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矿野课堂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64章 矿野课堂

 

清晨的露珠在草叶上滚动,折射出七彩的光芒。林穗岁背着采药的竹篓站在钨矿洞口,潮湿的晨雾像轻纱般笼罩着山峦。昨夜一场急雨让山路泥泞不堪,她的裤脚沾满了暗红色的泥浆,每走一步都发出"咕叽咕叽"的声响。布鞋早己湿透,冰凉的泥水渗进脚趾缝,却比不上心头火烧火燎的焦虑——今天必须把最后那批青铜器残片转移到安全的地方。

"穗岁姐!等等我!"招娣气喘吁吁地追上来,红头绳松开了,枯黄的发丝在晨风中飘成乱麻。自从扫盲班开班,这个六岁的小姑娘就像个小尾巴似的跟着她,破书包里总装着半块烤得焦黑的红薯,说是"给老师补身子"。

林穗岁蹲下身,帮招娣紧了紧松开的草鞋带。女孩的脚趾上还沾着昨夜的泥巴,磨出了一个大洞草鞋底己经己经被露水浸湿了。"今天不是要上课吗?"她故意板起脸,手指却温柔地拂去招娣鬓角的草屑。

"陈老师说带我们来实地教学。"招娣神秘兮兮地压低声音,从书包里掏出块用旧报纸包着的矿石,"教我们认矿石呢!"报纸展开,露出一块黑黝黝的钨矿石,在晨光中闪烁着细小的光点,"这是我昨天捡的,陈老师说这里面藏着星星。"

矿洞前的空地上,陈老师正带着十几个孩子围着一堆矿石标本讲解。他今天换了件干净的蓝布褂子,虽然洗得发白,但领口还保持着知识分子的挺括。晨光穿过矿洞上方的裂隙,在他身上投下斑驳的金色光斑,像是给他披上了一件神圣的外衣。

"同学们看,这种矿石的断面会泛蓝光。"陈老师举起一块钨矿石对着朝阳调整角度,矿石表面的解理面突然迸发出幽蓝的星芒,"所以我们叫它'钨',古书上说它'夜吐青光,似星坠地'......"他的声音在矿洞特殊的回音效果下,显得格外空灵。

孩子们发出此起彼伏的惊叹声,小脑袋挤作一团。王石头举着从家里偷来的放大镜凑得太近,差点烧焦额前的刘海。招娣蹲在最前面,笔记本上歪歪扭扭地画着矿石形状,旁边用拼音标注着"wū",最后一个字母拖出一条长长的尾巴,像是要飞起来似的。

林穗岁靠在潮湿的岩壁上,看着这不可思议的一幕。曾经死气沉沉的废弃矿洞,此刻却成了孕育新知的天然课堂。陈老师的声音在穹顶下回荡,与岩壁上滴落的水声交织成奇特的韵律。当讲到"钨丝点亮电灯"时,他突然意味深长地望向林穗岁,镜片后的眼睛闪过一丝狡黠的光,仿佛在说:看,知识就是这样点亮人心的。

午后的阳光斜射进矿洞,在凹凸不平的岩壁上铺开一片金色的光毯。趁着孩子们在山涧捉螃蟹的喧闹,陈老师跛着脚走到林穗岁身边,从怀里摸出个油纸包,上面还带着体温:"这是你要的《天工开物》抄本,藏在讲稿夹层里带出来的。"

林穗岁接过纸包,突然发现陈老师的袖口渗着暗红的血丝——定是昨夜抄书时旧伤复发。那些被折断过的手指关节处己经发亮,却依然坚持写出一行行工整的蝇头小楷。她刚要开口,远处突然传来招娣尖锐的惊叫。

两人对视一眼,同时冲向山涧。陈老师的跛脚在湿滑的石头上险些摔倒,林穗岁急忙扶住他,感受到老人手臂上传来的颤抖。

孩子们围成的圆圈中央,王石头举着个沾满泥巴的陶罐,兴奋得满脸通红。罐底赫然刻着展翅的凤凰标记,在阳光下泛着古朴的光泽。林穗岁的脸色瞬间煞白,陈老师却露出神秘的微笑——这恰是他昨天悄悄埋下的"教学道具"。当孩子们用树枝扒开陶罐周围的淤泥,更多瓷片显露出来,每一片都刻着相同的凤凰。

"还有这个!"招娣从溪水里捞出一块瓷片,在衣襟上擦了擦,"我在溪边捡的!陈老师说这是......是......"小姑娘皱起鼻子努力回忆着,"是影青瓷!"

瓷片在阳光下泛着湖水般的青白色泽,边缘己经磨得圆润光滑,显然在溪水中浸泡了多年。林穗岁接过瓷片,指腹抚过断面时突然僵住了——釉下有个极小的"△"形刻痕,边缘残留着朱砂红的填色。这是林家老宅藏书里提过的苏州文氏家族暗记,她曾在祖父的《江南窑口考》中见过详细记载。

"招娣,带我去捡瓷片的地方。"林穗岁的声音有些发抖。

溪水边的发现让所有人心跳加速。在一处被山洪冲垮的坡地上,散落着数十块青白瓷片,像是有人故意撒下的线索。有的瓷片还保留着"大明年制"的楷书底款,有的则绘着精细的缠枝牡丹纹。陈老师跪在泥地里,枯枝般的手指颤抖得像风中的树叶,小心翼翼地拨开淤泥。

"这不是普通的瓷片......"他举起一块带有墨迹的瓷片,声音哽咽,"是烧废的瓷印,古人用来印书的!"瓷片断面露出蜂窝状的气孔结构,隐约可见"子曰"二字的反文。

林穗岁的系统突然在视网膜上投射出蓝色光幕:【检测到明代活字印刷瓷印,建议立即启动保护程序】。她蹲下身,用树枝轻轻拨开湿泥,更多惊喜浮现出来:半截鱼藻纹碗底、青花残片上的"文"字徽记......每一件都让陈老师的呼吸更加急促。

"快看!"王志强的惊呼从下游传来。这个上海青年正拽着二赖子的胳膊,手里攥着半只残缺的瓷碗。二赖子浑身泥浆,像是刚从水里捞出来,却死死护着怀里的东西,眼神警惕得像只受伤的野兽。

"这是我娘......留下的。"二赖子突然蹲下,把瓷碗按进溪水里用力搓洗。釉下山水纹样逐渐清晰:远山含黛,孤舟蓑笠,碗底"文氏雅玩"的款识在波光中若隐若现。这个平日吊儿郎当的混子,此刻眼里的执拗让人心惊:"听说你们收这些破烂?"

林穗岁接过瓷碗的瞬间,系统警报突然闪烁:【发现崇祯年间文徵明后人订制瓷】。碗壁内侧的暗纹在阳光下显现——竟是《滕王阁序》的微雕,每个字不足米粒大小。她的手指轻轻抚过那些几乎不可辨认的小字,突然明白了二赖子母亲的身份。

"这不是破烂,"她郑重地将瓷碗包进随身带的粗布,"是能告诉我们祖先怎么生活、怎么思想的见证。"这句话让二赖子愣住了,浑浊的眼睛里闪过一丝异样的光彩。

"这些都是老祖宗留下的宝贝。"林穗岁蹲下身,指尖拂过瓷片上的纹路,"它们会告诉我们,咱们的祖先多么聪明,多么……"

"多么伟大!"招娣突然接话,脏兮兮的小脸上闪着奇异的光彩。山风掠过涧水,将她的声音送得很远很远。


    (http://tyshuba.com/book/bdaija-64.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tyshuba.com
天域书吧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