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五章:暗潮归岸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九十五章:暗潮归岸

 

晨雾在界碑两侧呈现出不同的质地——缅甸方向的雾气泛着铁灰色,中国一侧的薄雾则被朝阳染成淡金。林小雨趴在红土坡上,溃烂的脚踝泡在积雨形成的水洼里,泥浆中混着昨夜激战留下的弹壳。五米外的中国边防检查站正在换岗,战士们踢正步的声响惊飞了灌木丛里的鹧鸪。

她摸索着褪色的迷彩服口袋,从夹层抠出半块压缩饼干。包装袋上的生产日期是三年前,正是陈岩所在小队最后一次执行任务的时间。就着雨水吞咽时,远处盘山公路传来引擎轰鸣——三辆白色救护车正驶向检查站,车身的凤凰标志在晨光中格外刺眼。

"请出示健康码。"

边防战士的声音透过扩音器传来。林小雨看着救护车司机摇下车窗,手机屏幕的绿光在二十米外都能看清。她突然想起在缅北隔离区看到的场景,那些被篡改的电子通行证也是泛着相似的荧光。

检查站后方两百米处,防疫人员正在搭建临时采样棚。穿防护服的工作人员袖口露出一截纹身,林小雨用捡到的望远镜调整焦距——是半片凤凰尾羽,与缅方追兵身上的刺青同源。

"得绕开正面..."

她贴着山坡灌木丛挪动,腐烂的芭蕉叶粘在伤口上引来成团红蚁。绕过界碑时,发现中国一侧的铁丝网基座有新翻动的痕迹——潮湿的红土里混着混凝土碎块,像是近期被人为破坏过。

十点钟方向突然传来犬吠。林小雨缩进野菠萝丛,看见巡逻队牵着两条黑背走过。军犬的项圈闪着不寻常的蓝光,经过她藏身处时突然狂躁起来,却被战士用力拽住牵引绳。

"又犯毛病了?"年轻士兵踢了踢军犬食盆,"这周第三次误报。"

林小雨的视线落在狗盆边缘——反光的金属面上映出项圈内部结构,分明嵌着微型生物传感器。她摸向自己锁骨下消退的刺青,终于明白这些军犬被训练来识别特定抗体携带者。

正午时分,山坳里蒸腾起湿热的水汽。林小雨找到处废弃的护林屋,坍塌的房梁下压着半本《瑞丽植物志》。书页间夹着张老照片:母亲穿着白大褂在界碑前采样的侧影,背后是正在施工的防疫实验室。

屋顶突然传来碎石滚落的声响。林小雨握紧生锈的柴刀,却见岩缝里钻出个背竹篓的佤族老人。对方布满老茧的手指向她溃烂的脚踝,用生硬的汉语说:"七步莲,能治。"

老人从背篓掏出晒干的草药,碾碎后混着唾沫敷在伤口。火辣的灼痛感让林小雨冷汗首流,但溃烂处渗出的组织液确实开始收敛。她注意到老人腰间别着的银烟盒——盒盖内部刻着弄岛寨的图腾花纹。

"岩罕..."

老人突然捂住她的嘴,浑浊的眼里闪过精光。他掀开竹篓底层的芭蕉叶,露出半截56式冲锋枪的枪托:"弄岛寨的猎人,从来不会让朋友曝尸荒野。"

夕阳西沉时,林小雨跟着老人摸到界河支流的浅滩。佤族猎人指着对岸的芦苇丛:"那里埋着陈岩的刀。"

他们趁退潮涉水过河,淤泥里沉着无数防疫废弃物。林小雨的脚底被碎玻璃划破,却在踩到某个硬物时僵住——生锈的伞兵刀刀柄上,缠着褪色的"利刃"突击队标识带。

"上个月洪水冲出来的。"老人用烟袋锅敲击岩石,"往下挖。"

林小雨颤抖着刨开潮湿的砂土,军用防水袋的一角逐渐显露。袋里装着烧焦的笔记本残页,母亲的字迹在霉斑间断续可见:"...PH-23样本在高温下会释放神经毒素...必须阻止跨境运输..."

夜色降临,对岸中国一侧亮起星星点点的灯火。老人带她穿过傣族村寨的后山,家家户户门前都挂着防疫部门发放的草药香囊。林小雨突然停下——那些香囊的编织手法,与缅北实验室里束缚患者的绳结完全相同。

"三天前开始发的。"老人踢开滚到脚边的空药瓶,"说是防登革热。"

村口小卖部的电视机正播放新闻,女主播背后的防疫地图上,瑞丽周边新标注出三个红色风险区。林小雨盯着不断跳动的感染数字,突然发现曲线走势与母亲笔记里的毒素扩散模型完全吻合。

凌晨两点,他们蹲守在界河渡口上游的橡胶林里。运沙船的马达声由远及近,船头插着的防疫红旗在夜风中猎猎作响。林小雨用望远镜观察,发现吃水线附近的船体有新焊的夹层暗舱。

"要活的!"

