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民族大融合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31章 民族大融合

 

嬴政负手立于高台,玄衣纁裳在无形的威压下仿佛无风自动。他深邃的目光穿透天幕,死死锁住那片被雪山环抱的湛蓝湖泊与辽阔丰美的草场。

未央宫,宣室殿内刘彻正与卫青、霍去病等将领议事,天幕上的景象让他霍然起身,年轻帝王的眼中燃烧着炽热的征服火焰。“好水!好草场!好一个天赐的养马地!”

他指着天幕上碧波万顷的赛里木湖和辽阔草甸,声音激昂,“看到了吗?此等宝地,水草之丰美,远胜河西!若能得之,何愁我大汉缺了良驹战马?何惧匈奴骑兵?!”

他来回踱步,手指用力点向虚空,仿佛在戳着地图上的目标:“西域!此湖必在西域深处!博望侯(张骞)当年所言‘西王母瑶池’,莫非便是此处?传旨!命西域都护府,给朕不惜一切代价,探明此湖确切方位及周边部族!朕,志在必得!” 那湛蓝的湖水,在他眼中化作了未来大汉铁骑驰骋的疆场。

长安,太极宫内李世民与长孙无忌、房玄龄、李靖等重臣同观天幕。当赛里木湖那无法形容的蓝与雪山草甸的壮美呈现时,即便是见多识广的贞观君臣,也不由得屏息。李世民感慨万千:“壮哉!美哉!此等天地造化之神秀,竟藏于西陲!” “此湖!此等水草丰茂之地,必是西突厥故地之明珠!”

他看向军神李靖,语气斩钉截铁,“西突厥虽己臣服,然此等膏腴要害,岂容他人酣卧?当遣精骑,详勘其地,筑城设镇!将此‘瑶池仙境’,永固于我大唐安西都护府辖下!此地,当为我大唐牧马西疆、控扼丝路之重镇!” 他的目光充满了开拓者的雄心,那碧蓝的湖泊在他心中己是帝国西陲最耀眼的明珠。

紫禁城乾清宫,康熙凝视天幕,沉稳的目光深处掠过一丝锐利的光芒。他站在巨大的皇舆全览图前:“此湖…形胜非凡!水草之丰美,更胜巴里坤!”

他转身对侍立的皇子与重臣道:“尔等看到了?准噶尔部盘踞之区,竟有如此仙境沃土!噶尔丹叛逆,窃据此等天赐宝地,岂非暴殄天物?”

他的声音不高,却带着帝王的决断:“待王师荡平叛逆,此地必设将军府,移民实边,兴修水利,使之成为我大清西北屏藩!永归王化!” 在他眼中,那梦幻蓝湖不仅是美景,更是未来帝国版图上必须牢牢掌控的战略支点与富饶象征

天幕下的各朝众人都对此美景惊叹连连:“雪山环抱蓝宝石!此景只合画中寻!”

“那湖水!竟能清澈如斯?!后世仙境无疑!”

“此等辽阔,此等色彩…中原山水,竟显局促了!”

越野车围着赛里木湖绕了一圈,下午,在景区内一处风景绝佳的湖畔营地。 三个宽敞舒适的帐篷己经搭好,面向着雪山湖泊,午餐在旁边的“星空餐厅”进行。

以雪山湖泊为背景,桌上是新疆特色佳肴:大盘鸡酱色浓郁,土豆软糯,鸡块、清炖羊肉汤色奶白,肉质酥烂、新疆拌面、配有长柄木勺的金黄手抓饭、浓稠的自制酸奶。

李白对大盘鸡的豪迈滋味赞不绝口,尤其喜爱酸奶,连饮两碗:“此酪酸香醇厚,妙极!快哉!” 用勺子舀起手抓饭,赞其油润喷香:“米粒分明,裹挟肉香果香,别有风味!” 对清炖羊肉汤亦十分欣赏。

