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社交平台上悄然出现一条新热搜:
【#镜像争议事件反转?#】
点击进入,是一篇“观点贴”——
标题首指:“谁在操控叙事?我们是否该相信一个曾经住过诊疗机构的人?”
文章通篇没有指名道姓,却不断出现“某研究人员”“偏执型人格”“自我牺牲叙事”这样的词语。
评论区配合出动,一条条冷嘲热讽:
“听说是情绪崩溃后‘假死’逃避责任?”
“镜像原案?说不定她只是个打杂的。”
“她不是死了吗?怎么又回来了?玄学?”
半小时内,这条热搜被点亮至第西位。
LUX内部,有人冷笑:
“她终究是个情绪化的女人。”
—
宋苒苒坐在“白芒”数据后台前,
眼神却没半分波动。
她知道他们会反扑,也知道反扑的方式。
毕竟他们擅长的不是“说事实”,而是“塑叙事”。
她打开一个压缩包,将其中编号【04-α】的全息文档拖入验证系统。十分钟后,系统完成匹配校验:
“原始投影架构确为首次出现于编号04-α版本,无其他署名替代版本。”
她截图,发出。什么都不解释,只配了一句话:
【你们只是在担心,下一张被曝光的是谁。】
—
与此同时,东澜科技中心顶楼。
LUX项目组原定今天召开一次“媒体名誉稳定发布会”,名义上是回应“草案争议”,实则意在一次性带节奏“洗白”。
嘉宾名单里,赫然有数位“专家”、研究组“署名代表”、外聘“心理分析师”。
十点整,会议开始前五分钟,门口忽然被一条行政命令拦下。
发布会取消,原因只有一句:
“数据结构涉嫌信息未披露风险,需延期核查。”
——命令来源:技术组执行审核委员会·路彦。
全场哗然。
—
沈聿舟坐在电梯里,脸色极冷。
“他什么意思?站哪边?”
助理不敢说话。
但所有人都看出来了:
路彦,在她身边了。
—
傍晚。
苒苒走进东澜旧工区一栋废弃的影像处理楼。 这是她故意留着的节点之一。
走廊尽头,锁着一个无人问津的机房,里头堆着LUX转型前期被打包扔掉的设备与母版。
她戴上手套,从墙角拉出那台旧图像还原仪,通电,屏幕缓缓亮起。她点开一段旧片段,是她七年前亲自模拟的一组心理投影实验。
画面中她说话的语速、眼神、站位,甚至屏幕反光里倒映的名字,全都一清二楚。
她将视频复制一份,拖进那个匿名平台的时间投递系统中。
设定好:
【12小时后自动发布】
确认后,她轻轻坐下。
屋外雨声落进走廊,灰尘漫起。
她没说话,只是忽然轻轻笑了一下。
不是讽刺,不是愤怒,
而是那种——终于拉开猎场第一道帘幕的低笑。
—
“你们急着反扑,是不是因为——真的怕了?” 她站起身,掸了掸衣角。
“怕这个死过的人,真回来做一件事。”
“清点尸体。”
—
与此同时,名单中的第46号节点弹出投递确认提示:
【执行人:S·RanRan】
【状态:己锁定】
【身份:LUX中期财务监督官 / 核心审批流程签署人】
【处理方式:待定】
镜像,只是第一场。
第46、45、44……
将一一上演。
她不急。
他们急
(http://tyshuba.com/book/hdaebj-28.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tyshub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