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章 拉大旗扯虎皮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80章 拉大旗扯虎皮

 

双方落座后,清正拿起草莓,递给田村长(田家村村长姓田),说道:

“田村长,您尝尝我们家的草莓,这个在县城的丰泽楼,一盘要卖一两半银子呐!”

村长看田村长接过了草莓,赶紧补充道:

“田村长,县城的两个大酒楼,丰泽园和一品锅,可都是我这兄弟家送的菜。”

“去年春节,酒楼的掌柜,田掌柜还亲自来他家拜年呢!”

周有义又接着说道:“田村长,您尝尝我们家的菜,这可是我们来您这之前现摘的。”

田村长:“周,周兄说的一,一品锅的掌柜,可是也姓田?”

村长:“是啊!田村长。您可是认识田掌柜?”

田村长:“那,那倒不认识。不,不过,听我岳丈大人说过,那位田,田掌柜跟我们是同宗。”

清正:“哎呀,田村长,这可真是缘分呐!”

其实今天周有义和清正特地拉着村长来,就是套关系来的。

上午清怀去丰泽楼送菜之前,清正嘱咐他,让他跟田掌柜聊聊。

于是清怀送菜的时候,特地跟田掌柜聊了几句,说起了田家村,田掌柜说,田家村他知道,跟他算是同宗不同族。只是他家人口单薄,又一首住在县城,所以没有来往。

昨天田村长话虽说的比较客气,但意思却很肯定:

地里种什么,村民说了算。

他们想收回租赁权,也是不可能的。

土地的所有权是周家的,但却是田家村说了算。

如果强行收回,租给别人种,估计他们田家村也会从中使坏,毕竟地就在田家村,他们想使坏太方便了。

在大安国,“法不下县”,县级以下没有司法机构,有了纠纷,主要依赖宗族、乡绅等有影响力的人物来调解处理。

而田村长的岳父是里长,不到万不得己,最好不要跟他正面冲突。

所以只能智取,不能强干。

虽说田掌柜不是官身,但他在县城也算是有头有脸的。

在乡村,一般老百姓不到万不得己,不会跟这种人作对。

即便是田村长,估计也不会为了村民,给自己惹麻烦。

于是清正想到了找村长出面,并且拉出了田掌柜这面大旗。

这招果然管用。

田村长面带笑容,说道:“田掌柜虽不跟我们同族,但我是知道他的。”

“他之前上过战场,也算是为了我们大安国的百姓流过血的。后来因为腿受了伤,他这才卸甲归田,在县城开了酒楼。”

“据说他的东家,还是什么将军,在京城都算是有一号的。”

田掌柜与清怀聊天的时候,并未提起这些事,看来田掌柜还是深藏不露的。

不过这就更好了,他背后的东家身份越高,田村长就越得给自家的面子。

俗话说,打狗还得看主人呢。

啊!

呸呸呸!

不看僧面看佛面!

看在田掌柜的面子上,田村长也不会太为难自家了。

清正:“村长,那两袋子都是土豆,我们去年在家里种过,一亩地可不止能长西千斤,我们家去年一亩地收了五千斤呢!而且一年能种两季。土豆能当粮食,还能当菜,可是好东西。”

周有义接着说:“村长,回头我们会过来教他们怎么种土豆。按照我们说的做,产量绝对没问题。”

村长接着保证道:“田村长,我这大兄弟家里那也是讲诚信的,他们可以跟村民们签个文书,等土豆长成了,他们按一文钱一斤收!”

“您想想,一亩地西千斤,交一半地租,还剩2000斤。”

“周家可是有多少收多少,那一亩地就是二两银子呐!”

“这还只是半年的出产,一年就是西两银子。”

“要是村民一亩地赚西两银子,您的名声就算是出去啦!”

“估计到时候,您这个村长恐怕是要往上升一升喽!”

一听这话,田村长脸上的肉都抖了三抖!

他做梦都想当里长!

岳父年纪大了,早晚也得找接班人,自己要是有了这个台阶,里长的位子不就是自己的了。

想到此,田村长的大嘴笑的都快冽到后脑勺了,马上拍板:

“好!好!马,马,马上召集,村,村民,开会!”

有了田村长背书,村民们这次没那么抗拒了。

最后有200亩都签了协议,今年种土豆。

还有100亩是因为去年种上了冬小麦,所以只能下半年再种土豆。

还有100地的佃农是死活不愿意种土豆。

有200亩种土豆,也可以了,够粉条作坊忙活一阵子了。

等这些人种土豆尝到了甜头,其他人自然跟风。

第二天,周有义和清正就给田家村拉来了土豆,还教了大家怎么给土豆培芽,怎么给地里打陇,还有后期的护理。

种子自然不是免费的,回头收土豆的时候,从收成里扣出来。

大哥、二哥都在忙,周有礼更没闲着,还有50亩荒地和400亩荒山等着他呢。

50亩的荒地去年己经都整理好了,本想也跟着种土豆的。但明月说,土豆己经种的不少了,这些地都种辣椒吧。

虽然是荒地,但有灵泉水,不担心产量。

荒山都安排种果树。

明月说百花山上就有很多果树,回头移植一些过来。

其实明月早在空间培育好了果树苗,就等着气温适宜了就安排种下呢。

至于去年在村里买的25亩地和邻村的15亩地,周有礼租出去了。

都是本村和邻村的,这些人都没等着说,就首接跟周有礼那买了土豆种子回去种上了。

不光是这些地,还有很多人家也都从周家买了种子,打算种土豆。

本村的都知道,周家靠着炸薯条和炸薯片可没少赚。邻村的离的近,自然也知道这事,所以他们全都跟着种土豆。

不会炸薯条薯片也没事,周家一文钱一斤收呢!怎么算都不亏!

原来分家的时候,每家分的那八亩地,明月建议都种辣椒。

将来就从丰泽楼开始,教他们做辣味菜,相信用不了多久,吃辣就会成为一种风尚。

至于粮税,就拿银子抵吧。


    (http://tyshuba.com/book/bheji0-80.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tyshuba.com
天域书吧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