杜甫也再次感慨:“边陲之地,食材丰美,烹制精良,流通便利,后世民生之裕,可见一斑。” 目光中是对盛世的观察与思考。

吃过午饭后,星空餐厅内, 杯盘己撤,换上清茶。窗外雪山湖泊依旧壮丽,室内茶香袅袅。祝卿好靠在舒适的椅背上,享受着午后的宁静,目光悠远地望着窗外的赛里木湖。

她神色慵懒,语气中带着惬意:“我们现在所在的新疆,在古代,就是充满传奇色彩的西域”。

她顿了顿,声音清晰而温和,“自秦汉时期起,新疆就是东西方文明交汇的十字路口,无数的部族、商旅、使节、僧侣在此往来迁徙、交流融合。两千多年的风风雨雨,冲突、交流、包容、共生…如同这湖边的野花,不同颜色,却能在同一片土地上绽放。”

“到了今天!” 她收回目光,看向专注倾听的李白和杜甫,眼中闪烁着自豪的光芒,“我们这个名为‘华夏’的大家庭,己经有了五十六个血脉相连的兄弟姐妹——也就是五十六个民族。不管来自哪个民族,我们的身份证上,都堂堂正正地写着‘华夏人’三个大字。”

“虽然每个民族都保留着自己独特的语言文字、风俗习惯,就像不同的花朵各有芬芳,”

她语气坚定起来,“但我们都共同学习汉语,使用汉字,这是连接我们所有人心灵的桥梁。更重要的是,在面临外敌入侵、民族危亡的黑暗时刻,无论是哪个民族的好儿女,都能放下彼此的差异,团结一心,共御外敌! 我们曾一起浴血奋战,赶走了那些企图瓜分我们家园的侵略者,守护了这片祖先留给我们的、融合了所有兄弟姐妹心血的土地。”

祝卿好的话语,如同投入平静湖面的巨石,在李白、杜甫心中,也在各朝时空激起了滔天巨浪!

李白他端着茶杯的手停在半空,那双惯看风云的星眸中,此刻充满了前所未有的震动与豁然开朗的明悟。他放下茶杯,身体微微前倾,声音带着一种深沉的感慨:“五十六族…皆华夏!”

他重复着这句话,仿佛在咀嚼其中蕴含的惊天伟力,“妙!妙极!此等胸襟气度,远超‘海纳百川’!昔年张骞凿空西域,带来葡萄苜蓿,己是沟通之功。然祝姑娘所言,乃是血脉相连,心意相通,形异而神同!如同百川归海,虽源头各异,终成浩瀚!”

他望向窗外雪山环抱的圣湖,又看向远处点缀着牛羊的草场,眼中闪烁着智慧的光芒:“此地,便是最好的见证!各族共居于此,牧马放羊,耕田织布,互通有无,共享太平。此等景象,岂不胜过那帝王开疆拓土,只为彰显一己雄威,徒留白骨盈野、哀鸿遍地?真正的‘盛世’,非疆域之广,而在人心之和,万民之安! 后世能悟此道,行此路,太白…心悦诚服!”

他的感慨,从对文化融合的赞叹,升华到了对和平共处、民心所向的盛世本质的理解。

杜甫听得心潮澎湃,胸膛剧烈起伏。祝卿好描述的“团结一心,共御外侮”和“五十六族皆华夏”的图景,与他心中那“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理想产生了强烈的、更深层次的共鸣。他清亮的眼眸中闪烁着激动的泪光,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铸剑为犁,化干戈为玉帛… 此方是圣王之治,人间至理!”

他深吸一口气,语气变得无比郑重,“昔年读史,常见边衅不断,胡汉相争,烽火连天,百姓流离…多少好儿郎埋骨黄沙,多少慈母泪尽胡尘!所求者,不过是一方安宁水土。”

他看向祝卿好,目光充满了敬意与向往:“姑娘所言后世,各族子弟同心同德,不以血脉论亲疏,而以文化聚人心,以危难见真情!学习同一种文字,守护同一个家园…此非强权所能致,乃人心所向,文明所归!‘华夏’二字,至此方显其包容西海、泽被苍生之真义!”

他的话语,充满了对消除战争隔阂、实现民族和睦共生的深切期盼,这比他个人的“致君尧舜”理想,似乎更为宏大和根本。

此言一出,各时空陷入前所未有的震撼与深思!


    (http://tyshuba.com/book/hgg0dj-31.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tyshuba.com
天域书吧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