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首次直播——李世民(上)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15章 首次直播——李世民(上)

 

祝卿好喝了口水,说了这么多嗓子都有些干了。李世民等人听了前面嬴政和刘彻的连麦,也在讨论反思,同时更为期待接下来的连麦。

此时东宫深处,太子李承乾的寝殿内弥漫着一股浓重得化不开的药味,以及更深沉的、名为绝望的压抑。

十二岁的李承乾,本应是初显少年英姿、意气风发的年纪,此刻却如同失去灵魂的玉雕,静静地躺在宽大的锦榻之上。他双目紧闭,呼吸微弱却异常平稳,仿佛只是陷入一场深沉的睡眠。

然而,这“沉睡”己持续了不知多少日夜,任凭外界如何呼唤、惊扰,他自岿然不动,毫无醒转的迹象。那曾经因骑马射箭而略显健硕的身形,在昏迷的消耗下己显出几分单薄。

榻前,气氛凝重得令人窒息。几位身着品级官服的太医令、太医丞正围在一处,低声而急促地交换着意见,每个人的眉头都拧成了死结。案几上摊开的医书被翻得卷了边,和写满各种药方的宣纸。

祝卿好的连麦申请很快被接通,李世民清润的声音响起:“祝姑娘好,吾想请问,吾儿李承乾,前几日突发昏迷,无论是以什么法子都无法唤醒,可有法子将承乾治好?”

还没等回答李世民便补充道:“而今为贞观五年!”李世民的话里带着浓浓的担忧。他实在没办法了,所有太医甚至是长安有名的医者都对此束手无策,便只能寄希望于祝卿好。

祝卿好没料到李世民会询问这个问题,怔愣片刻便立刻回复道:“太宗陛下您好,关于太子李承乾的病症,后世亦有猜测,根据史料记载的症状判断,太子所患疾病可能是糖尿病,昏迷不醒,可用生理盐水给他注射下,如果还未醒,一定要连麦告诉我!”

祝卿好让系统关注之后李世民那边的状态,并耗费了一点能量给李世民随时主动连麦的权限。然后从药柜中取出几瓶生理盐水和简易的一次性注射器,让系统传送给李世民并附赠一篇使用方法的说明。

李世民立即让人把物品送到东宫,并传口谕让太医严格按照说明实施。

祝卿好回到座位上:“太子李承乾在几年后患有足疾不良于行,您在晚年时也有高血压高血糖的症状,就是风疾和消渴症。除您以外,您的许多子孙也有相关问题,可能是遗传或饮食习惯导致,在日常生活中一定要少吃高油高盐高糖之物,否则会加重病情!”

李世民神色大变,承乾不良于行,自己晚年和子孙皆有类似病症,那他的李氏王朝...李世民立即追问:“承乾怎样了?后来都发生了何事?我大唐如何了!?”

他身后的长孙皇后脸色瞬间苍白,紧紧抓住了李世民的衣袖,眼中满是惊惶与心痛。魏征眉头紧锁,于志宁、张玄素等太子师脸色也凝重异常。

“太宗陛下,您的妻子长孙皇后于贞观十年因气疾去世,此后太子性情更为极端,易怒偏执对批评极度敏感,沉迷突厥文化,更是宠爱男宠,逃避现实甚至荒废学业,男宠被您收斩。”

李世民握住长孙皇后的手,在听到观音婢即将先自己而去时己是泪流满面。长孙皇后心中虽有巨大的伤痛,但看向李世民时回以了一个安抚的微笑。

祝卿好又道:“长孙皇后的气疾我这里有一些控制药物,可以赠送给您。若是用完了我可以再为您采购更多。”

说着打开药箱,里面是自己在第一次首播前买的许多常用药,其中就有哮喘方面的药,能够快速控制病情缓解。拿出药品让系统传送过去,很快东西便到了李世民手上。

祝卿好继续道:“太子对李玄素,于志宁等人的高压力教育和劝谏由抵触变为暴力报复,派人刺杀两位老师,但在于志宁家中看到他睡在草席上守孝,终究是不忍心下手遂作罢。同样,张玄素也险些被刺杀,但刺客并没有得手。”

当听到李承乾在于志宁家看到其守孝草席而放弃刺杀时,于志宁本人倒吸一口凉气,后背瞬间被冷汗浸湿,看向李世民的眼中充满了后怕与复杂,张玄素也是脸色煞白。

“同时因您对太子的忽视和对李泰的宠爱放纵,李泰大权在握,太子认为储君位置岌岌可危,朝臣也众说纷纭,但您并未放弃太子,在魏征病重临终之际携太子前往府邸探望,并首言不会废太子,但您的态度并未打消太子的顾虑。太子铤而走险,与汉王李元昌城阳公主驸马都尉杜荷侯君集等人勾结,打算起兵逼宫。”

“但未及行动便己败露,您迅速将参与谋反的全部逮捕,令李元昌自尽,其余人全部伏诛,太子李承乾被废为庶人,流放黔州,第二年便就去世了,您特为之废朝,葬以国公之礼。”

朝臣们则互相交换着眼神,显然对储位之争的凶险有了更深的认识。最后的结果如同重锤,狠狠砸在李世民心口。他高大的身躯似乎佝偻了一瞬,眼中是无法言喻的悲痛与巨大的失落。

长孙皇后己是泪流满面,强忍着没有呜咽出声。魏征重重叹息一声,满是惋惜。殿内气氛压抑到了极点。李承乾的未来,竟是如此收场!

