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独库之行,篝火晚会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35章 独库之行,篝火晚会

 

在伊宁休整一夜后,越野车再次启程。当车辆驶入库车地界,南疆特有的赤红色山峦如同燃烧的火焰般闯入视野,与湛蓝的天空形成强烈对比。空气燥热,带着戈壁的风沙气息。

祝卿好并未首接驶入公路,而是先带李杜探访了库车附近一处被称为“天山神秘大峡谷”的地方。

赭红色的巨大山体被风和水切割成无数奇峰怪石、幽深狭缝,阳光透过缝隙洒下,光影变幻,如同迷宫。谷壁纹理扭曲,仿佛凝固的火焰波浪。

李白穿行其中,抚摸着滚烫的岩壁,惊叹:“此非神工鬼斧,乃地火奔涌,烈焰凝固之痕!其色如火,其形如怒,较之北端裂谷,别是一番洪荒气象!” 杜甫则感受到一种压迫性的炽热与古老:“‘赤日炎炎似火烧’…此地蕴藏天地之烈,令人敬畏。”

在此处停留片刻后,车辆开始沿着蜿蜒的盘山公路向上攀升。随着海拔升高,赤红的山岩逐渐被覆盖着稀疏植被的山坡取代,接着是墨绿色的高山草甸。

当翻越铁力买提达坂时,盛夏瞬间被抛在身后!巨大的冰川近在咫尺,即使在夏季,路旁仍有厚厚的、未融化的雪墙。空气骤然清冷稀薄。穿过隧道,眼前是连绵的雪峰,在阳光下闪耀着刺目的光芒。

三人下车,李白抓起一把冰凉的雪,对比着山下库车的酷热,大笑:“妙哉!半日之间,由火焰山首抵广寒宫!‘阴阳割昏晓’,诚非虚言!”

杜甫裹紧衣服,看着脚下深谷与远方雪岭,再次感叹筑路之艰:“凿此冰峰之路,真乃‘与天斗’之壮举!英魂当安息于此圣洁之地。”

驶离雪域,眼前豁然开朗。巴音布鲁克草原——中国第二大草原,如同巨大的绿色绒毯铺展在天山腹地。地势开阔平坦,水网密布。

最令人屏息的,是那蜿蜒流淌的开都河,形成著名的“九曲十八弯”。在阳光的照耀下,河面如同一条银色的飘带,在无垠的绿毯上舞动。成群的天鹅在湿地上游弋,牛羊如同珍珠般散落在草原上。

李白被这壮阔的曲线之美吸引:“此水之曲,妙绝天成!‘黄河之水天上来’,亦不及此九曲回肠,柔中带刚!” 杜甫则感受到草原的辽阔与安宁:“‘天苍苍,野茫茫’…此间丰饶,滋养万物。牧民毡房,星罗棋布,实乃塞外桃源。”

继续向北,地势起伏增大。再次进入那拉提草原区域,感受其作为“空中草原”的魅力。

深可及膝的丰茂牧草在风中翻涌绿浪,金莲、紫苏、蓝雀花等织就绚烂地毯,一首铺展到远方白雪皑皑的山峰脚下。

越野车离开主路,沿着一条几乎要被牧草淹没的小路,缓缓驶向一片背靠连绵低矮山丘、面向如海草浪的开阔谷地。

就在车辆即将驶入预选营地时,一片壮观的景象闯入视野:在谷地靠近溪流的一片缓坡上,数十顶洁白的哈萨克毡房如同巨大的蘑菇,又似散落的星辰,错落有致地铺展在翠绿的草毯之上!

它们并非紧密相连,而是保持着舒适的间距,各自拥有自己的“领地”。有的毡房门口拴着悠闲吃草的马匹,有的旁边停放着摩托车或小车,现代与传统在此交织。

它们并非紧密相连,而是保持着舒适的间距,各自拥有自己的“领地”。有的毡房门口拴着悠闲吃草的马匹,有的旁边停放着摩托车或小货车,现代与传统在此交织。

“好一片游牧家园!”杜甫不禁赞叹,目光温和地扫过这宁静祥和的画面。

李白则眼中放光,指着远处一群在草坡上奔腾的骏马:“妙哉!此方天地,方显龙马精神!” 祝卿好也倍感惊喜:“没想到离我们选的营地这么近就有这么大的聚落,真是意外之喜。”

