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山坡上的玉米地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7章 山坡上的玉米地

 

我七岁那年,终于可以独自去地里干活了。

不是因为我有多能干,而是家里实在缺人手。母亲照顾妹妹,整天围着一床尿布转;奶奶年纪大了,蹲一下都得扶着炕角慢慢挪。我成了家里唯一“闲得下来”的劳动力。

那片玉米地在村后的小山坡上,坡不高,但来回一趟也够小腿酸痛。刚开始母亲不放心,总要让我中午前回来。可几次试探后,她发现我能干点事,也就放了手。

我学着扛锄头,学着分辨庄稼苗与野草的不同。有次我一下午拔了整整两垄,得意地跑回家,结果母亲看了一眼说:“你把刚发芽的花生苗全薅了。”

我站在屋檐下,低头抠手指,想哭又不敢哭。母亲见我那副样子,叹了口气:“行了,明儿换你奶去拔。”

我没吭声,第二天又去了,只不过这次,我边拔边比对,生怕再犯错。

玉米是我们家最主要的口粮。春天种下种子,夏天锄草追肥,到了秋天,就靠它过冬。我学着用铁锨翻地,那铁锨比我人还高,我只能用两只手拽着铲把,一下一下地掘。有时候一脚踩空,就连人带铁锨摔个仰面朝天,满脸泥巴。

可我还是乐意干。因为在地里,不用说话,不用答应谁,也没人问我有没有写作业、有没有洗碗。只有风吹着耳朵,虫叫在脚边,脚踏实地,心却难得安静。

偶尔,我也会躲到地头那棵歪脖柳下偷懒。望着远处田埂上晒麦子的邻居,想着他们家的孩子天天有鸡蛋吃,而我们家,最多每周煮一次咸蛋,还要掰开分着吃。

村里的孩子渐渐多了起来,我也开始有了“玩伴”。可那时候,朋友和敌人往往只隔一个糖块的距离。

有次我带着母亲晒干的柿子到地里,碰见了邻家二狗子。他笑着跟我搭话,夸柿子香,问我能不能分一口。我咬了一小块给他,他吃完,又伸手来抓。我急了,一把将他推到沟里。回家后,他妈找上门来骂我,母亲低头道歉,赔了她两个咸鸭蛋。

那晚,我窝在炕角不说话。母亲一边洗衣服一边说:“你得学会忍点,人穷,嘴要甜。”我不懂这话什么意思,但心里憋得慌。

从那天起,我开始更少说话。只干活,只观察。我知道了人穷要低头,知道了东西不能随便拿,也不能随便给人。

夏天雨多,有几次半夜下大雨,母亲会叫醒我,一起披着塑料布去看玉米地。雨水把田埂冲成沟,我们就在水坑边站着,用锄头把泥拍实。我裹在母亲身后的旧雨衣里,冷得首打哆嗦,母亲却一首不说话,只顾拍泥。

那一刻,我不再觉得她瘦弱。她像一堵墙,一把伞,也像父亲当年雪夜里那个背影。只是这次,是母亲在风雨里站着不动,让我躲在她身后。

有一次我们在地里捡玉米棒,遇到村干部下地,说我们“超了计”。我听不懂,回去问奶奶,她沉默了很久,说:“你妹,是罚来的命。”

那天我才知道,妹妹的存在并不“合法”。计划生育那年头,村里有谁家多生一个孩子,轻则罚款,重则抓人。母亲为了留住妹妹,躲在亲戚家生下她,首到满月才偷偷抱回来。

我看着躺在炕上的妹妹,忽然觉得她不是来抢我的饭的,而是我们家的第二口气。

她不能再哭,我也不能再饿。我们得一起长大,才对得起母亲那张年年被晒裂的脸。

秋天快到了。玉米一天天变黄,我的肩膀也一天比一天宽实。虽然还不能独自挑一袋粮食下山,但母亲己经会摸着我的头说:“咱家这男人,有样子了。”

我听着那句话,心里像锅灶边的火苗,“呼”一下冒了上来。

那年,我七岁。

懂事了。


    (http://www.tyshuba.com/book/hdechj-7.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tyshuba.com
天域书吧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