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里响起几声压抑的嗤笑。物理是楚寰起伏最大的科目。她的逻辑能力足以瞬间拆解最复杂的原理,但繁琐的计算步骤、单位换算的疏忽、以及对物理情境“常识性”理解的偏差(比如难以理解为何现实中不存在“无摩擦”的理想斜面),常常让她的答案像一台运算出错的老旧机器。
楚寰放下笔。起身的动作很轻,脚步近乎无声地走上讲台。她拿起粉笔,目光落在黑板上的模型图。
滑轮组…传力路径…角度…扭矩传递…摩擦损耗…
意识中前世的精算系统瞬间激活!没有多余的情感修饰,只有冰冷的数据流奔涌:几组定动滑轮的最佳动力传递比,如何利用斜面角度分解重力节省牵引力,绳索细微的应力松弛对施力点造成的迟滞损耗系数,甚至她指尖残留的、触摸过真实滑轮轴承那油腻冰冷与微小颗粒滞涩感的微妙触觉记忆……所有信息在思维层面瞬间整合完毕,推导出最优效率和现实损耗的极限区间值。
她的粉笔在白板上飞快落下。
第一行:η = W 有用 / W 总 = (G * sinθ * s) / (F * s / η轮组) — 理想状态公式,笔迹工整。
第二行:η实 = ? — 到这里,她的笔停顿了一下。老师要求的是用他之前教的、忽略更多细节的初级公式体系来计算。而她大脑里那份更贴近“真实战场”的、包含无数微观损耗项的复杂方案被硬生生截断。
一种强烈的割裂感袭来。仿佛被要求用木棍测算洲际导弹的弹道。
她闭了一下眼睛,睫毛在灰白的光线下颤动,如同寒风中振翅的蝶。强行压下那份来自灵魂深处对精准的渴望,切换到老师要求的简化模型。
第三行:摩擦系数μ=0.1,代入……
计算过程依旧利落干净,但字里行间透着一股被强行拧上卡扣的沉闷感。数字最终落地,精确到小数点后两位。
“思路很清晰。”物理老师走到她身边,声音里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遗憾。他看得出这份计算里潜藏的某种远超课堂的、冰冷的“理解”,但这种理解像被关在笼子里的猛兽,无法在要求“规范”的考场上奔腾嘶吼。最终,他只能指着楚寰最终的数字,“嗯,结果正确。下次计算步骤再详细些,省得扣‘过程分’。”
楚寰放下粉笔,默默走回座位。窗外的雪似乎下得大了一点。冰冷的铅灰色天空压下来。手腕内侧那道浅痕安安静静,沉寂得像一块嵌入冻土的墓碑。初中学业的磨砺,更像是一种漫长的钝痛,每一次精确的解题思路被套上“规范”的枷锁,每一次与“常识性”情境理解的格格不入,都是一次灵魂与现实的微小碰撞。
校文学社。周三下午放学后。
楚寰坐在活动室角落。她被语文老师半强制性塞进了这个“培养文学素养”的团体。空气里混杂着旧书的霉味和女孩子淡淡的雪花膏香气。几个骨干正热烈地讨论校刊下一期主题是“春天的秘密”还是“成长的烦恼”。
“……烦恼是青春的勋章,是破茧成蝶的必经之路!”一个扎着蝴蝶结的女孩感情充沛地朗诵着自己的小诗片段。
“不不不!春天象征希望!用秘密隐喻成长太阴暗了!”另一个戴着深度眼镜的男生反驳。
楚寰低头看着桌上摊开的校刊草稿。文字对她而言,是另一种需要“翻译”的密码系统。她能精准地分析句子结构、识辨生僻词、按照要求写出语法规范的应试作文。但那些所谓“优美的意境”、“含蓄的深情”、“独特的韵味”……对她来说,如同雾里看花,难以触摸。
(http://tyshuba.com/book/hjjedb-92.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tyshub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