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早上,李白与杜甫己经换回来时的装扮。“祝姑娘,早!”李白声音清朗,带着晨起的朝气,几步走到祝卿面前中。深吸了一口气,“好个清朗的早晨!此间美景,令人流连啊!”
杜甫随后走来,对着祝卿好深深一揖,神色庄重而充满感激:“卿好姑娘,叨扰多日,承蒙一路照拂。更引我二人得见千载未闻之奇景,体悟后世之壮美与温情,子美感激不尽。”
祝卿好连忙回礼,微笑道:“诗仙、诗圣言重了。能与二位共游这山河胜景、人间烟火,也是我的荣幸。”
杜甫转向李白,眼中闪烁着一种光芒:“太白兄,待归长安,安顿诸事后,不若你我结伴,效仿此行?放舟巴蜀,问道终南,或再探西域古道?此一路同行,必不负‘放荡齐赵间,裘马颇清狂’之快意!”
李白闻言,豪情顿生,朗声大笑:“妙哉!子美兄此言,深得我心!回长安,定要与你痛饮三百杯,再策马江湖!”他用力拍了拍杜甫的肩膀,随即两人相视而笑,那份相知相契的友情,在晨光中显得格外动人。
笑罢,李白与杜甫一同转向祝卿好,再次郑重地拱手长揖。
祝卿好看着眼前这两位即将回归历史长河的两人,心中百感交集。她强压下涌上眼眶的微热,努力扬起一个温暖的笑容。
深深回礼:“二位先生言重了。能陪伴二位走过这一程,见证二位的感悟与情谊,是我莫大的福分。愿二位归途平安,在大唐盛世,继续书写那光照千古的诗篇!珍重!”
“珍重!”李白和杜甫齐声道。
话音刚落,一道柔和而明亮的光幕毫无征兆地在两人身后无声地展开,散发着淡淡的、不属于此间天地的微光。光幕迅速将李白和杜甫的身影包裹进去,光芒一闪,骤然收敛。
祝卿好站在原地,维持着送别的姿势,久久未动。耳边似乎还回响着李白爽朗的笑声和杜甫温和的话语。方才的热闹与约定,瞬间被这清晨的寂静所取代,一种巨大的、空落落的感觉瞬间攫住了她。
她望着两人消失的地方,眼神有些失焦,唇边那抹强撑的笑容终于缓缓落下,化作一丝难以言喻的怅然。
清晨的风带着凉意拂过她的发梢,草原依旧宁静美好,但她仿佛站在了两个时空交错的缝隙里,刚刚送走的,是一段再也无法复刻的传奇旅程。
她轻轻吐出一口气,那气息在微凉的空气中凝成一缕薄薄的白雾,转瞬即逝。
此行此景己深深烙印在李杜的心间,也通过那悬于千古的天幕,将华夏山河的壮美、开拓者的不朽英魂、以及这“各美其美,美美与共” 的民族交响,永恒地、鲜活地展现在所有时空仰望者的面前,激荡着回响,播种着向往。
祝卿好异地还车后,坐上了归程的飞机。
然而,比这旅程更猛烈冲击着各朝君臣匠心的,还是那昨日的钢铁之秘与那幅详尽的世界资源与物种分布图,如同投入湖心的巨石,在所有有能力望向海洋的朝代掀起了滔天巨浪。
秦朝咸阳宫外,少府工坊彻夜炉火不熄。匠师们如获至宝,反复观看炒钢法与灌钢法等的动画细节并立即开始展开试验。
失败是常态,焦炭炼制初期硫分过高,高炉耐火砖屡屡烧穿,灌钢比例控制失当导致脆裂……但每一次失败,都让他们离那“灵魂之碳”更近一步。
当第一炉利用简易预热风道配合焦炭炼出的、流动性远胜从前的生铁水奔流而出时,整个工坊都沸腾了。
紧接着,匠师们小心翼翼操作控制着脱碳程度,当一块泛着金属光泽、敲击声清越、韧性明显提升的低碳钢块被锻打成型时,激动的泪水混着汗水滚落。
汉朝的冶铁基础本就雄厚,铁官们迅速行动。南阳、巩县等大型铁官作坊成为技术革新的前沿。
他们本就掌握炒钢法,此刻更专注于优化鼓风、精细控制脱碳程度,并大力推广灌钢法,试图稳定生产中碳钢。
很快制作出一批性能明显优于以往的钢制农具。更令人振奋的是,利用初步改进的钢材,少府匠作尝试复刻天幕中蒸汽机的部分核心部件。
虽然距离真正的实用蒸汽机还很遥远,但那坚韧的连杆雏形和初步成型的阀门结构,己让刘彻看到了曙光:“以此钢,铸朕通西域、下南洋之舟楫利刃!”
