却系错了位置——那是昨晚在张寡妇家仓促离开时留下的破绽。

二赖子踉踉跄跄地跟在队伍最后,酒气比往日淡了许多。当刘干事踹开张建国的房门时,林穗岁看见二赖子的右手正死死按着右侧裤兜——那里己经空空如也。

"报告!"刘干事带来的疤脸青年青突然指着床底,"那里有东西!"

刘干事像嗅到血腥的豺狗般扑过去,从床底拖出个铁皮饼干盒。盒盖开启的瞬间,他的脸色突然变得惨白——那几本"反动日记"正明晃晃地躺在最上层,底下还压着半叠粮票,票面上用红笔写着"刘长贵"三个字。

"这...这不是..."刘干事的指尖开始发抖,武装带上的铜扣撞得叮当响。他当然认得自己的笔迹,那些记录克扣知青口粮的账目,本该锁在他办公室的暗格里。

人群突然骚动起来。林穗岁看见二赖子悄悄退到墙根,正用砖块在地上划着什么——那是个歪歪扭扭的"文"字,最后一笔拖得老长,像把出鞘的剑。

"好啊刘长贵!"公社书记不知何时出现在院门口,手里捏着封拆开的举报信,"贪污粮票还栽赃革命青年?"信纸在风中哗啦作响,露出右下角那个朱红色的指印——那是昨晚二赖子按手印时,林穗岁特意让他用印泥掺了鸡血按的。

刘干事突然暴起扑向二赖子:"是你这个狗崽子!"他扯开二赖子的衣领,那个瓷印形状的烫伤疤暴露在烈日下,像块烧红的烙铁。

"都别动!"书记厉声喝止,"刘长贵,你去年带人砸文家祠堂时,私藏的北宋瓷印呢?县里文物局可登记在册的!"

院墙外忽然传来拖拉机熄火的声音。林穗岁踮脚望去,看见县革委会的吉普车扬着尘土驶来,车头上绑着的喇叭正循环播放:"......严厉打击侵占国家文物行为......"

刘干事像滩烂泥般滑坐在地,崭新的的确良衬衫后背渗出大片汗渍。没人注意到,二赖子悄悄捡起块碎瓷片,在掌心划了道口子——鲜血滴在砖缝里,正好淹没了那个刚写好的"文"字。

林穗岁转身往药锅添了把艾叶。沸腾的水面浮现出几粒气泡,组成个短暂的微笑形状,又很快消失在苦涩的药香里。

远处的山路上,一辆东方红28型拖拉机正突突突地驶向县城。车斗里坐着的二赖子换了身干净的蓝布褂子,怀里紧紧抱着个粗布包袱。透过包袱布的缝隙,能看到半块刻满文字的砖和一张泛黄的照片——那是系统用分子级修复技术还原的二赖子父亲影像,照片背景里景德镇龙珠阁的飞檐清晰可见。


    (http://tyshuba.com/book/bdaija-72.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tyshuba.com
天域书吧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