佤族老猎人低吼着冲出灌木丛,火药枪喷出的铁砂击碎探照灯。林小雨趁机翻滚上船,生锈的伞兵刀劈开暗舱挂锁——成箱的"流感疫苗"在月光下泛着淡金色,箱底压着的货运单收货方竟是某边境慈善基金会。

枪声惊动了中国一侧的巡逻艇。雪亮的探照灯扫过河面时,林雨水抱起两管疫苗样本跳入激流。身后传来快艇引擎的轰鸣,她憋气潜向对岸的芦苇丛,却撞上水下密布的金属网——界河新装的防疫隔离网挂着警示灯,电网的嗡鸣穿透水流。

佤族老猎人的竹筏突然从暗处闪出。他用长钩挑开电网浮标,林小雨趁机爬上岸,疫苗管却在攀爬时跌落激流。对岸的运沙船正在下沉,穿防护服的船员疯狂扑打水面上的幽蓝火焰——那是泄露的疫苗接触河水后的自燃现象。

次日上午,林小雨扮成佤族农妇混入边境集市。防疫宣传车的高音喇叭循环播放着公告,她却注意到每个摊位下都藏着相同的银色药盒——凤凰制药免费发放的"增强免疫力冲剂"。

在腌菜摊假装讨价还价时,摊主突然用景颇语低语:"弄岛寨的客人该去后巷。"

后巷停着辆报废的面包车,车身弹孔里塞着野花。林雨水刚靠近,车窗突然降下条缝:"陈岩留了东西在姐告口岸的17号储物柜。"

她搭乘拉甘蔗的农用车潜入市区。姐告口岸的免税店外排着长队,游客们正在领取防疫部门发放的纪念徽章——振翅的凤凰图案在阳光下泛着冷光。

17号储物柜需要指纹解锁。林小雨将陈岩留下的伞兵刀贴在感应区,刀刃上干涸的血迹竟触发机关。柜内除了一沓泛黄的实验数据,还有把挂着中国陆军标识的储物间钥匙。

黄昏的余晖中,她摸到口岸后勤区的废弃仓库。生锈的铁门推开时,尘封的军绿色物资箱整齐码到天花板。每个箱体都印着"2003年非典防疫物资"的字样,但封条却是崭新的。

撬开最底层的箱子时,林小雨的呼吸几乎停滞——防护服、检测试剂、甚至压箱底的呼吸机,全都印着凤凰标志。箱底压着的交接单显示,这批物资曾在三年前被秘密转运至缅北。

仓库外突然响起脚步声。林小雨躲进空油桶,透过缝隙看到戴银戒的新指挥官正在与中方防疫官员握手。两人身后的卡车正在装载"过期销毁"的物资,箱体上的非典字样被喷漆覆盖,新贴的标签写着"2023年登革热专项物资"。

"这次走勐卯河道。"官员递过文件,"汛期是最好的掩护。"

林小雨摸向腰间,却发现最后两管疫苗样本早己遗失在界河。她抓起仓库角落的消防斧,斧柄上刻着的编号突然刺痛眼睛——与母亲实验室里某把解剖刀的同源。

当夜暴雨倾盆,她蜷缩在姐告大桥的检修通道里。脚边流淌的雨水泛着淡蓝色荧光,对岸缅甸的山林间腾起数处火点——那是新一批"防疫物资"正在越境。

桥下忽然传来熟悉的骨笛声。佤族老猎人划着竹筏出现在漩涡中,船头堆着湿透的疫苗管:"顺流三十里,有你要的答案。"

竹筏在激流中起伏,林小雨借着闪电看见两岸景象——中国一侧的边境墙正在加装生物检测仪,缅甸方向的河滩上,戴凤凰袖标的武装分子正在布置新的传感器。

当竹筏撞上界碑旁的礁石群时,她终于明白老猎人所说的"答案"是什么:二十年前坍塌的防疫实验室遗址半浸在江水中,锈蚀的通风管正睡着潮汐吐吞浪花,像极了垂死巨兽的呼吸。


    (http://tyshuba.com/book/ba0jci-95.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tyshuba.com
天域书吧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