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嬴政这位追求“书同文、车同轨”的千古一帝,此刻陷入了长久的沉默。他威严的脸上第一次出现了深刻的困惑与震动。“五十六族…皆称华夏?”
他低声重复,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玉案,“朕…朕欲以秦法、秦字一统天下,使六国遗民尽归秦化。然…后世竟能容其保有文字习俗,还能令其同心御敌?”
这完全颠覆了他“以强力同化”的思维,第一次产生了疑问:“万世基业…莫非不在于疆土之广,武力之强,而在于…人心之和,文化之韧?” 这个念头如同惊雷,在他心中炸响。
汉武帝刘彻刚刚还雄心勃勃想要征服“瑶池”,此刻如同被泼了一盆冷水。他紧盯着天幕上祝卿好平和的脸庞,以及李白杜甫深受触动的表情,耳边回响着“团结一心,共御外侮”的话语。“共御外侮…” 他喃喃道。
目光扫过下方卫青、霍去病等将领,他第一次清晰地意识到:“开疆拓土易,收服人心难。真正的‘威加海内’,或许不是让敌人臣服于铁蹄之下,而是让所有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都发自内心地认同‘华夏’,甘愿为之死战?” 这对他奉行的“虽远必诛”政策,是一个巨大的冲击和反思。
李世民这位被各族尊为“天可汗”的帝王,此刻的神情最为复杂。他既有推行“胡汉一家”政策的自豪,又因后世更彻底的融合而深受震撼。“好一个‘形异而神同’!好一个‘不以血脉论亲疏,而以文化聚人心’!”
李世民抚掌长叹,眼中精光闪烁,“朕纳突厥、回纥、吐谷浑部众,许其自治,授其官爵,期以恩义化之。然观后世,竟己至五十六族共称华夏,血脉相连,心意相通之境!” 他转向房玄龄、长孙无忌等重臣,语气带着前所未有的凝重与启发:
“诸卿!后世之路,方为长治久安之大道!武力可定一时,恩义可安一部,然唯有文化之认同、命运之与共,方能使各族真正融为一体,铸就万世不易之基! 朕之‘天可汗’,后世之‘华夏人’…后者境界,更胜一筹!我大唐,当以此为鉴!” 他的思想,从“怀柔羁縻”升华到了追求更深层次的文化认同与共同体意识。
康熙这位正在致力于平定准噶尔、巩固多民族国家统一的帝王,受到的触动最为首接。他反复咀嚼着“身份证上皆华夏”和“团结一心御外侮”的话语,眼中闪烁着明悟的光芒。“妙!此乃驾驭亿兆、巩固国本之无上妙法!”
“朕行满汉一体,尊崇藏传佛教,善待蒙古王公,所求者,亦是消弭隔阂,共奉大清。然后世之法,更为高明彻底!不分满汉蒙回藏…皆是‘华夏人’!西洋豺狼来犯,则五十六族子弟同仇敌忾!”
他豁然开朗:“‘华夏’非一族之名,乃文明之号,命运之共同体! 朕之子孙,当以此为圭臬!治疆之道,不仅在设将军府屯田驻兵,更在兴文教,促交融,使其民真心认同‘华夏’,视此土为家园,视国难为己任!如此,则西北永固,江山万年!” 他的思路,从单纯的军事控制和怀柔,转向了更深层次的文化融合与国家认同建设。
百姓们此时也对此话展开了热烈讨论:“五十六个民族都是华夏人?还能一起打入侵者?老天爷…这后世是怎么办到的?!”
“学汉字,说汉话,就能成一家人?不用打仗了?这…这真是菩萨保佑才有的好世道啊!”
江南书生:“‘形异而神同’!谪仙此言,道尽融合真谛!文化为魂,方是凝聚根本!”
茶香依旧袅袅,窗外的赛里木湖在阳光下闪耀着宁静的蓝光。祝卿好的话语,李白杜甫的感慨,如同投入历史长河的重石,激起的涟漪在无数时空久久回荡。它让帝王们开始反思战争与征服的意义,让普通人看到了超越血缘隔阂、实现永久和平的可能。
对“民族融合”、“文化认同”、“命运与共”的思考,对“万世太平”的向往,在这一刻,超越了疆域、超越了时代,成为所有仰望天幕的灵魂心中,最深沉的回响。这份对和平与共生的追求,远比任何帝王的雄图霸业,更能触动人心,也更能指向未来。
时间在几人的交谈声中流逝,很快到了黄昏时刻。巨大的夕阳己触及雪山的脊梁,它不再是高悬时的炽白,而是化作一团沸腾的、浓稠的金红色熔岩,将周围的云霞彻底点燃!火焰般的橙红、炽金、玫瑰紫如同泼天的油彩,每一刻都在变幻,仿佛太阳在燃烧着生命最后的、最极致的辉煌。
被落日首射的雪峰之巅,仿佛戴上了一顶纯金锻造、烈焰燃烧的冠冕,光芒刺目,神圣威严。
而雪线以下的山体,则迅速沉入巨大的、深邃的靛蓝与紫罗兰色的阴影之中,轮廓如刀劈斧削般冷硬清晰,如同沉默的远古巨人,托举着那枚即将坠落的太阳金丸。明与暗、炽热与冰冷的对比,震撼人心。
整个赛里木湖成为了天地间最奇幻的光影魔镜!靠近西岸的湖水,完全吞没了那枚坠落的金丸,化作一片无边无际、剧烈翻腾的熔融黄金之海!金光跳跃、闪烁,仿佛有无数金鳞在水下沸腾。
这熔金之海向东、向南急速晕染、过渡,与湖水本身纯净的钴蓝、孔雀绿疯狂地交融、渗透。
刹那间,湖面上出现了流淌的紫金、燃烧的橙蓝、深邃的祖母绿镶着金边…各种无法命名、超越想象的瑰丽色彩在荡漾的水波中交织变幻,流光溢彩,美得令人心碎,美得让人窒息。
高地上的草甸和野花,在低角度、无比温暖的余晖照射下,每一片叶子、每一朵花瓣都像被点亮的金色琉璃,毛茸茸的边缘散发着柔和的光晕。
远处,牧民骑着马,赶着牛羊归圈的剪影,被拉得很长很长,缓缓移动在这片金色的地毯上,伴随着悠长的吆喝声,为这幅末日般的辉煌画卷增添了一丝温暖的烟火气与人间的诗意。
李白、杜甫、祝卿好三人并肩,他们的身影被勾勒成三个深邃的剪影,沉默地伫立在沸腾的色彩与宏大的寂静之中。只有风,带着夕阳最后的暖意和湖水的清凉,掠过发梢衣袂。
各时空的落日惊叹此刻达到顶峰:“天火焚云!金湖煮日!此等落霞,穷尽造化之工!”“圣湖化金池!流光溢彩,灼灼其华,瑶池盛宴亦当失色!”
“谪仙诗圣立斜阳,共此天地熔炉…此景此情,万古无双!”画圣吴道子,掷笔长叹:“此等色彩!此等光影!夺天地之魂魄!吾之画笔…死矣!”
夕阳终于完全沉入雪山巨大的阴影之后,最后一抹炽烈的金红被深邃的宝蓝与神秘的绛紫取代,迅速弥漫开来。天空仿佛被一块巨大的、逐渐加深的蓝丝绒覆盖。
气温明显下降,空气却变得清冽、透明、不染纤尘。白日里喧嚣的色彩褪去,世界沉入一种静谧的期待。
(http://tyshuba.com/book/hgg0dj-32.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tyshub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