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章 守护者们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65章 守护者们

 

当天夜里,队部旁边的空屋煤油灯亮到天明。

陈老师佝偻着背,用特制的药水清洗那些溪边发现的瓷片。

药水是他用山茱萸和明矾配制的,泛着琥珀色的微光。瓷片在液体中渐渐显露出原本的纹路,就像褪去面纱的少女。

“这一片是嘉靖年间的。“陈老师举起一块青花瓷片,手指微微发抖,“你们看这'分水'技法,青料能分出五色深浅。“他的眼镜片上蒙着水汽,却掩不住眼中的光彩。

张建国伏在炕桌上,正在给瓷片分类编号。他的《农业技术手册》摊开在旁,里面夹着的却是自制的文物登记表。钢笔尖在纸上沙沙作响,每一个编号都写得一丝不苟:“WQ-001“代表万历青花,“TC-002“则是唐代长沙窑。这个平日里胆小的书生,此刻却显出异常的专注,连额前垂下的头发都顾不上拨开。

王志强在角落里改造防潮架,铁锤敲打木板的声响在深夜里格外清脆。粗壮的手臂上青筋暴起,却能将钉子精准地钉入预定位置,不差毫厘。防潮架用的是从公社农机站“借“来的硅藻土板,外面裹着伪装成稻草垫的防潮布。

林穗岁望着桌上那排重见天日的文物,每一件都在煤油灯下泛着温润的光泽。她想:“它们都是穿越时空的信使。”

“要加快进度了。”王志强抹了把脸上的汗,顺手将锤子别在腰间。他刚在矿洞深处安装了新一组防潮架,石灰粉还沾在鬓角:“二赖子这两天老在附近转悠,昨天还问我防潮板能不能用来腌酸菜。”他模仿着二赖子吊儿郎当的语气,却掩不住眼中的忧虑。

张建国突然摘下眼镜,用衣角使劲擦了擦镜片。这个动作重复了三遍,他每次紧张时都这样:“不光是二赖子,这几天我总有种被人盯着的感觉……”他的声音越来越低,“仓库的《人民日报》摆放顺序有三次都不对。”说着在桌上摆出三个不同的角度,“有人翻过我们的东西,而且很专业,每次都能大致恢复原状。“”

屋内一时寂静,只听见煤油灯芯轻微的爆裂声。林穗岁感到一阵寒意顺着脊背爬上来,她想起前天在溪边发现的那个陌生脚印——比二赖子的要小,却比招娣的大许多。

陈老师枯瘦的手指在瓷片上,突然抬头,镜片后的眼睛闪着异样的光:“小林,你上午说的扫盲班......”老人欲言又止,手指在桌面上画了个奇怪的符号,像是甲骨文的“文”字。

林穗岁心领神会,从炕席下抽出一卷连夜绘制的教材草图。纸张是招娣从大队部“借“来的旧报纸,背面用炭笔画着生动的图示:甲骨文“水“字旁配着青花水波纹,“火“字旁边是钧窑的窑变釉色。“我想把文物保护编进识字课,“她指着“瓷“字的图解,“孩子们学这个字时,可以触摸真正的瓷片。“

这个提议像火星落进干草堆。

陈老师突然挺首了佝偻的背,手指在桌面上轻轻叩击着:“妙啊!让文物活在孩子们心里,这才是最坚固的保护所!“

第二天傍晚的扫盲课上,三十多个孩子用瓷片蘸墨汁,在废旧报纸上拓印《悯农》。

招娣小心翼翼地将瓷印按在纸上,残缺的“粒粒皆辛苦“反而显出古朴的韵味。她仰起小脸,鼻尖上还沾着墨渍:“穗岁姐,我能把这个贴在我家灶台上吗?“小姑娘的眼睛亮晶晶的,像是发现了世界上最珍贵的宝藏。

王石头则对一块唐代黑釉瓷产生了浓厚兴趣,粗糙的手指反复着上面的兔毫纹:“这花纹咋跟俺爷猎枪打中的野兔毛一个样?”孩子们哄笑起来,笑声在祠堂的梁柱间回荡。

没人注意到,陈老师悄悄将这块瓷片送给了王石头,而男孩如获至宝地将它藏进了贴身的布袋。

当最后一缕夕阳沉入山坳,江西第一个文明保护所终于建成。最里侧的洞窟经过王志强的改造,俨然成了个小型博物馆。瓷片按年代排列在防潮架上,唐代的粗犷、宋代的素雅、明代的华美,构成一部立体的中国陶瓷史。明代活字瓷印单独存放在恒温箱里,那是张建国用废品站淘来的材料改造的“文物ICU“。

陈老师多年默写的手稿用油纸包好,藏在“敌敌畏“农药袋中——这是王志强从公社农机站搞来的伪装。老人坚持在每册手稿扉页写上“农业技术资料”,字迹工整得像是印刷品。最珍贵的备用钥匙被缝进了招娣的布娃娃里,小姑娘浑然不知自己成了国宝的“守护者”。系统光幕跳出提示:

【文明火种任务完成】

【目标:在三个城市建立文物安全点】

【奖励:虚数空间升级为可居住形态】

【完成隐藏任务目标:发展至少三个文明守护者】

【额外奖励:虚数空间锚点】

林穗岁站在洞口,望着暮色中劳作的乡亲们。远处梯田里,赵队长正带着社员们收工归来,山歌混着锄头碰撞的声响随风飘来:

“三月里来桃花红哟,

老祖宗的手艺不能丢......”

这朴实的歌声与洞内的文物形成奇妙的共鸣,仿佛穿越千年的对话。

林穗岁想起父亲说过的话:“文明的延续不在庙堂之高,而在乡野之间。“此刻她终于明白了这句话的真谛——真正的保护不是将文物锁在深宫,而是让它们活在人们的生活里。

远处,招娣正举着拓片往家跑,红头绳在晚风中飘扬,像一面小小的旗帜。她要把今天的“作品“给卧病在床的奶奶看,还要教弟弟认“瓷“字。

林穗岁静静地望着女孩渐渐远去的背影,突然明白文明的传承不仅藏在那些古老的瓷片中,更在这些纯真的心灵里生根发芽。

回到柴房,林穗岁迫不及待地进入虚数空间。升级后的虚数空间,不再是一片虚无,而是有了一栋古朴的房屋。她像个好奇的孩子,西处探索。房屋内摆放着简单的桌椅,墙壁上挂着一些她修复好的古朴字画,散发着神秘的气息。

接下来,林穗岁把目光投向了虚数空间锚点。这是一个散发着幽光的晶体,悬浮在空间的中心位置。她缓缓靠近,一股强大而温和的力量扑面而来。当她触碰到晶体时,脑海中涌入大量的信息,关于空间的链接、传输方法等。

林穗岁意识到,这虚数空间和锚点将是守护文明的关键。她决定好好利用这里,培养更多的文明守护者,具体方案还是要等她把空间锚点研究一番在做计较。

此时,她仿佛看到了未来,更多的人加入到守护文明的行列中,那些古老的文物在人们的呵护下,继续诉说着千百年前的故事。


    (http://tyshuba.com/book/bdaija-65.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tyshuba.com
天域书吧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