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御案惊闻太学潮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5章 御案惊闻太学潮

 

绍兴十一年的暮秋,铅灰色的云层低低压在临安宫城的琉璃瓦上,连绵的秋雨将垂拱殿前的青铜鹤炉浇得透湿,龙涎香的青烟刚从炉盖缝隙溢出,便被冷雨揉碎成丝丝缕缕,如同萦绕在赵构心头的疑云。

此刻,皇帝正捏着李忠全递来的素绢,指尖反复着绢上"薛定谔的猫"与"量子纠缠"等字眼。朱砂圈点的痕迹己透过薄绢,在御案的明黄桌布上洇出淡淡的红影,恰似三日前岳霖在太学讲堂上,以剑尖挑破谣言时溅落的血珠。案头摊开的《太平御览》仍停留在"舌战群儒"篇,配图中诸葛亮羽扇轻摇的身影与素绢上记录的岳霖辩词奇异地重叠,让赵构忽然想起建炎南渡时,老臣李纲曾说过的话"乱世需奇士,方能破沉疴。"

"这小子...是从哪儿学来的这些怪论?"皇帝突然将素绢拍在案几上,青玉镇纸撞在《周礼》扉页,发出清脆的声响。李忠全垂首侍立,眼角余光瞥见御座旁的紫檀密匣己悄然打开,里面躺着岳霖前日呈上的《皇城司建制疏》,羊皮纸边缘被龙爪般的指痕磨得发毛,显然己被反复翻阅至深夜。疏中"以天地之理定税,以量子之术察奸"的提法虽用蝇头小楷书写,却像一根细刺,扎在赵构对权柄的绝对掌控欲上。

殿外传来雨打芭蕉的淅沥声,与秦府方向隐约的喧哗声交织成网。赵构猛地起身,十二章纹的龙袍下摆扫过案几上的沙漏,细沙正以惊人的速度坠落——那是他暗中为皇城司筹备设下的时限,每一粒沙都代表着对岳家势力的容忍刻度。"传旨,"皇帝的声音陡然拔高,震得檐角铜铃一阵轻颤,"着岳霖即刻入宫,朕要亲审这'量子关税模型'究竟是圣贤遗法,还是...旁门左道!"

李忠全心中一凛。所谓"量子关税",是岳霖将现代概率论与市舶司税则强行嫁接的新提法,美其名曰"取法天地阴阳不测之理",实则是为皇城司筹措独立经费的幌子。他偷瞄御案角落的算盘,算珠上还留着岳霖推演时的指印若按"量子模型"征收大食香料税,仅泉州一港每年便可征得纹银二十万两,足够养活三千密探而不耗国库分毫。这等算学奇才,偏偏又握着岳家军的旧部人脉,如何能让帝王安枕?

"陛下,"李忠全压低声音,趋近御座半步,"秦相爷今早第三次递牌子求见,言说太学生聚众撕扯'岳飞通金'揭帖,恐是岳三公子暗中挑唆,欲动摇国本..."

"挑唆?"赵构突然发出一声短促的冷笑,指尖划过疏中"经费自筹"西字,指甲几乎要嵌进羊皮纸里,"朕看是秦桧怕了。怕岳霖那张嘴,比十万大军更能穿透人心!"他想起三日前岳霖在偏殿的低语"太学乃天下文脉,若被谣言蛀空,比金兵破城更凶险百倍。"如今太学生们自发组成"辩真会",每日在集英门前以诗词歌赋驳斥伪帖,甚至将岳霖的"猫生死悖论"编成杂剧上演,这分明是在朝堂之外,另立了一座诛心的刑场。

雨势渐急,敲打在窗棂上的声响如同密鼓。赵构望着窗外模糊的雨幕,忽然想起靖康年间,汴京城破前也是这般连绵秋雨。那时太学里的书生们还在争论程朱理学,无人察觉铁蹄己至城下。而如今岳霖用"量子"、"概率"这些闻所未闻的词儿搅动太学,看似离经叛道,却偏偏戳中了谣言的七寸——就像用一把不合规制的奇刃,剖开了满朝文武自欺欺人的遮羞布。

"去告诉岳霖,"皇帝突然转身,眼中闪过一丝决断的厉芒,"让他来见朕时,把太学辩学的'量子棋谱'一并带来。朕倒要看看,这盘人心大棋,他究竟想怎么走!"

李忠全领旨退下时,听见御案后传来轻微的开锁声。他知道,赵构正在翻看那封藏在密匣最底层的密信——信中是淮西兵变时,某位幸存统制的血书,字字泣血控诉漕运使与金使私通,导致五万大军断粮哗变。而如今,相似的铁料北运疑云,正沿着相同的漕运路线,再次笼罩在南宋的半壁江山之上。


    (http://tyshuba.com/book/hgc0ae-31.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tyshuba.com
天域书吧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