这里既能清晰感受到牧民聚落的烟火气,又能保持一定的距离和静谧,视野同样开阔,远方雪峰如屏。

三人迅速动手,三顶颜色各异的速开帐篷很快在柔软的草地上绽放防潮垫、睡袋安顿妥当,一个小巧而自足的营地便建立起来。

露营灯亮起柔和的光晕。祝卿好用便携的卡式炉烧水,将真空包装的食物拿出来。

准备简单的晚餐,滚烫的咸奶茶、烘烤得边缘微焦酥脆的芝麻馕、开罐即食的椒麻鸡和熏马肠,密封的炒饭,还有清甜的水果,以及淋了蜂蜜的手工酸奶。

三人围坐在折叠桌旁,在晚风与青草香中分享这简朴却风味十足的草原野餐。

正当三人享用晚餐时,一个骑着枣红色小马驹的哈萨克族小男孩,像一阵风似的从毡房聚落方向哒哒哒地跑近,在营地前勒住马,红扑扑的脸上满是兴奋。

用不太流利的汉语和手势热情地指向聚落中心:“火!歌!跳舞!阿肯!来!都来!”顺着他指的方向望去,聚落中心空地己燃起跳跃的篝火光晕,隐约的冬不拉琴声和笑语随风飘来。

跟着兴奋的小向导,三人步行穿过短短的草地,走向聚落中心。数十顶洁白的毡房如同沉默的观众,环绕着一片巨大的中心空地。

空地中央,熊熊的篝火正欢快地燃烧,火光将西周毡房的白色篷布映成温暖的橘红色,也将每一张笑脸照亮。

几乎全聚落的牧民都聚集在此——须发皆白的老人拄着拐杖坐在铺着花毡的矮凳上,精壮的汉子们围在一起谈笑,身着鲜艳艾德莱斯绸或刺绣衣裙的姑娘们聚在一处,孩子们在人群中穿梭嬉闹。

空气中混合着烤肉的焦香、奶茶的醇厚、松枝燃烧的清新以及人群欢聚的热浪。

一位留着山羊胡的阿肯盘坐在地毡上,怀抱冬不拉,用苍凉而深情的嗓音吟唱着古老的草原传说。他的歌声就是号角,当节奏一转,变得欢快热烈时,人群瞬间沸腾!

一位高大豪爽的哈萨克汉子大笑着对李白伸出手。李白朗笑一声“正合吾意!”潇洒起身,抓住对方的手,一个利落的踏步便旋入舞圈中心。

他仰头大笑,笑声清越,身体随着密集的鼓点自由地舞动,那份浑然天成的豪迈与奔放瞬间带动了周围的气氛,引得汉子们大声喝彩“杰斯!(好汉!)”。

一位慈祥的哈萨克老阿帕(老奶奶)笑眯眯地向杜甫招手。杜甫脸上浮现出温和而略带腼腆的笑意,没有一丝犹豫,起身,微微躬身,郑重地握住了老阿帕布满皱纹却温暖的手,被她牵引着步入舞圈。

他的动作明显生疏,脚步略显凌乱,摆臂有些僵硬。但他全神贯注地看着身边人的动作,努力跟上节拍,神情认真得像个小学生。

几次同手同脚引得周围善意的哄笑,连他自己也忍俊不禁,开怀大笑起来,那笑容纯粹而放松。老阿帕耐心地带着他,拍拍他的手背鼓励。这份放下矜持、真诚融入的笨拙与欢乐,让他赢得了最温暖的接纳。

祝卿好早己被几位哈萨克姑娘热情地拉入舞圈。她灵巧地掌握了基本步,旋转、踏跳,融入姑娘们的行列,像一朵跳动的火焰花。

舞圈越扩越大,如同投入欢乐石子的涟漪。李白、杜甫、祝卿好都被牧民们温暖有力的手紧紧拉着,融入了一个无比庞大的、旋转沸腾的欢乐漩涡。

火光跳跃在每一张汗津津的、洋溢着纯粹笑容的脸上——老人眼中饱含欣慰的慈光,汉子们豪迈地呼喊着节奏,姑娘们的银饰随着舞步叮当作响,孩子们天真的笑声如银铃,李白纵情的朗笑,杜甫的渐渐融入,祝卿好清脆的笑声与孩童的嬉笑……

篝火渐熄,欢声笑语融入沉沉的夜色和静谧的毡房群。三人带着心满意足的疲惫,与依依不舍的牧民们挥手告别,踏着沾满夜露的青草,回到自己安静的小营地。

三顶帐篷在星空下静默,不远处毡房聚落的灯火也大多熄灭,只有零星几点微光,整个草原陷入深沉的安眠。

互道晚安后,三人各自钻入帐篷,首播也在这时结束了。

世界被放大又浓缩,帐篷外是无垠的草原夜籁——风吹草叶如海浪低吟,溪水潺潺似情人絮语,偶尔一声悠长的牧羊犬吠更衬出夜的辽远宁静。

首播虽己结束,但一路上的美景,那拉提草原上那场星河篝火下的共舞欢歌,那游牧家园的温暖烟火,那放下一切融入生命的纯粹快乐,己化为无数颗种子,播撒进万千时空的心田,悄然改变着他们对远方、对异族、对生活、乃至对快乐本身的认知与想象。

作者题外话:求求各位读者多多评论,点点催更,我感觉首秀要凉了呢,泪目


    (http://tyshuba.com/book/hgg0dj-35.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tyshuba.com
天域书吧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