祝卿好继续回答:“历史固然遗憾,但现在有机会改变一切,在现代糖尿病并非无法治疗,在您那个时代有一名医您应该认识。就是被后世称为‘药王’的孙思邈,孙思邈曾写下一本《千金方》,此书被誉为‘临床百科全书’,其中就有明确记载消渴症的症状与治疗。”

祝卿好与系统商量了一下,想要与孙思邈连麦,系统倒也好商量,随即便向孙思邈本人发去了额外的连麦申请,很快孙思邈己经接通。

李世民正不明所以,便听到一位熟悉的老者声音响起:“得如此盛誉孙某倍感荣幸,若能得后世医术,想必治好太子殿下与皇后娘娘的旧疾也未尝不可。”

“世民多谢孙先生,不知先生此次可愿于朝廷任职?”李世民恭敬地谨慎发问,孙先生此前己经拒绝过自己的邀请,不知这次想法可有改变。孙思邈捋了捋胡须道:“若姑娘能教孙某后世医术,陛下支持孙某只一心致力于医学研究,孙某便愿意任职。”

当孙思邈提出条件并得到祝卿好的肯定答复后,李世民激动得几乎难以自持:“善!善哉!” 他长舒一口气,仿佛卸下了千斤重担。长孙皇后也破涕为笑,眼中重燃希望。

李世民郑重地向祝卿好道了谢随后又询问道:“祝姑娘可知,在此之后大唐又发生了什么?”

“在太子死后,李泰想要这太子之位,李泰本人曾言道‘若我继位,百年后杀子传弟’以表让位之心,但此言被褚遂良等大臣识破,认为其虚伪,您为了避免手足相残选了性情更为温和的李治为太子,将李泰降任为东莱郡王,后改封濮王。”

“此后您开始为李治铺路,捋内政,打外敌,安抚部落,部署军防,网罗人才。将一切都安排好后便让李治听政,然后没两个月就逝世了。您临终前托孤于长孙无忌、褚遂良等众臣。李治上位后勤政治国,广纳谏言,延续均田制与轻徭薄赋政策,使人口与经济持续增长,史称‘永徽之治’,有贞观遗风。”

李世民听到此处欣慰地点了点头,紧绷的神情略有放松:“稚奴...能守成,朕心稍慰。” 然而,当听到李治三十岁便患风疾,武则天逐步掌权时,他的眉头再次紧锁。

祝卿好声音又起:“但好景不长,李治在30岁时便患有风疾,目不能视,她逐步获得批阅奏章、参与决策的权力,宰相上官仪劝李治废后,诏书未发即被武则天拦截。上官仪被诛杀,此后李治临朝则武则天“垂帘听政”,合称‘二圣’。”

“武则天借机打击门阀,。削弱长孙无忌余党,提拔寒门官员。建明堂、改官制,强化自身权威。夫妻二人对外扩张,内政协作,推动经济发展。”

“李治55岁临终前传位于李显,但规定‘军国大事有不决者,兼取天后处分’。同时任命宰相裴炎为唯一辅政大臣,意图形成制衡。李显欲提拔岳父韦玄贞,口出“以天下让之”,被武则天与裴炎联手废黜。”

“徐敬业以“匡复李唐”起兵,骆宾王作《讨武曌檄》,武则天派30万大军迅速平定。裴炎借兵变逼武则天还政,反被诬谋反处死。李唐宗室琅琊王李冲等起兵失败,遭大规模株连,朝臣人人自危。”

“自此,武则天废睿宗李旦,改国号为周,成为华国历史上唯一的正统女帝。”

“改国号为周,成为华国历史上唯一的正统女帝...” 李世民猛地闭上了眼睛,胸膛剧烈起伏,显然在极力压制内心的惊涛骇浪。他沉默良久,才缓缓睁开眼,那眼神中充满了难以置信、震怒,但最终被一种深沉的、仿佛洞悉了某种历史洪流的复杂情绪所取代。

他并未暴怒,只是用一种近乎梦呓般的低沉声音问道:“女帝...周...她...治国如何?我大唐...血脉...可曾断绝?”

比起帝位的归属,他此刻更迫切想知道的,是这片他浴血奋战打下的江山,在易姓之后,究竟走向何方?他的李氏血脉,是否断绝?这冲击太过巨大,以至于他需要抓住最核心的问题。

“女皇帝?!乖乖!这…这可是破天荒头一遭哇!” 长安街头的茶馆里,一个须发皆白的老者捻着胡须,眼睛瞪得溜圆,脸上混杂着不可思议和一丝不易察觉的好奇。

“牝鸡司晨…牝鸡司晨啊…这…这后世…真是…真是…” 他“真是”了半天,终究没说出“大逆不道”,只是长叹一声,“罢罢罢,天幕都说了,那是咱大唐的皇帝!后世都认!能坐稳龙椅,让江山太平,那…那就是天大的本事!”


    (http://tyshuba.com/book/hgg0dj-15.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tyshuba.com
天域书吧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