汉帝国的海上力量被迅速动员。番禺、合浦等港口船坞日夜赶工,利用初步改进的更适应远洋的楼船。
不久的将来一支由探险家、商人、农官和精锐水手和士兵组成的庞大舰队将要远航,他们的目标明确:沿着海岸线南下西进,寻找地图上的宝藏之地,以及玉米、番茄等神奇物种。
汉武帝的雄心,正从陆上的丝绸之路,向广阔的海洋延伸。
隋文帝杨坚对远航态度务实而谨慎,他仔细研究了世界地图资源后,对宰相高颎道:“海外奇物虽好,然耗费国力,风险莫测。橡胶一物,关乎器械密封、民生防水,确有其用。可令沿海州郡,遣熟悉海路之商贾、渔户,驾海船循近海向南,至林邑、扶南等地,并探访有天幕所示之新作物,以交易方式获取。不必强求远洋,以稳为主。”
赵匡胤更注重实际利益与海防。“海外贸易,利国利民。橡胶、新种,皆大利之物。命市舶司,鼓励海商巨贾,打造坚固海舶,可朝廷可悬赏,凡率先携橡胶树种或图中高产新作物,凡回航者,重赏钱帛,并特许其专营之利!”
在国家政策大力鼓励支持下,民间海商进行探索和贸易,以经济利益驱动对橡胶和新作物的寻找,效率极高。
宋代拥有当时最发达的冶铁技术和商业网络。工部官员与经验丰富的工匠们,对焦炭炼制工艺进行精细化改进,尝试更长的干馏时间和更精准的温度控制,力求降低硫、磷杂质。
他们利用宋代成熟的砖石建筑技术,大胆改造现有高炉,在炉侧尝试搭建简易的废气预热通道,虽无法达到后世蓄热式热风炉的惊人效率,但也显著提升了鼓入空气的温度,炉温更趋稳定。
很快,品质更优的焦炭、更高产的炉子以及韧性、硬度可控性更强的钢材,开始从官营大冶场流向民间作坊和军器监。叮叮当当的锻打声,奏响了宋代科技革命更深层次的序曲。
明朝永乐时期,朱棣的初代蒸汽宝船己经升级完工,此时的地图正好派上了用场。朱棣下令:“郑和率舰队,扬帆远渡重洋。橡胶树必得,新种必取。地图所载之矿藏,皆应为朕之库藏!宣天朝威德,通有无之利!”
一支规模史无前例、装备精良、目标明确的舰队从东海出发,他们的航程将比历史上更加遥远和精准,首指橡胶的原产地和那些标注着高产作物的新大陆,一场规模空前的“大航海时代”在东方率先拉开了序幕。
雍正深思熟虑后下旨,“命福建水师提督、广东巡抚,精选熟悉南洋情势、精明干练之员弁,或扮巨商,或托侨领,携带重金及精美瓷器、丝绸,乘我朝快船,密赴吕宋、巴达维亚等西人据点,以及暹罗、真腊等藩属国。”
“重金贿赂西人船匠、园主或土著头领,务必秘密购得橡胶树,并详询其种植之法。亦可留意其他天幕所示有用作物之种,行事需机密稳妥,避免争端。”
雍正的策略是务实的、带有情报搜集和商业贿赂性质的秘密行动,力求以最小代价获取急需的战略物资——橡胶。
土豆也在此时的各朝土地上迎来了它们首次震撼人心的收获!沉甸甸的块茎被从泥土中翻出,堆积如山。
朝廷收了一半的产量进行下一次的种植,剩下的一半按照与祝卿好签订的协议分发到京城以及周围的农户家中,让他们自主繁殖。
各朝的书店里都己经有了纸质书籍,各地新开的医馆每日都几乎人满为患,但是治病拿药的价格却很是便宜。
唐宋以及之后的朝代街头上甚至出现了骑着简易版自行车的身影。在朝廷的支持下,各地新建立不久的学馆也开始招生,秦汉时期的科举制己经开始初步试行。
熔炉烈焰正锻造着工业的筋骨,钢铁的意志与探索的勇气,在祝卿好抛出的知识催化下,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决心,改变着这些平行时空的历史轨迹。
(http://tyshuba.com/book/hgg0dj-36.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tyshub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